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人民币回流添柴A股国际化
8月16日,央行发布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在经央行同意后,可合法使用人民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并对试点期间境外机构的范围、准入方式、投资运作模式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债市一小步,人民币国际化一大步。
8月16日,央行发布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在经央行同意后,可合法使用人民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并对试点期间境外机构的范围、准入方式、投资运作模式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放开,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机构逐步增多。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达706亿元人民币。其中香港所占份额最大,75%的跨境贸易结算额由香港跨境贸易结算产生。境外积累的大量人民币,迫切希望找到出路,回流内地变得尤为迫切。
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普遍被业内视为是为跨境贸易结算铺路,并解决了从事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的境外银行无法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困境,更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一步。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法兴银行中国区商业总监姜云生与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中国区资金交易业务总监张元浩,两位人士不约而同指出开放债市试点的战略意义重大。
《中国经营报》:允许相关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境外机构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了一定的保值渠道,你怎么看待这个试点?贵行这次是否会参与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
姜云生:首先,这是从1996年中国放开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以来,第一次允许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流动。其次,从允许人民币走出去在国外使用,到第一次允许人民币走回来投资国内的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再次,这次举措其实为小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即境外人民币通过在港证券及基金公司投资A股市场)的推出扫清了障碍。
我们当然有兴趣参加。事实上,我们希望能够把法兴中国发展成为整个法兴网络的人民币清算行。目前关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的系统正在测试,相关产品也会在中国区推出。
张元浩: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动作,对中国的债券资本市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资本的参与,一则可以降低本国金融行业对债券资本市场风险的过度集中,一定程度上避免国内宏观经济周期对本国金融行业的冲击;其二,通过外国资本进入可以帮助人民币在亚洲市场的流通,为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创造条件。长期来看,大国的资本市场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本国资金参与的,资本市场的全面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会考虑参与。
《中国经营报》:此前市场一直探讨通过小QFII方式实现人民币资金回流,普遍预计小QFII有可能在今年内放开。此次允许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市,这样的制度安排为未来小QFII开闸有何推动作用?
张元浩:中国是个大国,也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外部资金要到中国来投资是好事,对比30年前外汇稀缺时的困境,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成果骄傲。大QFII也好,小QFII也好,都是资本市场全面国际化之前的插曲,能开放的应该积极开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钱进来,而是在于怎么去避免和管理大规模资金外流的风险。这个问题的核心也不复杂,是和我国自身利益一致的,即坚持经济和政治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补充一点,小QFII是战术性层次的产物,允许境外机构投资国内债市试点则是战略性的产物,两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渠道。
姜云生:央行此次试点新规在本质上和小QFII已经很相似了,可以作为小QFII进来的一个指引性操作步骤。小QFII可能应该真的很快吧——毕竟二者是一个方向、为同一个目的,都能够帮助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可接受程度,比较有实际意义。央行此次试点的意义还在于从技术上扫平了原来一直在谈的小QFII障碍,小QFII意味着允许中资的机构在香港募集资金进入内地的证券市场,之前从制度上、技术上大家还在讨论阶段。而伴随着这次人民币可以进入债市后,那么技术上已经可行,允许它进入债市和进入股市实际上一样,都是一个资本市场的概念。
《中国经营报》: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债市兴趣会有多大?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金面影响又有多大?
姜云生: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概念很吸引人。但我预计境外机构投资债市的规模短期内不会太大,一方面会有额度限制,另一方面速度也不会太快,加之现在的境外人民币资金量也不是特别大,符合央行规定的机构不会特别多。同时,这些机构投资中国债市都需要自有资金,也没有办法像小QFII那样去筹集资金——小QFII可以在香港筹集资金。
张元浩:国际投资者的热情非常高。中国的固定收益资产一直是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投资组合中的缺失部分。市场的开放将弥补此缺陷。相对银行间市场,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相对较小。我不认为应该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