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投资很快将比肩FDI
中国经济总体上已经到了海外投资大规模增长的阶段。目前中国海外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FDI)1:2的比重,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升至1:1。
《21世纪》: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也是第二大吸引外资国,但面临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詹晓宁:的确如此。中国在2009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国际投资方面,中国的外资流入量在近两年达到约1000亿,2009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而外资流出量在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后,达到约500亿美元,2009年居世界第六位。
但全球金融危机后,由出口和投资高速增长拉动的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限制日趋明显。从短期看,贸易遭受到西方发达国家需求骤降的严重冲击;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意味着中国经济借助出口实现超常规增长的外部条件不再具备。
而在投资方面,世界范围内国际直接投资虽在复苏,但达到危机前的水平仍需时日。加之中国外资规模基数庞大,引进外资持续大幅度增长的空间有限。总体而言,中国经济沿着原有轨迹继续开放仍有空间,但已不能适应下一个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
《21世纪》:如何调整当下的对外开放战略?升级“中国制造”与推动海外投资的快速发展应怎样结合?
詹 晓宁:需正视国内外经济环境现实,积极地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尽可能多地走出国界、主动整合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国际资源。目前,中国很多地区工业用地的供应瓶颈日益明显,而“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则意味着“人口红利”的释放已近极限,工资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将不断加速。
产业升级 是“中国制造”突破困局、再创辉煌的出路所在,而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则是一个关键。按照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假说,中国经济总体上已经到了海外投资大规模增长的阶段。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实力,其海外投资将持续、高速增长,目前的中国海外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FDI)1:2的比重,有望在不久的 将来升至1:1。
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出口平台,将帮助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企业突破产业升级中面临的资源、社会和环境瓶颈,以及 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和贸易保护主义等矛盾。从原先的“外向型”战略,到实施通过集群式、价值链驱动的海外投资的“外在型”战略,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 展、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