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金葵花的23年:小银行 大生意
招行人总说:“深圳造就了招行。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愈演愈烈,银行业传统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今年7月份,美国第五大保险公司的总裁来华送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一份特殊的礼物:正是他不到10岁的女儿亲手绘画的金葵花。
招行人总说:“深圳造就了招行。”可见其对深圳的特殊感情。招行成立时只有36名员工,其中23名来自原蛇口财务公司,平均年龄24.3岁,“我的办公室只有6平米,我坐着别人只能站在那里跟我说话。”招行首任行长王世桢回忆,“当时真叫做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
退回到1987年4月8日,一定要去蛇口招北十栋工业区看看,问问当时的36个人,能否想象这个只有1亿元资本金、1个营业网点的小银行在23年后会成为资本净额超130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机构网点超过700家、员工4万余人,在上海和香港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金葵花的23年
招行标志是一朵金色向日葵,隐喻客户至上的理念,这在23年前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当国内银行尚普遍处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时候,招行就已经在营业网点摆放了鲜花、牛奶,实施了站立服务、微笑服务、上门服务。创新和独立一直是招行的灵魂核心。
招行在国内第一家实现ATM全国通兑和POS机刷卡消费全国联网,也是第一家推出“24小时银行”服务的银行。这在当时引起了主管部门的不满:中国没有名叫“24小时”的银行,必须去掉这个字眼。随着更多同行竞相推出相同业务,这次风波才告过去。
90年代,招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走进全国数十所大学推广“一网通”业务,不久就有学生在情人节从网上给女朋友买玫瑰花,在最传统、最沉稳的行业里倡导并采用信息技术,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金融服务,小银行轰动了全国。招行向着自己心目中的“大生意”一步步迈进。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愈演愈烈,银行业传统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2004年招行酝酿第一次转型,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迅速推出了“一卡通”、“一网通”等服务,开辟了“金葵花”高端客户理财的新模式,同时也加快了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卡等业务的投入与发展,初步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同业的独特的资产负债结构。
金葵花也开始在世界绽放,2008年10月8日,招行纽约分行正式开业。目前,纽约分行清算结算、贸易融资、银团贷款等业务已经全面开展,截至2009年底资产已达2亿美元。今年7月份,美国第五大保险公司的总裁来华送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一份特殊的礼物:正是他不到10岁的女儿亲手绘画的金葵花。
招行二次转型
业界普遍认为,招行的优势在于奠定其如今市场地位的“一卡通”、“一网通”。然而,产品和服务别的银行都可以超越,要想保持长期的优势,必须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这一次,招行要做的是体系的创新,其实质就是要变“外延粗放”为“内涵集约”,业务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本、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管理提升、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在今年8月举行的银行业高峰论坛中,马蔚华说:“当今国际先进银行,大都经历了由外延粗放增长到内涵集约发展的战略转型,最终实现了银行价值与股东回报的稳定增长,中国银行业也必定要经历这样一场战略大转型。对招行而言,二次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一场管理革命。招行将稳步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招行二次转型中,对于内部一些人的“固有习惯”和“传统思维”,马蔚华表示要“动用雷霆手段坚决颠覆”,除了在内部加强培训外,考核上更加严格,不合格者将替换之。其实招行每一次的转变都有着切肤之痛,但每一次的蜕变都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