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印度欲重拾特区战略 与中国争出口老大
环球网记者李亮报道,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及工业园区,使出口大幅度提升,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005年,印度出台多项专门法案,振兴印度出口、模仿中国成功模式,这些特区才渐有起色。
环球网记者李亮报道,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及工业园区,使出口大幅度提升,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美国媒体报道称,印度早在45年前就曾设立经济特区,但因落实不力,被中国后来居上。目前,印度开始重启这一战略,希望大力打造经济特区,在出口制造业上超越中国。
据美国彭博社11月17日文章报道,1965年,印度在古吉拉特建立第一个特区,在此后25年又建立了6个。它向进入这些“飞地”的企业提供低税、快速审批甚至是独立电力系统等优惠,希望促进本国制造业及出口的发展。但由于可用土地选择少、经济激励不足及运输能力落后,这些特区都未能繁荣起来。文章称,与之相比,70年代末的中国采纳了特区概念,在30年中将小渔村深圳打造成人口达850万的出口中心,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文章称,2005年,印度出台多项专门法案,振兴印度出口、模仿中国成功模式,这些特区才渐有起色。据印度商务部介绍,目前,印度已批准建立了478个特区,其中,新德里近郊的诺伊达经济特区占地125公顷,包括多家电子、机械及纺织厂,是印度推动出口的计划的核心。印度总理辛格称,印度将使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从17%上升到22%,并在2020年前使出口翻番,在全球贸易中占到4%的比重。
文章分析说,虽然印度目前已重启了这一模式,但印度若想在出口上与中国比肩,仍面临诸多问题。印度一家咨询公司的负责人说:“中国投巨资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印度却没有。”印度外贸研究所一位教授则认为,印度特区的发展由于土地购买的艰难而大大受限。“印度与中国特区的区别在于规模大小。”他说,“除非政府出台一个关于土地获得的法案,否则印度将在追赶中国时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