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融资困境新解
很多金融机构开始跟节能服务公司联系,希望开发专门针对节能服务的创新金融产品,这个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
最近,中节能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环保科技”)总经理曾武有点“受宠若惊”——他接到了不少金融机构和投资商的橄榄枝。
政策助力
节能服务曾经是金融机构和投资商不敢跨越的雷池。
这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商业模式直接相关——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或融资,并向用户提 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最后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 展。可见,项目风险和资金完全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随着实施项目的增多,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压力必然不断加大,如果没有融资支持,显然难以为继。
据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介绍,正因如此,中小企业融资难,节能项目融资更难。“节能项目一般不形成优质资产进行抵押,不是增收项目,而是减支项目。另外,节能效益也不容易界定,所以节能项目的特有风险常常使金融机构和投资商望而却步。”
不过,如今,“曾武们”迎来了好政策。
上半年,国家先后出台两个文件,《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肯定节能 服务产业对我国节能工作的重大意义的同时,对实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给予合同收入的第一年开始前三年增值税和营业税暂时减免、后三年减半的 税收优惠,并在财政、金融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
“很多金融机构开始跟我们联系,希望开发专门针对节能服务的创新金融产品,这个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曾武说。
据曾武介绍,与一些银行在保理(编者注: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上的合作,已经 取得了实际效果。“我们把节能服务项目下所得的收入抵押给银行进行保理,而银行预付的项目收入,就可以用于新项目的开发,从而保证了公司的现金流,促进节 能项目不断开发。”
与银行联手
企业怕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不可靠,节能服务公司在垫资实施节能项目后怕企业在支付合同款时找各种借口“能拖就拖,能赖就赖”,也令为节能服务行业呼喊多年的王树茂甚为忧心。
“我国目前普遍缺乏有利于节能项目实施的良好信誉环境与氛围,节能工作虽然有一些特有的难题,要是有了良好的信誉环境,技术并不缺,资金也不会成问题。”王树茂说。
在这方面,中节能环保科技似乎找到了解决方案。
“为用户进行节能服务,达到合同验收标准但不按期支付使我们面临着很大风险,目前我们尝试一种与客户、银行之间创新的支付模式,就是在合同签订之初就把银行引进来,我们负担节能项目的开发和投资,跟客户签节能服务合同,同时资金来源是银行,而项目建成以后产生现金流到银行那里,建立这样一个三方关系。” 按照中节能环保科技的设计,节能服务公司只需要承担项目验收风险,验收之后客户就必须支付节能服务费用,如果出现用户赖账问题,就会在银行留下“污点”记 录。
“节能量的核定是目前节能项目融资的主要障碍,”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一个项目融资中,银行最关心的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但由于我国目前节能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技术、产品鱼龙混杂,加之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的相对缺失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无法准确估算节能量,也就无法确定还款时间等项目融资要素,因此在做节能项目融资时较为谨慎。”
“随着节能市场和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拥有成功案例和成熟技术的节能服务公司将是金融机构的首选。”
曾武告诉记者,公司正在编制商业计划书和招股说明书,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吸引重点用能单位和社会资本进行战略投资。而为了提高产业规模和集中度,针对行 业内的并购重组的计划也正在推进。“工业领域的节能潜力巨大,我们将会组建一个专业化的工业减排节能服务公司。”曾武说。
尝到甜头的企业开始大刀阔斧向前迈进。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