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推进重庆结算类金融中心建设
在资本市场20周年之际,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出,要通过“3+2”模式,即“银、证、保”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和区域性要素市场建设,尽快将重庆打造成为结算类金融中心。
黄奇帆
在资本市场20周年之际,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出,要通过“3+2”模式,即“银、证、保”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和区域性要素市场建设,尽快将重庆打造成为结算类金融中心。
国家定位 重任在肩
黄奇帆表示,重庆建设结算类金融中心,既是国家定位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根据城市发展规律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国务院于2009年1月下发的《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重庆市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必然要求发达的金融体系与之匹配。重庆是我国内陆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未来10年将形成1000平方公里、1200万城市人口的城区规模。目前全球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不超过20个,这些特大城市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商业以及交通物流体系,并且都与发达的金融中心相关联,很多城市如纽约、伦敦等,本身就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黄奇帆认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行政总部集中的金融中心。如北京,因为是首都,一定是中国的金融机构总部集中的金融中心。二是要素市场集聚的中心。如上海,国家级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石油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各种类型的要素市场聚集——一个国家基本上只有一个这样的要素市场中心地。三是结算类金融中心。典型的如新加坡。新加坡没有太多世界级公司的总部,股票市场影响也不够大,但每年有一万几千亿美元的金融结算业务。1千亿美元有10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1万亿美元就是100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新加坡凭金融结算业务每年能获得1000多亿元人民币收益,而且几乎不消耗任何自然资源。
香港是“三合一”——有大量亚洲地区的公司总部,有大量的要素市场,有大量的金融结算。纽约是世界级公司总部、世界级要素市场、世界级金融结算中心。
“在此格局中,重庆能做什么?”黄奇帆表示,重庆的目标是结算类的金融中心——这是从国际分工的角度,因势乘便找到的发展空隙,也是结合重庆的区位优势以及金融与实体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作出的选择。
“银证保”快速发展
黄奇帆表示,银行、证券、保险加上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区域性要素市场,构成重庆推进金融结算业务的坚强支撑。
重庆银行业今年贷款余额在1.1万亿左右,GDP估计在7000多亿,大体上是1.5∶1;5年前这个比例是1∶1,重庆的目标是达到2∶1。目前,重庆这个比例排在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别小瞧这1.5,它是金融中心辐射、汇聚的表现。”黄奇帆表示,欠发达地区会出现每100亿GDP,60亿-70亿贷款的情形;正常的省份贷款与GDP一般是1∶1。重庆原来是1∶1,现在有了集聚的迹象——有资金辐射出去,就会有资金汇聚进来,有进有出,形成中心。
为什么有这样的集聚?黄奇帆认为,一定有三个要素,一是资本回报率、贷款余额、利润率比较高,重庆已成为银行业最能发财的地方之一。二是重庆不良资产率低,1万亿贷款余额中,有87亿不良资产,不良率1%不到,和上海、北京并列全国前三位。三是实体经济结构要好,发展要健康,有一定的总部或者区域总部的特征。
“国民经济证券化,上市公司市值与GDP1∶1比较合理。”黄奇帆说,5年前,重庆GDP达3000亿元的时候,重庆上市公司总市值300亿元;今年GDP大致近8000亿元,重庆上市公司总市值会在3500亿元—4000亿元之间。5年涨10倍——GDP涨一倍多,证券化率超过40%,迅速发展。重庆的目标是用三五年的时间达到或接近1∶1的水平。
此外,去年重庆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44.7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较全国水平高8.2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今年更快,前10个月已经达到282亿元,同比增长35%,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非银行金融机构良性互动
“我们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帮助其融通——光靠大银行还不行,中介桥梁,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等都要发展起来。”黄奇帆表示,重庆正着力加快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都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诸如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各种各样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之类的各种商品融通公司主要都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中低收入群体、为老百姓服务的金融机构。
这方面,重庆今年有几个大项目。一是三峡担保公司30亿元资本金全部到位,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担保公司。二是与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合作组建一个金融租赁集团,在全国设立几百个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但总部设在重庆,增强重庆金融资源辐射能力。三是5月已开张的昆仑租赁,投资60亿元,中石油出54亿元,重庆出6亿元,重庆成为昆仑租赁公司总部,这个租赁公司也覆盖全国。
区域性要素市场小步快跑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区域性要素市场的支撑。目前,重庆已建立土地交易所、联合产权交易所、OTC柜台交易中心、药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畜产品远期交易等等。这些交易所或交易中心的运行,能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平衡和补充作用。下一步,重庆要成为中国内陆的国际性结算中心。
黄奇帆说,货物贸易进出口,中国现在每年约有1.1万亿美元贸易额,属于常规结算,贸易双方通过银行直接结算,是点对点的关系;加工贸易是网络状的,也有1万亿美元贸易额在中国,但结算中心在海外;现在又有第三种贸易电子商务,也有国际结算业务。重庆在加工贸易和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上先行先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重庆已拿下惠普1000亿美元加工贸易离岸结算业务,随着重庆本土加工贸易的发展,这个结算业务还会进一步扩大。重庆设定的目标是,在今后两年再引进两三家跨国公司的离岸结算业务,形成两三千亿美元的结算量,折合成人民币达2万亿元,重庆就建成了中国内陆的国际性结算中心。
互联网网络购物的跨境交易也涉及外汇结算。重庆与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结算公司贝宝合作,建设了中国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中心。“这个公司已经开张,目前,一年的结算量为100亿美元,我们希望三五年后能达到5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