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据港媒报道,被视为「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麦当劳,上月在本港发行2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首家在本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国企业。由于香港金融基础建设稳定,随着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日渐扩大,香港大有发展为「新伦敦」的潜力。
据港媒报道,被视为「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麦当劳,上月在本港发行2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首家在本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国企业。以规模来看,比起去年以来东亚银行、汇丰控股、合和公路三家企业发行合计逾60亿元人民币债券,简直小巫见大巫。而且票面息率达3厘,恐怕也高过其发行美元或港元债券的资金成本。不过,当麦当劳遇上人民币,却谱出双方有情有意的好姻缘。一方面,麦当劳得以向中央政府示好,表明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另一方面,中央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严肃课题找到绝佳代言人,宣示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国际化条件现惊人进展
人民币走出去的关键背景,系由于中国贸易总额与经济总量的规模,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地位不相匹配,这种结构的失衡矛盾,可能危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国务院在去年初首次将人民币国际化搬上枱面,希望在2020年建设上海成为与中国经济实力相配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铺陈人民币国际化的三部曲,也就是发展人民币范围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将人民币的货币职能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
短短一年,人民币国际化三部曲已迈入第二部。从去年中开始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再到上月开放外资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准许外资投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随着境外流通人民币规模日益庞大,人民币回流、投资、兑换的资本帐限制逐渐开放,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出现惊人的进展。
港可发展为「新伦敦」
与此同时,香港民间与企业对人民币需求正不断增加,人民币存款金额大幅增长,人民币相关金融产品也推陈出新,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条件也更加成熟。回顾1960至70年代间,由于政治、经济和地理因素,英国逐渐发展成欧洲美元市场的金融中心。欧洲美元流通量由1960年代初不及百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9.1万亿美元,比美国本土的7.6万亿美元更多。伦敦当地的外国银行数目,从1967年的113间,快速成长到1978年的395间。大量企业在当地发行美元债券,使欧洲美元交易频繁,不但有助刺激当地经济,也创造不少对金融、法律、会计等专才的庞大需求。
由于香港金融基础建设稳定,随着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日渐扩大,香港大有发展为「新伦敦」的潜力。尤其国际结算银行估计,目前非居民发行日圆债券的规模,比起非居民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仍高1万6千倍,显示境外机构与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仍有很大空间。
港人面临台湾的竞争
笔者与台湾政大社科院两位同侪的研究发现,虽然人民币在结算、投资、储备、外汇交易等领域的国际化程度仍低,在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标排名上,不但远远不及美元、欧元、日圆与英镑等四大货币,也低于韩圜、新加坡币与港币,在33种国际关键货币的排名仅居第20位。
然而,在反应竞争力前景的综合指标上,人民币已跃升为世界第四,虽与美元与欧元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已经接近到与日圆并驾齐驱的地位,有机会在短期内超越日圆。特别是内地经济增长,快速拉高构成该指标的关键变数(国内生产毛额、证券市场、债券发行等全球市场份额),使得人民币竞争力前景更加不可限量。
另一方面,内地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刚刚生效,相信两岸金融机构的实质往来会更加密切。一直以来,台湾金融人才的语言、文化、教育背景,比起港人更能与中国内地同业打成一片,只是因为种种限制,台湾人才只能单枪匹马争食中国金融开放的大饼。一旦两岸ECFA正式生效后,更熟悉内地民情的台资银行、保险、信用卡等金融服务业进入大陆,预期内地金融市场将出现更热闹、更多元的市场竞争。台资企业利用内地股市和债市融资的空间即将打开,香港金融市场面临的竞争不在话下。而本地金融人才应该更快速学习普通话和了解内地文化,否则只能看着高阶岗位逐渐成为娴熟普通话和英语人才的天下!
叶家兴教授是美国精算学会副精算师,研究兴趣包括统计精算学、保险经济学、汽车保险与政府保险计划,已有论文发表于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并译有《经济学与社会的对话》、《世代风暴:人口老化即将引爆新经济危机?》、《助人为获利之本:哈佛案例研究60》等书。叶教授亦与业界保持良好联系,曾经担任香港精算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并参与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国银行广东省行的财务策划师(CFP)培训工作,以及接受香港保险业联会的多项政策谘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