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塞尔协议给中小银行带来投资机会
新巴塞尔协议在A股市场被解读为万亿元级的再融资,虽说未雨绸缪乃是良策,但过分悲观亦不可取。这次新的巴塞尔协议在中国被解读为更加严格的监管,这固然没错,但对中国而言,却存在较大的误读。
中国实际上已经执行了新的巴塞尔协议,防范金融风险的努力已取得很大的成果,接下来应该从金融机构本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建设来加强监管力度,而不再是大量筹集资本金和加大风险准备金。可以说,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投资价值。
这次新的巴塞尔协议在中国被解读为更加严格的监管,这固然没错,但对中国而言,却存在较大的误读。首先,从时间上看,2012年-2016年的执行周期存在很大的预留空间;其次,中国目前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达到该协议的要求,所谓万亿再融资,是一个非常不严谨的判断。试想15%的资本充足率,15%的准备金率,这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意味着大量揽存,大幅度提高贷款利率。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完全不一致。
如何提升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中介地位,发挥更为强大的金融介质功能,从原来简单的利差收入转变成综合性的收入,是监管者未来最应该考虑的。否则,下一轮经济周期到来时,又是一轮大融资,A股市场的发展速度很难跟上银行业的融资要求,必然导致两个层次的金融错配。这次汇金举债参与再融资就充分说明,A股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存在严重的不协调,汇金最终是用各大银行吸收的存款为各大银行补充了资本金,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发生风险暴露,值得警惕。
投资者应该更多关注已经在风险控制和经营转型中取得成效的中小银行。四大行的改革更多集中于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而不是经营转型。中小银行则恰恰相反,转型远较四大行容易,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大。动态地分析,中小银行和四大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四大行偏重于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必然会影响其市场占有率,中小银行则正好借此机会,扩大市场占有率,完成各自不同的经营转型,在各自优势细分市场中获得发展。
估值水平成为很多投资者青睐银行股的理由,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未来的趋势很有可能是银行股长期保持低估值水平,估值水平不能成为投资银行股的主要理由。重要的是,目前银行股盈利增长状况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经过2010年的风险防范年之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未来极有可能产生一次风险监管的回归,这其中蕴含着较大的投资机会,特别是那些中小银行,投资者应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