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探讨低碳合作之道:以技术换市场

2010-07-26 10:42389

在7月24日举行的中欧圆桌会议经贸问题联合研究小组研讨会上,来自中欧双方的代表表示通过合作,中国和欧盟将真正成为向“低碳”转型的“引擎”,中欧经贸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实现共赢。

    7月24日举行的中欧圆桌会议经贸问题联合研究小组研讨会上,来自中欧双方的代表表示通过合作,中国和欧盟将真正成为向“低碳”转型的“引擎”,中欧经贸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实现共赢。

  中欧圆桌会议机制是根据2006年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共同建立,迄今已成功举办六次会议,双方在会议框架下成立“中欧经贸问题联合研究小组”。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政协承办。

  据欧洲商务部推测,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555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市场。而作为目前全球碳排放交易规模最大的欧盟,早在2003年就确立了排放交易系统(ETS)。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委员康妮·赫泽高举行中欧气候变化部长级磋商,为中欧在低碳经济方面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欧圆桌会议经贸问题联合研究小组中方组长夏友富指出,欧盟发展低碳经济起步早,低碳技术相对成熟,高碳排放产业相对较少,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高耗能产品需求量很大,能源使用率较低。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中国区总裁路跃兵表示,以煤为主的中国能源结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低碳能源资源选择有限,而钢铁、水泥和化工等支柱工业都是高能耗行业,中国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术。

  路跃兵认为,欧洲占技术优势,清洁能源技术和科研开发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中国有广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在能效提高领域需要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欧双方在低碳新能源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技术换市场是各取所长的双赢。”

  据世界银行数据,2008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额为1260亿美元,四分之三发生在欧盟的碳交易市场,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CDM(清洁发展机制)供应国,目前已签发的碳减排信用额超过2亿吨,占全部签发量的一半。不过由于哥本哈根会议的不欢而散,CDM在中国前景不容乐观,路跃兵表示,CDM项目注册和签发的手续复杂,交易成本高,不确定性大。

  “中欧贸易中隐含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责任分担有待明确。”夏友富表示,中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中约有四分之一是由净出口产生,其中包括对欧盟的出口,而欧盟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也转移了相当量的碳排放。此外,低碳领域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差异大,技术性贸易壁垒制约了贸易发展。

  2010年欧盟国家环境与能源部长非正式会议期间,碳关税再次被提出。对于处在经济泥潭中的欧盟来说,绿色能源产业被视为推动经济的一大动力。夏永福认为碳关税将影响中欧经贸合作,并可能引发贸易战。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