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十二五”新开局

赵承 郑晓奕 王希 |2010-12-13 22:3075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但是,在货币政策转向、流动性的回收和蔬菜价格回落、预期适度回调等因素的作用下,2011年中国将有效遏制价格上涨蔓延的趋势。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十二五”新开局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赵承、郑晓奕、王希)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世界经济结构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即将开始新一个五年的重要时刻,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谋划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

  从会议透出的信息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将呈现出转型的新取向。

  一条鲜明主线:让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看,无论是总体把握,还是具体部署的六项工作,都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鲜明特点。

  今年以来,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摩擦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环境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革新蓄势待发。转变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谈到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大课题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说:“最核心的是调整经济结构,这样才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新一年经济结构调整,是一种全面深度的调整。从三次产业看,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做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从“三驾马车”看,需要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增创外贸新优势。从城乡区域看,需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这些调整,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关系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

  “扩内需,重点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汪同三强调,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根本上是要提高收入,健全保障。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经济新增长点。“这有利于我国发展自主创新,向价值链高端转移,但要注意防范泡沫。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点。”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指出。

  不但要瞄准高端,一些基础性工作也要加强。张晓晶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也是调结构的重点。尤其是在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保障能力等,更有现实紧迫性。

  一个基本取向:用积极稳健政策化解复杂局面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未结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复苏进程艰难曲折,甚至有反复的可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了我国稳定和扩大出口。输入性通货膨胀,加剧了稳定国内物价的难度。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潜存着一些难以预见的风险。这使得明年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与过去两年相比,明年一方面要维持一定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加大的物价压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搞好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变为逐渐多元。这也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引人注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当天,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第六次也是一个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凸显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稳健”特征。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认为,“货币政策的基调变了但财政政策基调不变,也是基于当前复杂形势的科学判断。”财政政策可以发挥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一项紧迫任务: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突出位置

  最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上升,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通胀压力较大。影响物价的因素,明年仍将继续存在。稳定物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如果流动性偏高,同时大量流动性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将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不但损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可能严重影响居民福利,稳定物价具有稳定经济全局和保障民生的双重意义。

  未来物价的走势,不容乐观,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胀”,这是张晓晶的判断。

  他表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产品价格会呈上涨态势,资源、土地、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会推动物价上涨。但由于国内工业品整体供大于求、粮食连续丰收,加上货币政策正在进行调整,未来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刘元春认为,实现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得力。从中长期看,加强农业等薄弱环节投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物价上涨对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压力,也是必须着手进行的一项工作。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影响稳定,关系全局,须臾不可放松。稳定物价,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关键在于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套民生规划:为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

  当前,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改善民生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安排的重点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在住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而在会议召开之前,有关部门已宣布明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收入问题是制约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扩大的要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这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可以采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等措施。

  另外,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都体现了保障民生,尤其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取向。

  张晓晶说:“这些保障民生的积极举措,体现了经济增长要更多惠及民生,也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需要。”

  一种强大动力: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

  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机制的弊端造成的。发展方式转而不快,关键在于改革有待进一步到位。

  张晓晶表示,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深化激励和评价体系改革、要素价格市场化和财税体制改革。

  例如增强消费拉动力,关键在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消费能力,而资源、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和财税体制改革又是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基础。“这些改革领域相互关联,应全面推进。”他说。

  在新的一年,推动收入分配、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改革,可以建立起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地方、企业更加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转型的成果更加巩固,发展的局面更有活力。

  2011年,我国将迎来入世十周年。目前我国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1.06万亿美元。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些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等问题上,频繁施压,制造贸易摩擦。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出路在于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下工夫。

  专家解读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及走向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及走向

  来源: 人民日报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如何理解这一基本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政策部署?记者采访了经济学界的知名专家。

  明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反映出当前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海闻分析认为,“积极”是要继续发展经济,“稳健”是要控制通胀,二者分别对应两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极”、“灵活”;另一方面,现在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很大,要防止经济过热,所以要“稳健”、“审慎”。

  “从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经济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明年经济形势会比今年更复杂。”著名经济学家汤敏说。从国内来看,这种复杂性首先体现在物价过快上涨,明年能不能收回一部分流动性并控制物价,这是经济复杂性之一。

  其次,近年推动经济增长的几大动力,在明年可能都逐步衰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4万亿投资计划进入尾声;房地产投资增速明年可能也会下滑;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今年下半年由国外库存回补拉动的出口增速无法延续,因此出口也要下滑;因为通胀,老百姓的消费实际增幅可能也要下滑。“推动经济增长的这几大因素在明年都不是特别强劲。”汤敏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分析认为,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世界各国先行指数纷纷在2010年一、二季度见顶,预示着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在2010年三、四季度开始放缓,这意味着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处于下行区间;其二,发达国家由于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得到解决,投资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出口竞争力不足、政府债务率居高不下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这些国家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其三,发达国家通货紧缩的预期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货膨胀的预期产生直接冲突,从而引发双方在货币政策上出现背道而驰的调整;其四,国际资本市场出现短期资本流动加剧,大宗商品资本化趋势有所抬头。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明年我国宏观经济可能面临几个问题:外需可能放缓;中国货币政策转向的难度加大,操作的空间减小,热钱的大规模流入不仅会对冲货币政策回调的效果,更可能导致经济泡沫的蔓延;通胀治理难度加大。”刘元春说。

  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不宜过度夸大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11月份,CPI突破警戒线达到5.1%,创下了28个月来的新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会不会出现经济过热的情况?如何管理好通胀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在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胀历史时表示,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中期与90年代后期的三阶段演化过程后,中国通货膨胀机制已经完成从高核心通货膨胀率向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结构转变。虽然2007年以来中国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长期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性质,但是中国通货膨胀已经并且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历史趋势。

  “经济出现过热的几率不大,我个人估算明年通货膨胀大致在3%—4%之间。”海闻说。

  刘元春认为,我们过度强调了3%物价水平目标值的重要性,过分强调了未来通货膨胀的严峻性。“一般民众在面对新型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过快上涨时,夸大了这些价格上涨对日常生活的冲击程度。”他说,事实上,恐慌心理不仅是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核心,也使大量资金进入供应偏紧的产品市场,进一步推高了物价。

  明年推高CPI的有哪些因素?

  “中国正处在投资回报非常高的时段,人们是不会把投资的钱拿去消费的。”海闻说。从很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一开始大部分人先投资,等到回报率越来越低的时候,才会去消费。对中国大多数家庭来讲,现在还是积累财富的时候。“在积累财富的动机下,有钱他愿意去投资,愿意去更多地赚钱。明年仍然处在这个趋势当中。”

  但是,在货币政策转向、流动性的回收和蔬菜价格回落、预期适度回调等因素的作用下,2011年中国将有效遏制价格上涨蔓延的趋势。刘元春表示,央行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物价上涨问题,但同时不宜过度夸大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造成通胀恐慌,从而进一步促推物价上涨的蔓延。“国家应当进一步提高主要商品物质供求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商品供求通告制度,以破除民众对目前食品供给的恐慌。”

  “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在控制物价、控制房价上积极地出台有力的措施。态度要明确,对恶意炒作,投机倒卖的现象要严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施祖麟说。

  同时,专家提醒,由于明年恢复性的价格增长因素会减少,这也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的因素。

  宏观经济下行和上行力量相互交织。流动性回收是最为艰巨的任务

  “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下行和上行力量同时存在,相互交织。流动性回收与通货膨胀治理是宏观调控最为艰巨的任务。”刘元春认为,其艰难性在于:第一,流动性是否能够按照央行的意愿进行大规模回收;第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具有强烈的双向风险,政府是否能很好地平衡资产价格回调与经济增速回落的冲突;第三,物价上涨的击鼓传花效应是否会持续;第四,单一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否能够应对多诱因的通货膨胀?

  在商品银行信贷投放压力较大、信贷投放惯性较强、外汇占款规模上升以及历史存量较高等因素,使中国未来流动性进行大规模回收的难度较大。2009—2010年的信贷投放以中长期项目贷款为主,这样导致了信贷投放的速度和规模被项目投资的进度和规模所“绑架”。

  自2010年三季度以来,中国贸易顺差、FDI以及热钱流动的规模都达到危机前的水平,从而导致外汇占款比重回升,这将使得中国货币政策直接面临2004—2007年所面临的困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相冲突,导致紧缩的货币政策被大量流入的热钱所抵消。

  汤敏亦指出,从国际因素来看,美国可能还会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债务问题还在恶化,财政上不得不削减支出,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将不仅给我国的出口带来较大冲击,而且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还会给我们带来大量的热钱,这给我们控制流动性带来很大的难题。

  刘伟表示,货币政策从实施到最终影响经济增长有个时间的滞后期。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期通常是7个月到两年,这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在危机的时候,滞后期可能缩短。

  因此,2008年年底发行的大量货币,现在演变成为通胀的压力了,2009年新增的流动性可能明年表现,今年上半年的要到2012年。此前,我们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有代价。所以要做好准备,今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可能要做好承受较大的通胀压力的准备。

  明年GDP增速仍有望保持在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需求等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体来看,明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GDP增速大体会保持在9%—9.5%之间。”汤敏说。

  海闻分析明年GDP放慢的因素时表示,当年刺激GDP增长的因素会减弱。“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使用了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政策,大量的投资包括4万亿,这种恢复型增长的因素在下降。”他说,中央现在要求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指的是收缩,就是说要有一种紧缩的趋势,这会使GDP增速相对放慢。

  但是,同时也有使经济增长更快的因素。“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各地的投资冲动可能不可阻挡,各方面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十二五’的第一年对明年GDP增长的正面作用是很强的。”海闻说。

  刘元春预测,2011年整体经济在增速常态化基础上将呈现小幅回落的趋势,GDP同比增速呈现“前低后高”,而环比增速呈现逐季小幅回落趋势,全年经济增长预计达到9.6%,季度波幅在2个百分点以内。

  海闻也认为:“GDP可能明年会出现先低后高的状况。明年年初的时候稳健的货币政策起的作用比较大,但是下半年开始,‘十二五’规划拉动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所以我估计明年增长可能超过8%。”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我们还可以寻找到不少新的经济增长点。”汤敏指出,以下三方面可能是明年投入的重要方向。第一,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投入。现在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所引起的。第二,在明年商品房市场可能不太景气的背景下,国家可以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力度。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应该会有大量的投入。只要这些被真正推动起来,明年的经济就能够保持较快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能弥补因稳健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总需求增速的减缓,同时也使政府对技术领域的支持成为可能。”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龚刚认为。事实上,积极的供给推动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走向。而中国较低的债务与GDP之比也同时说明中国的财政政策可以更为积极。

  对于明年经济的具体上行动力,刘元春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第一,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规划中所孕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民生工程”、收入分配调整与新的消费刺激政策等内容将带来强烈的宏观经济刺激效应,有效对冲各种下行压力。第二,城市化的加速、“收入—消费”台阶效应等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的支撑力量。转型时期的国家,建筑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通常是宏观经济的先期指数,经济复苏首先表现在新住宅的建设增加。中国到2050年,每年要有1800万—2000万农民要到城里来,住房建设方兴未艾。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因素仍然存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根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对此,海闻表示,中国长期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这不是政策能够左右的,也就是说政府现在什么都不用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都低不了。沿海地区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中西部的速度在加快,现在可以看到重庆、四川正经历高速增长的阶段,包括企业内移,它处在飞速增长、工业化的阶段,所以说长期增长因素仍然存在。

  “由于重型化的产业结构、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难以避免。不过在竞争性市场体系支持下的技术进步,能够沿产业链方向逐级吸收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基本消除中国通货膨胀的资源成本推动因素。”郑超愚说。

  郑超愚说,由于土地粮食生产率的增长潜力有限,中国仍然需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适度提高粮食产品价格,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持农业比较收益。过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能导致劳动力要素的逆向替代,使得经济发展落入廉价劳动力陷阱。价格稳定目标以及继续工业化,应该以粮食产品价格与货币工资率的同时上涨作为其重要结构性约束条件。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王建伦认为,“政府应理顺各群体间收入分配的关系,妥善协调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关系,要推行保底、扩中、调高这三项工作。即建立城乡低保,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通过纳税、社会捐赠等措施,调节少数人群的过高收入,把调节下来的部分对公众进行二次分配。”

  刘伟表示,深化市场改革的制度创新,发现新产品、新投资领域的技术创新,是培育需求的根本。要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难的制度歧视问题,公平地形成有效需求。技术创新力弱,新产品开发难的企业,很难发现新的更有竞争力的投资机会。如果在没有技术创新、新产品、新投资机会、新投资领域的前提下大规模地投资,那就是重复建设。

  总而言之,保增长、稳通货仍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龚刚表示,如果仅仅从传统需求管理的角度来进行考量,保增长和稳通货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目标体系,这就要我们在执行积极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时,要保持高度的“审慎灵活”,绝不能顾此失彼。而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就是要在这样一对相互矛盾的目标体系下以供给管理为切入点来创造中国式的奇迹。记者 邓建胜 熊 建 刘先云 林丽鹂 靳 博

  “八字方针”定调经济航向

  媒体观点:

  “八字方针”定调经济航向

  来源: 证券时报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八字方针”,为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了调。

  这是在深刻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后做出的科学选择。事实上,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确定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搭配”也隐约预示着,2011年中央对经济发展的调控要求会稳字当头,兼顾灵活。

  应该说,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定调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是具备基础的。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多国都施行了经济刺激政策,对促进全球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拉动下,更是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喜人景象。这为明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实际上,这也正是国家在明年的宏观调控中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转向“稳健”的基础和前提。

  事实上,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而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增长点。此外,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泡沫)的有效工具。

  如果说“积极稳健”是出于对明年宏观调控自信和有底气的表现,那么“审慎灵活”则是出于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考虑。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尽管明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不仅走出困境,而且开始步入快速增长的上行轨道,但面临的资产价格泡沫过大及通货膨胀压力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巨大。这就要求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保持审慎和灵活性,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微调。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发展开出的药方,“八字方针”既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有利因素,又充分考虑了可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有攻有守、稳中求进。只要科学把握“八字方针”,“十二五”开局之年必将昂首启程。(胡学文)

  经济转型为明年主线 协调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电 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会议还强调要“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提出“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要求。

  会议要求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会议强调,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指出,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切实摸清发展潜力、优势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症结,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承 郑晓奕 王希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分析形势,规划金融工作重点

2024-07-01 12:35
29750

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4-05-16 14:45
95390

国常会: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

2024-02-26 12:41
173749

魏建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三个显著亮点

2023-12-13 14:36
226137

陆磊: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创新空间

2023-10-16 13:44
20725

央行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

2023-04-06 15:51
7859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