2010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

2011-01-17 21:49558

2010年7月15日、16日,中国农业银行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实现公开同步上市,成为A股第三大上市公司、全球第七大上市银行,实现了向境内外大型公众持股银行的重大转变。至此,我国初步构建和完善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将作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

  农行成功上市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顺利收官

  2010年7月15日、16日,中国农业银行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实现公开同步上市,成为A股第三大上市公司、全球第七大上市银行,实现了向境内外大型公众持股银行的重大转变。A股及H股全额行使“绿鞋”后,农行A+H股发行的总筹资额达到221亿美元,折桂全球最大IPO。至此,长达7年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圆满收官。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在危局之中拉开序幕的。股改之前的2002年底,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5%,平均资本充足率仅4.25%,被西方有关机构视为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如果不能及时改变,不仅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速度,还将危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2003年底,国务院决定首选中行、建行实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向两家银行注资450亿美元用以补充资本金。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中行、建行股改试点的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攻坚战正式打响。在成功进行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2005年10月,建行在香港挂牌上市。随后,2006年6月和7月,中行先海外、后境内上市,10月工行同步登陆沪港资本市场,2007年9月建行回归A股市场。

  国有独资银行的股改上市,开启了中国金融业一次全新的改革实践。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探索出一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改革之路。

  入选理由:在农行以全球最大IPO的上市记录登陆资本市场后,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已全部进行股改,“国有独资银行”成为历史,这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更艰难的深层次改革由此启幕。

  专家点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郭田勇: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上市是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3年以来,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财务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内外发行上市的步骤,不断推进改革与上市工作。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的A+H股上市,国有银行的上市进程已告一段落。

  与其他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行此前的业绩的确差强人意,由于自身定位的特殊,加之机构众多、队伍庞大、包袱沉重等,农行上市一直不被市场看好。但也有其独特优势,即由于农行独特的市场定位而形成的独特成长空间。农行多年服务“三农”的经验和其广泛的网络分布、庞大的零售客户基础以及在中国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农行潜存着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巨大的投资价值。

  农行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易与其他银行形成错位竞争。第一,农行拥有庞大的营业网点,保证了其业务的覆盖范围。在农行2.3万多个分支机构中,有7200个在县城,5300个在人口较多的乡镇,高于工行、建行和中行县域机构网点数量之和。第二,农行的资金筹集成本低廉。农行的存款付息率最低,但是其储蓄存款占比却最高,如2008年农行储蓄存款占比达61%,其它三大行均不到50%,储蓄存款占比一般是衡量存款质量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农行具有比其它银行更大的利润空间。第三,农行“城乡联动”的发展方向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农行多年服务“三农”的丰富经验将助推农行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农行未来要以上市为契机,真抓实干,继续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实现独立核算,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的经营模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质量。同时,要依靠自身网点覆盖面比较广、渗透率比较高的优势,顺应政策导向,实现城乡业务联动,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争取把自身打造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化的大型金融企业。

  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银行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2010年以来,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降低通胀预期,央行共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升至近年最高的18%;同时,加息之后,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则分别提高到2.75%和5.81%。

  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的上升表明了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为此,商业银行更加审慎地规范贷款投向管理,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实体经济的合理资金需要,在合理、均衡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的同时,加快了信贷结构调整的步伐。在贷款投向上,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重点满足国家在建和续建项目后续资金的需要,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结构调整和振兴,继续增加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贷款,严格限制“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放。

  入选理由: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率先退出“宽松”回归常态,政策目标从应对危机转向应对通胀。2010年持续性的流动性收紧加大了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逼迫其在资产负债管理上不断创新,并且改善自身资产结构。

  专家点评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詹向阳

  我国货币政策退出危机时期的宽松状态,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对于缓解危机时期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巨额货币投放的负面效应,防止恶性通货膨胀,保持物价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次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非常及时,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日臻成熟的表现。商业银行在2010年内较为合理地把握了贷款的均衡投放,注重了贷款结构的优化,提高了贷款质量,使得2010年新增贷款多数投向了国家重点项目、“三农”和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质量优良,全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之上年进一步有所降低。

  下一步,对宏观当局来讲:一是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总量控制的力度,防止货币和贷款总量的过度收缩,造成经济正常增长所需资金的不足;二是要注意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因为货币政策主要是总量调整工具,调结构的任务更多应由财政政策承担。而对于银行业来讲,要正确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合理、均衡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的步伐,坚持“有扶有控”,把有限的贷款资源更多地投向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就业,支持民生,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银行业全面清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银行贷款过度集中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引发了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2010年8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现金流测算落实每一个地方融资平台的性质和还款来源,强化分类管理,并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和担保做出了严格限制。

  为防范化解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银行业进一步加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按照银监会提出的“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全面清理自查。各家银行根据既定时间表,对贷款进行严格、准确地分类,提足拨备,完成对坏账的核销;推动银政对账,并建立管理台账;对清理后的存量贷款进行分类处置;严格控制新项目贷款,强化贷款风险管理。

  入选理由:宏观调控的又一重拳。对化解金融风险、解决地方政府债务过重问题有重大意义。

  专家点评 詹向阳:

  首先,地方政府平台贷款问题既是危机时期经济刺激计划的负面效应的表现,也是地方债务长期积累的结果,确实存在较大风险,及时清理政府平台贷款对于防范化解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防止信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再次堆积是及时的和必要的。

  其次,地方政府平台银行贷款过多问题也是我国融资体制尚不健全的突出表现。它揭示了地方政府筹融资由于投资渠道匮乏只能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在加强对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管理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开通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使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债券市场获得建设资金。这对于根本解决地方政府融资过分依赖银行问题有重要意义。

  大陆、台湾银行机构互设分行 两岸银行业实现互通

  根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相关规定,大陆的银行经许可在台湾设立代表处且满一年,即可申请在台湾设立分行。

  2010年9月23日,中行和交行同时获得大陆银监会和台湾金融监管机构批准,在台设立代表处,成为首批赴台开设分支机构的大陆银行。10月25日,中行台北代表处正式挂牌揭幕,成为大陆商业银行在台湾地区挂牌的首家分支机构。此外,招商银行也于10月28日获批入台开设代表处。12月24日,中行与台湾两家商业银行——台湾银行和第一商业银行在京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这是两岸银行首次正式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银监会于12月底批准了台湾土地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合作金库银行和彰化银行在大陆进行分行的筹建工作;接着,台湾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华南商业银行分别被允许在上海和深圳筹建分行,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则获准设立上海代表处。目前,6家台湾银行已在大陆设立了5家分行和1家代表处。

  上述事件标志着两岸银行业的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对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入选理由:随着MOU(两岸金融监管协作备忘录)和ECFA的相继签署并生效,两岸金融合作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大陆、台湾银行机构互设分行,作为两岸金融互通的最大进展,对于未来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专家点评 郭田勇:

  随着2010年ECFA的签署,加上此前就通过的MOU,两岸金融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的大背景下,大陆、台湾银行机构开始互设分行,两岸银行业的合作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标志着两岸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有利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两岸金融市场在2002年均对外资开放,但两岸因为政治原因并未签署MOU,合作缺乏基础,导致两岸金融几乎呈现出闭锁的状态。而最近十年,大陆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遭受创伤,大陆银行业一枝独秀、表现优异,市场潜力巨大。而相对地,台湾金融业虽然具有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和先进的制度及管理经验,但由于地域限制、市场规模小,金融机构众多,已呈现一种竞争过度的态势,业者苦不堪言。而且,区域一体化是近期东亚、东南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台湾在这一过程中已然相对落后,不把握机会就会逐渐在区域经济中被“边缘化”。长期如此,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竞争力,这对台湾不利,也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这次借ECFA签署之良机,通过银行机构互设机构等形式加强两岸金融合作,在此基础上探寻合适的路径,让台湾加入东亚、东南亚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对于台湾经济和两岸关系都非常重要。

  大陆金融业由于体制原因,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方面较欠缺,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和居民等微观主体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飞速增长,金融业发展前景广阔。因此,两岸加强金融合作还具有着较强的资源和市场互补性,有利双赢。一方面,大陆通过金融合作引入台湾地区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和先进的制度及管理经验,不但可以为大陆人民提供更好选择满足需要,还可以在相互竞争下不断优化大陆金融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台湾通过金融合作能够为岛内金融业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利于岛内产业升级和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单就银行业来说,大陆银行在资产规模和市场前景上优于台湾,而台湾银行在优质承销、顾问服务,良好的产品设计,丰富的理财计划等方面具有优势,加强合作利于双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投资范围扩大

  由于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国内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机遇,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影响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2009年7月开始试点以来,受到试点企业和银行的普遍欢迎,发展势头迅猛。

  2010年6月22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由原先的5个城市进一步扩大至全国各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再限制境外地域。

  8月,国开行向委内瑞拉石油项目发放贷款200亿元人民币,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境外人民币贷款,也是首次在石油跨国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和付费。事实上,早在1月12日,建行就在同业中率先获准为中石油某一大型项目提供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服务。8月,工行与华为公司及其印尼合作伙伴正式签署了总金额达20亿元人民币的出口买方信贷协议,成为迄今为止全球首单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业务。截至11月底,中行境内机构已为1000多家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7000多笔,涉及金额超过1100亿元。

  2010年12月15日,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正式开始卢布兑人民币的挂牌交易。截至17日晚,人民币和卢布买卖双向交易总成交量达到1403.10万元人民币,共计78笔。12月31日,中银香港推出“中银香港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作为香港首个人民币离岸债券指数,此举旨在向市场提供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整体价格走势参考,促进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

  综合统计,截至2010年11月末,国内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884.56亿元;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跨境资本交易269笔,金额为558.09亿元。在人民币跨境资本交易中,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已批贷项目16个,金额814.48亿元。同时,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人民币业务实际收付人民币3144.65亿元。

  入选理由:人民币“走出去”的一个重大步骤。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要求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方面的使用范围与规模。对外贸易是我国的强项,从贸易入手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颁布实施 银行业贷款法规框架完善

  继2009年7月颁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后,2010年2月银监会又颁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上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相继颁布实施,有利于银行贷款风险监管制度的系统化调整与完善,促进贷款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贷款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和科学发展;有利于规范和强化贷款风险管控,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至此,我国初步构建和完善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将作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

  入选理由:2009年开始到2010年陆续颁布实施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将作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有助于提高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确保银行的稳健发展。

  专家点评 郭田勇: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在最近几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产权制度改革还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都大幅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但商业银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公司自身管理制度,还有赖于市场环境的外部改革,而贷款新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于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效率、完善监管制度、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贷款新规的出台,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强化经营管理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属于银行主导型,而银行主要功能之一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吸存授信。因此,信贷业务经营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新增信贷余额将突破7.5万亿元的规模,但由于我国银行长期形成的较为粗放信贷理念,虽然不良贷款呈现双降趋势,但是在信贷的事后管理上,对于资金用途等的监督,相比于国外银行,依然较为落后。尤其是我国银行信贷中有相当规模属于中长期贷款,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约束借款人的资金使用行为,即使短期并不会造成较大风险,但从长期来看,会大大提升信贷的系统性风险。贷款新规出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种现象的产生。

  其二,贷款新规的出台,对于监管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贷款新规中的相关贷款管理条款,如“受益人原则”,有助于监管机构对于银行资金的流向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一方面,监管机构通过建立市场纪律用以规范银行信贷行为,减少业务监管而强化制度监管。另一方面,提升监管机构数据信息搜集能力,有利于监管机构丰富数据库信息。这两方面都能够提升我国的监管水平。

  其三,贷款新规的出台,有利于提升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于贷款更加严格和有效的事后管理,有助于银行在公平的环境下,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从而防范企业对信贷资源的挪用或投入到虚拟经济中,从而在结构上增加实体经济资金的真实供给。此外,贷款新规的出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遏制房价上涨 银行房贷全面收紧

  为遏制快速上涨的房价,2010年上半年,由“国十一条”引发第一轮调控;下半年,首套房首付上调、加息等政策陆续出台带动了第二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2010年9月29日,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印发《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更加严格地执行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首付款比例及贷款利率等相关政策,明确了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等相关规定,坚决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

  以此为前提,商业贷款首套房贷款首付最低30%,优惠利率调至八五折;二套房实行认房又认贷政策,首付50%、利率上浮1.1倍;而一向以政策优惠吸引借款人的公积金贷款也变得更为严厉,公积金二套房限定人均面积标准,限制购买高档住宅,利率上浮1.1倍;三套房贷款的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则全面叫停。

  特别是,由于三套房的停贷直指投资投机型人群,使得宏观调控政策从真正意义上能够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买房。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加大了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以及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建设的力度,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入选理由: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银行房贷全面收紧,使得市场交易量大幅度减少。虽然其无法完全遏制房价,但是在交易量上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房地产新政可为我国宏观调控积累重要经验。

  专家点评 郭田勇:

  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可谓是“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银行的支持必不可少。而此番银行房贷的全面收紧,姑且不论调控效果如何,其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银行角度看,银行在房地产行业整个产业链中,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均扮演着后勤补给的关键角色,这实际上是银行与房地产风险的一种联动。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较大波动,一方面房地产商资金趋紧,导致还款困难;另一方面,购房者也会有违约风险。最终将由银行承担所有风险。因此,银行房贷的收紧不仅仅是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内容,也有利于银行业信贷结构的调整,通过信贷资源的分散来降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其次,从房地产发展角度看,房地产本身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消费属性,一种投资属性。目前中国房市投资属性显然要大于消费属性,虽然短期来看,能够推动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但是这种非理性繁荣一旦见顶,反而会导致房地产行业大幅度下跌,使得楼市崩溃。而银行房贷的收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机需求,减少房价上涨预期,促使楼市回归理性,更加真实反映房地产消费需求。虽然从调控结果来看,房价并未下探,但从交易量来看,房贷收紧的确能够平抑一定的投机需求,在促进房地产稳定发展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最后,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来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的关键阶段,如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而房地产行业在投资中占有较大比例,一方面,其自身发展拉动了投资增长;另一方面,房地产所催生的土地财政又会在另一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除此之外,房地产作为居民消费中的重要支出部分,房价的高企实质上会挤压居民的消费。通过房贷的收紧,其一可以降温房地产市场,增加消费贡献率;其二在于房贷收紧的侧面实质上是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减少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银行业集体出海 国际化战略稳中加快

  2010年,中国银行业集体出海步伐稳中加快,“走出去”方式更趋理性,无论是境外资产质量还是境外资产、利润所占集团相应总额之比都在不断提高,全球综合服务能力显著上升。

  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不仅成功运作了一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而且在发起成立上合组织银联体的基础上,倡导建立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银行业联合体,推动多边金融合作。截至2010年11月底,国开行外汇贷款余额1222亿美元,市场份额28%,稳居同业第一,国际业务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加速海外布点。继2010年1月26日工行河内分行正式对外营业之后,工行分别在马来西亚、加拿大和泰国成立了三家子银行,工行阿布扎比分行亦于2010年11月7日开业。此外,工行在欧洲米兰、马德里、巴黎、布鲁塞尔新设分行顺利完成境外监管审批,在澳门、韩国、印尼等地的二级机构陆续开业,进一步增强了在重点市场的本地化经营能力。至2010年9月底,工行境外机构实现净利润4.59亿美元,同比增长43.9 %。大部分境外机构的盈利能力不仅高于当地同业平均水平,也好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表现。

  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商业银行,2010年中行继续加速推进海外经营战略,相继在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德国、比利时开设了8家分行,并在巴西成立了子银行,在迪拜设立了代表处。目前中行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境外机构实现盈利。

  此外,建行和交行也在越南成立了胡志明市分行。而建行悉尼分行的开业,标志着其海外机构网络基本覆盖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2010年三季度末,建行海外机构贸易融资余额较2009年底增长一倍以上;各海外经营性机构业务转型初见成效,资产负债和收入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农行则积极申设伦敦子银行、纽约分行、东京分行和首尔分行;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地区将成为农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地区。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在寻求海外扩张方面亦毫不逊于大型银行。2010年9月17日,北京银行首家国际代表处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借此宣布了自己海外扩张的第一步。2010年11月18日,经银监会批准,富滇银行老挝代表处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获准设立境外机构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海外机构的稳健发展,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宽广和开放的视角,在满足境外客户贸易、投资和往来业务需求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入选理由:是我国银行借危机时间窗口加速国际化的成功表现。

  专家点评:赵锡军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走出国门,从而为中国的银行业带来越来越多的境外金融业务需求。同时,随着中国农业银行改制上市的成功,中国银行业主体在制度上和机制上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拓展国际市场也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共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仍然处于恢复阶段,业务扩张的能力受到限制,从而给中国的银行业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

  应对资本压力 商业银行启动再融资

  在2009年大量放贷以及2010年监管层资本“红线”的双重压力下,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体,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启动资本市场再融资。

  继农行首发融资之后,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大行A+H配股计划也宣告启动。中行于2010年5月31日发行400亿元A股可转债,而后于10月28日全面启动约600亿元的A+H股配股计划,至12月份上述两市再融资工作结束,中行成为首家成功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以不同融资方式完成再融资工作的国有大型上市银行;而总共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再融资也创下中国资本市场史上之最。

  6月7日,交行在A股和H股两市配股同时启动,分别募集人民币171.25亿元和港币177.83亿元。8月31日,工行公开发行25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并于11月10日在A股和H股两市同时刊登配股发行公告,筹资总额约为450亿元,最终以创两市上市银行配股超额认购倍数最高纪录宣告再融资顺利收官。11月2日,建设银行启动A股、H股同时配股,最终融资617亿元人民币。

  进入2010年以来,从资本市场再融资的不仅是上述大型银行。早在3月底,招商银行A股与H股同步配股发行的工作就顺利结束,实际募集资金215.67亿元人民币。

  尽管各家银行再融资规模不一,但目的却高度一致,那就是通过再融资提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通过再融资进行资本补充,能够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从而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6%,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

  入选理由:业务扩张必须与资本扩张相一致。

  专家点评:赵锡军

  2008年年底以来,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案取得了圆满成功,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加较快,尽管不少银行在前几年进行过融资,但其资本充足率仍然有所下降,从而影响到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也影响到银行未来的业务扩张。

  央行和监管部门的一些新的管理思路和监管要求也让商业银行更加关注自身的风险控制,因而提高资本充足率就成为个商业银行的普遍要求。再加上2010年资本市场较为充足的流动性,促使各家银行纷纷选择在资本市场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9月,27国就《巴塞尔协议III》达成一致。中国银监会也加紧制定符合自己国情的新银行业监管规则,进一步提高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要求。以此为契机,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自我完善机制来推动风险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努力建立长期的资本规划和资本自我管理机制。而通过再融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已大大超过了新资本协议的标准。

  商业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破冰

  尽管《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早在2009年就已发布,但直到2010年银行参股保险公司才真正完成了破冰之旅。

  获准从中国人寿接过中保康联人寿51%的股权后,交通银行于2010年1月28日正式将其更名为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银行《关于收购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方股权的协议》亦在2月份获银监会与保监会审议通过,并于6月正式入主其中。10月28日,工行与AXA安盛、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就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最终以持有金盛保险60%的股权成功将其收入麾下。此外,建行于12月27日发布公告,将以合计持有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并拟于交易完成后将其更名为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银保联姻无疑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提供了一个平台,将大大缓解银行中间业务压力。

  入选理由:我国银行业综合经营的重大进展。

  专家点评:詹向阳

  银行业参股保险业的“破冰”之举对我国发展金融业综合经营具有里程碑意义。综合经营是当今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是金融危机也不能逆转这种趋势。其实,综合经营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相反,规范的有监管的综合经营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国际大银行主要依托综合经营才避免了遭受灭顶之灾,就是生动的实例。

  对于中国来讲,要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加快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步伐,要充分利用危机带来的时间“窗口”,通过适度有序放开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缩短国内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上的距离,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分散风险的能力。要有序推进我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可实行业务和机构的分类放开,首先放开那些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服务直接相关的综合经营业务,包括保险业务;首先放开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机构实行综合经营,把综合经营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要实行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金融监管,在分业监管的框架下,通过有效机制使“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无缝连接”,确保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健康稳步发展。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20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培训类岗位社会招聘公告

2020-06-14 13:18
1015

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招聘简章

2017-06-15 17:38
14295

阳光人寿保险快速理赔客户感慨幸未退保

2013-09-03 17:00
1599

山东烟台全市农商银行存贷款规模突破3000亿元

2022-03-08 13:09
48356

9月末广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3.29万亿元

2021-10-26 14:59
7663

互联网存贷款新规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五方面策略调整

2021-03-10 09:29
229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