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民币
汇改以后的半个月间,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连续四次发表署名文章,以突出央行对实现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决心。使用单一手段虽然有效,需要承受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成为长盛不衰的敏感话题,然而央行正在大胆尝试一些更新的手段。
用外管局一位人士的话做结:“这年头,谁敢用行政手段去硬碰硬?还是依靠市场吧。”
一周五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三日下跌,两日上涨,上下浮动153个基点。下跌之势和上涨之势如此均衡,几乎完美体现了央行二次汇改以来提出的目标:双向浮动。
在亚洲各币种大幅升值甚至引起恐慌之际,人民币的表现已经算令人满意。在央行此次汇改之前,市场间各种猜测和主张纷争不休。不少人坚定主张汇率提升“一步到位”,认为“小步快跑”会更加刺激市场的升值预期,从而无法收到想要的效果。然重申汇改以来,人民币升降交替的表现,既安抚了督促人民币升值的种种压力,又成功遏制了对升值的投机期望。
汇改以后的半个月间,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连续四次发表署名文章,以突出央行对实现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决心。然而,从汇改以来的现象来看,似乎更多体现了央行对于人民币的掌控能力。
但这种对人民币的掌控亦有令人担忧的明显软肋:货币可兑换性的不平衡,人民币未能真正走出去。一直以来,国际资本可以通过贸易项下、资本项下等方式涌入中国,央行却只能通过发放大量人民币来对冲,然后再通过种种手段控制市场上的货币量以防通货膨胀或紧缩。
一直以来,“热钱”始终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就是因为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后果。为防止此类风险,中国的外汇管理向来严格管制资本项目,国外资金、外汇要进入资本项下投资,要经过严格审批。如外管局发放的允许结汇凭证只在7天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少了这薄薄的一张纸,国外资本金在中国将寸步难行。
使用单一手段虽然有效,需要承受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成为长盛不衰的敏感话题,然而央行正在大胆尝试一些更新的手段。
据上周统计,继香港人民币存款首超千亿大关至1037亿元之后,最近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和也近千亿元。央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和步伐也越加坚定。央行相关人士表示,可用香港做“试验田”以及与国际资本流通的渠道。这一想法短期内即收效明显,香港购买人民币债和人民币存款上升的势头同样猛烈,以至于有人担心香港资本市场是否能承受这样突然而至的压力。
流出渠道相对顺畅以后,自然而然,回流机制的完善开始提上日程。9月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率众来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胡晓炼再度发文指出,允许境外人民币通过在港机构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小QFII”胜利在望,这将是资本项下开放的一大突破。颇有点像大禹治水的方针,与其看着“热钱”涌入四处围堵,莫若建渠引水,主动实行控制疏导。
用外管局一位人士的话做结:“这年头,谁敢用行政手段去硬碰硬?还是依靠市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