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我国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11日发布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报告。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
我国专业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11日发布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报告。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
全球金融危机日益凸显出现行国家主权评级的缺陷和弊端,改革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我国评级机构业已加入推动改革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尝试和行动中。长期以来,以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首的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为“金融市场的看门人”,一直占据着世界评级市场的高端话语权。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国评级模式及由其控制的国际评级体系潜藏着巨大风险。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那些曾经大量被标以AAA和AA级的高信用等级债券产品,事后证明被严重高估。欧洲债务危机当中,三大评级机构频繁调降希腊等多国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反观中国,同样深受美国评级模式的损害:虽然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但却因为没有国际评级话语权而缺乏保护债权国利益的能力。中国经济虽然历经30年仍保持快速发展,却因为没有国际评级话语权而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无法保护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国家利益。在金融全球化、债权债务关系国际化的今天,信用评级话语权对于一个国家核心利益的影响力前所未有。
当前我国信用评级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自2006年以来,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以合资合作的方式,渗控我国信用评级公司,目前已控制了我国2/3的信用评级市场。金融市场的评级话语权掌控在别人手里,无疑将对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我国的金融市场将来必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在我国融资,都需要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和体系。因此推动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我国新兴的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无论是在从业经验还是国际知名度上,都处在发展初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对金融市场和评级行业的发展有长期、全面的规划,并需要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会计等配套体系。(摘编自7月11日新华网作者李延霞白纯洁)
点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两房黯然退市、“欧猪五国”悲鸣之际,那些曾经赞歌高唱的评级机构何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必须是基于客观、公正标准的判断。暗奉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同时,更多以他国利益的损毁为垫脚石,这样的国际权威莫若弃之可也。对权威的迷信酿成今日希腊之祸,对权威的礼恭必成明日话语权的沦丧。即便是经验浅薄、影响有限,即便是“列强”环伺、饱受打压,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也必须要挺起脊梁,加速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等核心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信用评级企业积极推进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的晋级阶梯。中国的信用评级企业只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奔跑中求得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