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论坛辩外贸 中国制造反围剿
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6月份,美国贸易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逆差,赤字由5月份的420亿美元扩大至499亿美元,其中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总额增加到329亿美元,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
在位于天津梅江的国际会议中心,夏季达沃斯的论坛现场,几乎所有事关贸易保护的平行论坛,都是闭门会议,显然,将主题确定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达沃斯论坛,深知对于中国这个世界制造的中心,贸易保护是个怎样敏感的话题。
然而,躲避向来不是办法。在这届达沃斯论坛之前,中国已经率先感觉到,作为最先走出此次全球经济危机阴影的国家,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众矢之的。
上海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言论,并不为人知。因为他所做主题发言的平行论坛都因谈论贸易保护话题而采用了对新闻媒体“闭门谢客”的方式,“我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转型,这个转型不仅是在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出口国家,同时包括了在西方、在发达国家。”
中国制造的反围剿,恐怕不只在这个达沃斯的论坛之上。
政治新压力
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感受到了来自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在达沃斯论坛上,加拿大工业部部长托尼·克莱门特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继续鼓励贸易的发展、鼓励各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且尽一切所能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未来几年的主要计划之一”。
托尼·克莱门特是“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经济治理”平行论坛上的发言者之一,在这个论坛上以西方发达国家官员的身份提及贸易保护问题,托尼·克莱门特多少需要点勇气,因为与他同台的还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而加拿大同为G7的盟友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都是针对中国或多或少实施新贸易壁垒的国家。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京曾预言:由于全球失业人数继续维持高位,未来两年,世贸组织将面临严峻挑战,自由贸易也将面临诚信危机。同时因为贸易额扩大,中美双方之间的隔阂也将增加。
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6月份,美国贸易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逆差,赤字由5月份的420亿美元扩大至499亿美元,其中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总额增加到329亿美元,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
来自美国政府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7个月的累计赤字仍增至2888.3亿美元,明显超过2009年同期的2039.6亿美元。“尽管7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环比下降近1%,但今年前7个月的美中贸易累计赤字仍同比上涨了近18%,总额增至1454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及发言官员几乎毫不讳言:“强化反倾销措施的一揽子建议打击的对象就是类似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国家’。”
“我相信,美国人有美国人的逻辑,我也预料到了,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复苏以来,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可能性,因为发达国家国内经济情况的不乐观,就业问题就转化成了比较大的政治压力,而贸易不平衡,是很好的能够转移这种不满情绪的新渠道。”托尼·克莱门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今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背景。
老调唱新篇
对于金融危机过后的全球贸易保护,托尼·克莱门特不愿多言,也不便直言,毕竟他加拿大人的身份,让这位部长多有顾忌。相比之下,在多个贸易保护闭门平行论坛上发言的上海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则向记者直言,现在中国所处的贸易保护环境,早已经是老调新篇,WTO并不是中国克制贸易保护的保护伞。
欧盟也并不示弱,不但频频使用“双反”大棒,同时开始尝试将多种贸易措施叠加使用,采用更严厉手段扼制或阻止他国产业对当地市场的占领。如近期欧盟对中国出口的“无线数据卡”就拟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及一般保障措施三种并用的保护手段。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仍是欧盟最大的工业制品来源国,尽管金融危机导致欧盟从中国的年均进口增幅出现逆转,但2009年,欧盟仍从中国进口了价值2150亿欧元的货物,2009年,包括服务贸易在内,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总额达1280亿欧元。
“由于欧中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办公和通信设备、纺织品、铁矿石和钢铁等货物的进口,最近一段时间来自欧盟的贸易措施很可能直指这些产业。”欧盟的一位贸易官员指出。
而来自贸易方面的律师则表示:“欧盟的贸易保护措施有向中国高技术领域行业拓展的迹象。”典型案例是近日欧盟有对华为、中兴实施第二轮反倾销调查的可能。
作为中国邻国的日本,在贸易领域则更加警惕,来自日本经产省的消息显示,日本放宽了申请反倾销调查的条件,同时对反倾销调查做出肯定性裁定的几率已上升到70%~80%,并拟仿效美国在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窗口接待企业的调查申请。
在有关中国受影响的行业领域方面,专家指出,“机电产品和纺织纤维品都是中国出口的重要产品,而日本也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未来的中日贸易在这些领域预计将会受此影响,值得警惕。”
“中国现在是WTO的成员方,运用WTO规则的能力也在提升,所以欧洲国家、美国都在使用新的手段,对中国的出口进行限制,从一定的层面上来说,他们的做法也没有错,关键在于,中国自己要知道如何应对。”陆红军说。
反围剿新战
从去年开始,“双反”渐成贸易领域的时髦名词,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或地区对于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叠加使用变得越来越频繁,由于“双反”肯定性裁定后引发的关税税率的剧增,可以极大阻止他国产品的进入,“双反”渐受贸易保护主义的青睐。
而中国几乎已成为“双反”的最大受害国。为了突破这一围剿,中国企业开始奋起反击。在著名的轮胎特保案之前,2008年9月5日,中国产“非公路轮胎”曾受到“双反”待遇,此案在美国国际贸易法庭的诉讼终于在2010年8月5日揭晓:中国轮胎打赢美国商务部,裁定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轮胎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为非法,构成了重复征税。
“既然美商务部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就必须放弃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因为反补贴税是针对市场经济国家的税种。”
中方代理律师丹尼尔·波特指出,“此案意义重大,此案的胜诉不仅对轮胎企业有利,对于其他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也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判例,也正缘于此,美国商务部或者相关的美国企业,可能会向美国上诉法院上诉。
贸易保护全球“联动” 更加快速而频繁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期,为了防止出口转移对本国市场的影响,当一国针对某项产品采取贸易措施之时,其他国家的“联动”反应正在变得越来越迅速而频繁,典型案例发生在去年轮胎案、钢铁案及今年的铝材案等。
如此,当中国某一产业出口受到一国制裁,很可能面临全球出口市场的贸易保护打击,出口企业事先的的全球联动应对战略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337调查中,有5起涉及在华企业,占案件总数的55.6%。中国已成为美国“最严厉”贸易限制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而在欧洲,2008年,在欧盟口岸所截获的侵犯知识产权假冒进口产品中,原产于中国的大约占其总量的54%。欧盟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中欧贸易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问题。
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开始于今年7月建立“专利预警”系统以绝地反击。
事实上,早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开始的2008年,各国就开始抓紧制订或调整本国的贸易救济制度,对相关规则进行更加严格而细化的规定。
以美国为例,早在今年强化反倾销措施的一揽子建议推出之前,美国商务部修改反倾销调查中关于加工或承包商性质的规定,修改后的规则使得加工贸易企业被认定为被调查产品制造商或生产商的可能性增大,应诉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再比如欧盟对玩具安全法规的调整、以及近日巴西将反规避措施的引入以强化反倾销措施的执行等等。作为对此的应用,中国商务部也正在抓紧制订一系列的贸易法规,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在各国越来越紧张的贸易规则制订中,贸易问题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而国际贸易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国际规则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