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走出去:从结算货币到储备货币
站在“十二五”规划的起点上,人民币如何更好更快地走出国门备受关注。以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为突破,人民币走出国门已经顺利起步,但人民币要从贸易结算货币到真正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仍然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
新机遇
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加上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变革,正在为人民币带来全新机遇。
从人民币互换规模的扩大,到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爆发式增长,再到《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签署……人民币跨出国门的道路已然越走越宽。
那么,下一个5年、10年,甚至20年、30年呢?用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院长戴国强的话说,在美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境外接受人民币的意愿增强,应该抓住机遇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
无论如何,人民币走出去顺利起步,但要达到真正国际货币的地位,确实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
“我想少则20年、多则30年,人民币才可能走到一个真正的国际货币的地位。” 交通银行[5.93 2.07%]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是表示。
事实上,一国货币的全球地位和使用比重并不一定与该国经济规模完全相匹配。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货币在全球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对外金融资产都很大,但并不等于说,其货币会自发成为国际货币。要实现货币的国际化,需要有一系列的安排,包括战略规划、政策推动和资源投入。
追溯历史,当年英镑和美元登上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其深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背景,而这种特定历史背景是中国将来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连平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路径则应该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商业惯例,并且需要政府非常明确的战略安排和资源支持。
而谈及人民币走出去的活动半径,“人民币将来夺得的主要是美元所失去的。”连平认为,人民币走出去的主要目标区域是现在中国的各类对外交易和美元交易主导的拉丁美洲和亚洲太平洋[13.15 0.15%]地区。
也就是说,未来人民币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美元。至少从现在看,欧元是个具有十分明显区域性质的货币,要使欧盟各国在彼此贸易和其他活动中使用人民币,可能性非常小;日元的份额则已经较低,就目前日本的经济状态和日元国际化程度,未来发展的空间也不大。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人民币走出去的核心还是贸易,率先的目标区域仍是那些把人民币作为支付工具的主要贸易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