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向引进到相互学习

杨川梅 | 2010-09-18 15:56 402

“中国从一度作为国际开发协会借款国到成为其捐款国,这一转变令人惊叹;今年4月成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国,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佐利克认为目前中国农村居民和微小企业要获得金融服务仍然是困难的,金融包容性对于中国仍是一项重大的发展挑战。

  “中国从一度作为国际开发协会借款国到成为其捐款国,这一转变令人惊叹;今年4月成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国,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新角色带来了许多机会、责任和期望。”9月9日至15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华,他这样评价中国的变化。

  佐利克此次访华的目的是出席庆祝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的系列活动。1980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开启了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序幕。

  在北京期间,佐利克出席了旨在探索改善低收入群体融资渠道的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并出席了中非经验分享高级研讨会,后者以经济特区和基础设施发展为主题,反映出世界银行与中国在帮助贫困国家发展方面的合作。在贵州省访问期间,佐利克考察了世行贷款支持的贵广铁路及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开发等项目。

  佐利克表示,世界银行愿与中国合作共同应对当今的挑战,其中有些挑战是过去30年快速增长的结果。这些挑战包括克服依然影响着许多人的贫困问题、推进经济再平衡和解决环境问题。他说:“中国目前力争在未来15年至20年加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与此同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并作为重要的利益攸关者在国际经济中分担责任。”

  双方合作成为典范

  世界银行将双方的合作视为典范。佐利克访华期间表示,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关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合作初期,世界银行为中国引进全球知识理念――如何评估和实施重点项目、如何鼓励创新和引进新技术、如何为搞好经济管理而建立制度和开发政策工具。之后,世行与中国之间的合作逐渐从单向转变为相互学习。

  为庆祝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佐利克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三十年成功合作典范》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过去30多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达到近10%的增长率,贫困率从65%下降到10%,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各项指标都已实现或即将实现,经济规模在年内有望跃居世界第二。这些成就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更何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大国。这些成就不仅有益于中国,也广泛惠及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中国一国的努力确保世界能够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减贫任务。

  “我欣喜地看到,中国在与东亚邻国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分享其成功经验方面,表现得十分慷慨大度。”佐利克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也带来了新的责任、机会和期待。“中国需要权衡如何在国际体系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发挥最佳作用。在设计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之策、确保稳定的全球增长、帮助其他国家战胜贫困等方面,中国都可以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中国应警惕“中等收入陷阱”

  9月13日,在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座谈会上,佐利克回顾了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历程。他说,在双方合作的初期,世行得以与中国分享经验,这些经验包括评估和实施重点项目,引进各种新技术,例如水力发电和散装粮食流通设施,为搞好经济管理建立制度和开发政策工具。

  知识是世界银行在1981年6月批准的第一个对华贷款项目――“大学发展项目”的核心。该项目的目的是实现大学的现代化,扩大经过培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该项目提供了相当于2亿美元的贷款对28所大学进行升级改造,为800多位中国工程和科技专家提供奖学金出国深造。

  佐利克说,几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经济增长和扶贫取得成功,双方的关系出现了变化。世界银行从中国学习如何调整和推广成功的项目,世界银行还学习到中国如何将合作研究与培训投资相结合来推进政策改革。一个好例子是1992年世行与中国合作完成的一份环境部门研究,此项研究为中国1994年制定的第一个环境战略奠定了基础。

  佐利克认为,目前双方要共同应对新的挑战。他评价说,中国在过去两年通过实施及时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缓解了世界经济的下滑,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逐渐过去,世行与中国的合作将应对新的挑战。

  “我们将继续共同努力在中国消除仍然影响着千百万人的贫困问题,支持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他说,经验证明,从中等收入过渡到高收入比从低收入过渡到中等收入更难。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中国如何以最佳方式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为了避免落入这个“陷阱”,中国已经在研究产生新增长源的各种方式,尤其是通过城市化、人力资本形成、创新政策等。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相信我将目睹中国过渡到一个拥有高收入的和谐社会,在全球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应是指导我们下一步合作的设想。”佐利克说。

  关注中国农村发展

  9月14日,2份投资协议在国际金融公司(IFC)与中国财政部共同举办的中国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上签署。IFC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它将为北川富民村镇银行提供1100万元人民币(约合160万美元)股权投资并提供技术援助。IFC还将为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提供200万美元贸易融资,

  协助该行支持滨海新区的中小企业。

  作为世界银行与中国庆祝合作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邀请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国际机构和中国农村微贷机构共聚一堂,分享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探讨中国普惠性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农村发展一直是中国与世界银行30年合作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IFC提供咨询服务支持7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还为11个农村金融项目提供了1.2亿美元的投资,并协助创立了第一家外商投资的小额贷款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村镇银行以及中国第一家由非政府组织转型的微贷机构。

  佐利克在该研讨会上致辞,他认为中国正处于快速城乡转型时代,需要有一个针对农村发展的全面、综合和可持续的模式。在若干有助于加速农村发展的手段中,一个关键的手段就是发展农村金融。具有竞争性的、更好的金融服务将会使农村居民和企业受益匪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农村金融行业必须具有包容性和商业上的可持续性。“融资是实现全面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因素。便捷有效的融资体系可以拉动农业投资,创造非农就业岗位,增加农业人口的经济发展机会。”他表示。

  佐利克认为目前中国农村居民和微小企业要获得金融服务仍然是困难的,金融包容性对于中国仍是一项重大的发展挑战。例如,农村和微小企业借款人通常没有公司化,所以他们贷款大多存在个人风险。在发达的银行市场,成人的人均银行贷款比率为0.82,而中国的估计比率仅为0.12。实际上,在多数农村地区只有县城或乡镇才有为数不多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机构,竞争有限。

  “我们非常希望看到中国出现和发展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农村金融行业。这可以成为走上和谐社会之路的一块垫脚石。”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22-07-23 22:50
18885

人民日报聚焦陕西自贸试验区国际保理美元融资新模式

2022-05-11 19:55
18230

人民日报评元宇宙炒房:热到烫伤的风险得防

2021-12-10 14:09
34869

人民日报评网络主播偷逃税被处罚:“流量经济”也要规范发展

2021-11-23 15:01
7155

人民日报:让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1-11-01 14:39
22227

李彦宏人民日报刊文:以融通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1-03-04 17:24
2810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