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当道 肥水不外流
“这次氮肥及合成氨的出口关税上调至110%,依照目前国际市场价格,出口已经失去价格优势,基本上堵住了国内产品的出口空间。沈建华认为,此次化肥出口关税上调时间较短,仅是政府投石问路,重点是看市场各方反馈情况。
靴子终于落地。11月30日晚,财政部网站发布关税调整方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2010年12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尿素、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按35%的暂定税率征收出口关税,并征收75%的特别出口关税。上述两项关税同时征收,意味着纳入征收范围的化肥产品出口关税将增至110%。
11月初就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的化肥关税调整方案尘埃落定。业内相关人士认为,本次出口关税调整一反往常化肥淡季低关税的做法,大幅提高关税,表明频繁的短期关税调整进入常态,行业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深层用意
紧跟靴子落地,财政部就明确表示此举缘由:当前是化肥使用淡季,此次大幅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旨在抑制近期化肥出口,保障国内化肥市场供应,稳定化肥市场价格,为来年春耕化肥需求高峰做好储备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抑制当前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
实际上, 2007年以来,我国化肥出口关税已经历多次调整,此次出口关税调整也在业内人士预期内,算不上是突发事件。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底我国调整化肥出口关税1次、2008年密集调整4次左右、2009年年中调整1次。
我国对化肥行业的定位一直很明确,作为农业的基础原料,主要是保障国内供给,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服务。只有在保障了国内供给同时又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下,才可适量出口。“9月以来,国际化肥价格处于高位,截至目前,化肥出口量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水平,所以现在出台这个政策是适时和必要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肥部市场总监沈建华告诉记者。
东北证券(000686)研究所分析师钟大举则表示,目前国内生产化肥的原材料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出口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化肥企业仍享受电价、天然气价格、铁路运价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这些优惠本来是要给国内农民的,出口相当于国家补贴了国外市场,同时出口增多会导致国内化肥价格进一步上涨。此外,在目前通胀压力下,不利于国家稳定粮食价格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10月CPI同比涨幅达4.4%的25个月新高的大背景下,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压力,作为农产品的基础原料,遏制住化肥价格上涨也就一定程度上遏制农产品上涨的源头。在这种背景下,出台这个关税调整政策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不过有专家认为,这次调整或许暗含着政府的另一层用意。隆众资讯硫黄化肥信息主管张茂晶认为,现在国内化肥行业的中小企业多,水平参差不齐。国家有意让一些中小化肥企业处于刚够“温饱”的微利水平的同时,会适当地照顾一些大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几个大的化肥集团,鼓励它们兼并、重组一些小企业,这也符合发达国家化肥产业集中度高的趋势和方向。
靴子落下 影响有限
出口关税调整消息一经发出,市场各方就格外关注。110%的出口关税,对国内化肥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举措将基本堵死我国化肥行业“肥水外流”的通道,遏制国内肥价上涨势头。
“这次氮肥及合成氨的出口关税上调至110%,依照目前国际市场价格,出口已经失去价格优势,基本上堵住了国内产品的出口空间。”沈建华认为,这样就能直接抑制国内产品出口过快增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实际上,政策的确立竿见影。受此影响,目前国内各主要化肥生产商先后暂停出口。
此次大幅提高化肥出口关税,对农业板块应该是利好,对化肥企业来说则影响不一,其中对出口比例较大的企业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受到化肥出口关税上调的影响,相关化肥上市股当天纷纷下跌。云天化(600096)下跌1.30%、湖北宜化(000422)下跌1.17%。有分析师对化肥价格的下滑表示了一定的担忧,在煤炭等上游价格上涨和农产品价格维稳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情况。
不过众多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关税大幅上调基本上宣告化肥出口之门关闭,但由于目前我国尿素、磷肥出口量只占生产总量的10%,因此,对整个行业来说是表面影响大,实际影响有限。受上调关税影响最大的只是那些出口份额占比较多的企业。
事实上,关税调整传闻早就不绝于耳,实际公布的方案也跟传闻差不多,市场早已将这一预期因素消化完毕,厂家方面已经早有准备。据了解,云天化、湖北宜化、鲁西化工(000830)等企业前期订单即将执行完毕,尾单受关税调整影响不大;其他多家公司也都较早缩减出口转供国内了。
沈建华认为,此次化肥出口关税上调时间较短,仅是政府投石问路,重点是看市场各方反馈情况。如果冬储没能顺利开展,后期或许会有更强力度的政策跟上,第二只靴子随时可能落地。
进入新一轮洗牌周期
从国家“三农”政策以及稳定物价的大局看,化肥等价格的下滑符合目前国家整体利益。然而对化肥企业来说则正好相反,现在就可以预见。新出口关税实施后,许多尿素出口转内销,在我国产能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必然会带来价格竞争。在高煤价与化肥低限价政策挤压下,以 烟煤为原料的化肥企业,不排除利润减少从而降低产量的可能性,与政策预期相违。
事实上,在关税政策出来后,各大化肥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了这方面担忧。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也认为,现在行业刚有起色,关税再做调整,恐怕国内的生产和流通商又将丧失信心,影响基本供应。
化肥行业的这种特殊性可能迫使政府持一种“有保有压,压中有保”的心态,本质是“优先国内,平价供应;少量出口,高价创收”。基于这一理解,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如果国内“冬储”顺利展开,政府出台后续严厉政策的可能性也不大,出口窗口在明年上半年短期打开的可能性仍存在。
“从现在反馈回来情况,出口基本停止,价格上涨被遏制,政府出台这个政策的预期目标已经初步达到,以后的政策更多地将会以心理影响和引导的形式出现。”沈建华认为,“这次化肥关税调整政府还是很人性化的,把12月1日到12月31日作为报关窗口期,实际上是给了化肥出口企业一个周转和喘息的余地。”
另一方面,“价格上涨看需求,价格下降看成本”,针对市面上出现的化肥价格大幅下调预期,众多业内人士均认为可能性不大。一边是冬储需求和缺货现象,一边是上游价格成本上升,长期趋势看,化肥价格还会上行。
为防止因大量出口导致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或因出口拉动产品价格快速上涨,预计这种“直接又有效”的化肥产品出口特别关税将成为常态。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在出口特别关税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氮肥、磷肥的价格上涨将受到较大抑制,在行业成本上行的趋势下,整体营利能力将呈下滑趋势,中小化肥企业处境会在“温饱线”徘徊,相关的资源或技术优势大企业可以维持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行业或将进入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洗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