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突入 东亚区域合作再添变数
李景 |2010-07-23 10:59444
随着美俄正式闯入东亚,东亚区域合作前景变得越发扑朔迷离起来。
7月21日,东亚峰会(即“10+6”峰会)非正式外长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当天会议正式接纳美国和俄罗斯为新的成员国。东亚峰会于2005年正式启动,创始成员国涵括东盟十国、中日韩三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与东盟中国“10+1”峰会、东盟中日韩“10+3”峰会不同,“10+6”峰会包括了不少东亚以外的所谓“民主国家”。外界普遍认为,“10+6”峰会是美国“价值观”外交在东亚的一个体现,用以制衡东盟和中国的地区影响力。
不过,巴基斯坦前财长、前世界银行中国部主任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副主席、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的Shahid Javed Burki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东盟并不会变成又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
“我们有‘10+1’、‘10+3’、‘10+6’,将来还可能会有10+X、10+Y,无论如何,东盟10国仍将作为主体。”Burki说。
从7月21日至23日,越南河内不仅举行了东亚峰会非正式外长会,还举行了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中日韩“10+3”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东盟在前述会晤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0年7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记者提问时称,“对东亚峰会扩员事宜,我们重视并尊重东盟共识,愿继续同各方保持沟通,以最终达成协商一致”。
美俄中角力东盟
美俄加入东亚峰会并非事出突然。
1991年,苏联甫一解体,东盟便邀请俄罗斯参加东盟外长会议。1993年俄外长科济列夫在新加坡出席东盟外长会议时表明态度,称俄罗斯将不断努力改善和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6年,俄正式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
“冷战后尤其是2005年以后,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潘广云告诉本报记者,在普京的第二个执政期,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唯有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才能根本解决俄东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005年12月13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出席首届俄罗斯-东盟峰会。2006年2月的东盟万象会议上,俄罗斯政府正式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相较之下,美国与东盟的合作脚步略为落后于俄罗斯。
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就曾提出建立一个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并在1994年派代表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第一次会议,但美国对多边对话的支持程度远逊于其对双边同盟政策的热心。
小布什上台后,五角大楼发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美国需加强亚太地区同盟战略。美国亚洲政策的焦点随即落在日韩身上,相对忽视了东盟。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着手与东盟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010年1月1日,自贸区正式启动。
“美国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飞速进展感到惊讶,而这种惊讶促使美国意识到东盟的重要性。他们必须表现得更为活跃,才不至于失去在亚洲的经济地位。”Burki说。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积极收复失地。
2009年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曼谷高调宣布:美国致力于发展和东南亚的伙伴关系。随后,美国正式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10年7月22日,希拉里再次出席第17届东盟地区论坛。
“美国与东南亚的紧密联系将帮助美国和他的亚洲伙伴做好准备,以欢迎中国相对和平地进入地区和全球舞台。”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Ernest Bower22日撰文表示。
日本摇摆
和高调进入东亚的美俄不同,去年一度力推“东亚共同体”的日本在河内诸多外长会议上近乎失声。
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打出“日美关系对等”的外交旗号,尝试脱美入亚。去年9月,鸠山在和胡锦涛主席的会谈中提到了东亚共同体构想,此后,日本积极准备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贸区也开始进行先期的官产学研究。
但日本始终无法在美国和亚洲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当选首相的当天,鸠山就曾表示东亚共同体不能将美国排除在外,但一个月后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鸠山则改口称此前日本过于依靠美国,中日韩三国才是东亚共同体的核心。
“今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把自己的外交重心放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计划甚至包括修建通往南亚的高速公路和铁路。”Burki认为,相比之下,日本虽然战后发展迅速并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其更重要的伙伴是美国。
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部分赞同Burki的意见。他对本报记者指出,日本作为全球经济体,一直更关注双边贸易合作和WTO框架下的贸易合作,区域经济合作并非其重心。
今年6月,普天间驻日美军基地问题使鸠山内阁触礁,日本有民众甚至绝望称“日美关系从来就没有平等的可能”。随后上台的菅直人内阁将外交重点放在修复日美关系上。
“日本政局过于动荡,外交政策没有延续性。”Burki则表示,看不懂日本下一步会怎么走。
东盟定位
自从1990年代末东亚区域合作启动,东盟就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得到中国的积极支持。日本、美国等大国对此的态度一直十分复杂。
外交部相关官员告诉记者,2001年,中国政府率先提出与东盟国家建立自贸区,此举刺激了不少国家的神经,认为中国意图执掌东亚峰会。
2005年12月14日,首届东亚峰会在吉隆坡召开,南亚印度、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入峰会的背后站着美国的影子。
2006年8月的“10+3”部长级会议上,日本率先提出建立东盟中日韩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10+6”自由贸易区计划。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当时对“10+6”的看法是,日本意在抑制中国对东盟的影响力,争夺主导地位。
多方博弈的结果是,东亚峰会在形式上仍以东盟为主导,10+X的形式就此固定。
正如前述中国外交部官员告诉记者的那样:“中国或许还是不应该太出头,但日本也没能力执掌东亚峰会,美国又名不正言不顺,换句话说,如果日美主导,那么东亚峰会和APEC又有什么区别?”
王少普则进一步认为,“美国从根本上不喜欢东亚峰会和东亚共同体,最好没有东亚峰会,只有APEC。”
此外,虽然东亚目前充斥着“10+X”合作模式,但内部依然缺乏基本的安全互信。6月以来,亚太地区不断上演大型军演。7月25日至28日,韩美将在日本海举行联合军演,今后数月间双方还将在黄海和日本海举行一系列联合军演。
在东亚,“美国对反恐和安全问题的兴趣更大。”Burki告诉记者,东亚恐怕短期内不会走上欧盟之路,10+X只是一个对话平台。
与东盟中国“10+1”峰会、东盟中日韩“10+3”峰会不同,“10+6”峰会包括了不少东亚以外的所谓“民主国家”。外界普遍认为,“10+6”峰会是美国“价值观”外交在东亚的一个体现,用以制衡东盟和中国的地区影响力。
不过,巴基斯坦前财长、前世界银行中国部主任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副主席、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的Shahid Javed Burki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东盟并不会变成又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
“我们有‘10+1’、‘10+3’、‘10+6’,将来还可能会有10+X、10+Y,无论如何,东盟10国仍将作为主体。”Burki说。
从7月21日至23日,越南河内不仅举行了东亚峰会非正式外长会,还举行了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中日韩“10+3”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东盟在前述会晤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0年7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记者提问时称,“对东亚峰会扩员事宜,我们重视并尊重东盟共识,愿继续同各方保持沟通,以最终达成协商一致”。
美俄中角力东盟
美俄加入东亚峰会并非事出突然。
1991年,苏联甫一解体,东盟便邀请俄罗斯参加东盟外长会议。1993年俄外长科济列夫在新加坡出席东盟外长会议时表明态度,称俄罗斯将不断努力改善和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6年,俄正式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
“冷战后尤其是2005年以后,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潘广云告诉本报记者,在普京的第二个执政期,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唯有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才能根本解决俄东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005年12月13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出席首届俄罗斯-东盟峰会。2006年2月的东盟万象会议上,俄罗斯政府正式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相较之下,美国与东盟的合作脚步略为落后于俄罗斯。
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就曾提出建立一个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并在1994年派代表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第一次会议,但美国对多边对话的支持程度远逊于其对双边同盟政策的热心。
小布什上台后,五角大楼发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美国需加强亚太地区同盟战略。美国亚洲政策的焦点随即落在日韩身上,相对忽视了东盟。
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着手与东盟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010年1月1日,自贸区正式启动。
“美国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飞速进展感到惊讶,而这种惊讶促使美国意识到东盟的重要性。他们必须表现得更为活跃,才不至于失去在亚洲的经济地位。”Burki说。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积极收复失地。
2009年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曼谷高调宣布:美国致力于发展和东南亚的伙伴关系。随后,美国正式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10年7月22日,希拉里再次出席第17届东盟地区论坛。
“美国与东南亚的紧密联系将帮助美国和他的亚洲伙伴做好准备,以欢迎中国相对和平地进入地区和全球舞台。”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Ernest Bower22日撰文表示。
日本摇摆
和高调进入东亚的美俄不同,去年一度力推“东亚共同体”的日本在河内诸多外长会议上近乎失声。
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打出“日美关系对等”的外交旗号,尝试脱美入亚。去年9月,鸠山在和胡锦涛主席的会谈中提到了东亚共同体构想,此后,日本积极准备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贸区也开始进行先期的官产学研究。
但日本始终无法在美国和亚洲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当选首相的当天,鸠山就曾表示东亚共同体不能将美国排除在外,但一个月后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鸠山则改口称此前日本过于依靠美国,中日韩三国才是东亚共同体的核心。
“今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把自己的外交重心放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计划甚至包括修建通往南亚的高速公路和铁路。”Burki认为,相比之下,日本虽然战后发展迅速并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其更重要的伙伴是美国。
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部分赞同Burki的意见。他对本报记者指出,日本作为全球经济体,一直更关注双边贸易合作和WTO框架下的贸易合作,区域经济合作并非其重心。
今年6月,普天间驻日美军基地问题使鸠山内阁触礁,日本有民众甚至绝望称“日美关系从来就没有平等的可能”。随后上台的菅直人内阁将外交重点放在修复日美关系上。
“日本政局过于动荡,外交政策没有延续性。”Burki则表示,看不懂日本下一步会怎么走。
东盟定位
自从1990年代末东亚区域合作启动,东盟就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得到中国的积极支持。日本、美国等大国对此的态度一直十分复杂。
外交部相关官员告诉记者,2001年,中国政府率先提出与东盟国家建立自贸区,此举刺激了不少国家的神经,认为中国意图执掌东亚峰会。
2005年12月14日,首届东亚峰会在吉隆坡召开,南亚印度、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入峰会的背后站着美国的影子。
2006年8月的“10+3”部长级会议上,日本率先提出建立东盟中日韩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10+6”自由贸易区计划。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当时对“10+6”的看法是,日本意在抑制中国对东盟的影响力,争夺主导地位。
多方博弈的结果是,东亚峰会在形式上仍以东盟为主导,10+X的形式就此固定。
正如前述中国外交部官员告诉记者的那样:“中国或许还是不应该太出头,但日本也没能力执掌东亚峰会,美国又名不正言不顺,换句话说,如果日美主导,那么东亚峰会和APEC又有什么区别?”
王少普则进一步认为,“美国从根本上不喜欢东亚峰会和东亚共同体,最好没有东亚峰会,只有APEC。”
此外,虽然东亚目前充斥着“10+X”合作模式,但内部依然缺乏基本的安全互信。6月以来,亚太地区不断上演大型军演。7月25日至28日,韩美将在日本海举行联合军演,今后数月间双方还将在黄海和日本海举行一系列联合军演。
在东亚,“美国对反恐和安全问题的兴趣更大。”Burki告诉记者,东亚恐怕短期内不会走上欧盟之路,10+X只是一个对话平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