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康: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

2008-02-23 21:47 828

孙家康--  听取了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报告是站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是站在上海服务全国、当好排头兵的高度,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上海过去五年的发展,战略性地提出了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及任务,重点突出地指出了2008年的主要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的思想,贯穿了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孙家康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会议讨论中的发言

  听取了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报告是站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是站在上海服务全国、当好排头兵的高度,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上海过去五年的发展,战略性地提出了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及任务,重点突出地指出了2008年的主要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的思想,贯穿了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这份报告,先后六次提到了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航运业的关注。十年前,中远为响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集装箱运输公司的总部搬迁到上海,在上海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远集运的事业蓬勃发展:运力规模从当初的20万TEU(TEU为国际标准集装箱的一个单位———编者注),发展到目前的超过45万TEU;箱运量从当初不足340万TEU发展到如今超过760万TEU。同时,中远也积极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第一批参与投资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建设;第一个挂靠洋山;第一个开辟直达洋山的江海航线;目前公司上海口岸的箱量约占公司全球总箱量的25%,位居全球第一。我们见证、参与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也分享了航运中心重大进展的喜悦果实。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发展要求。发展“四个中心”既是上海未来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也是中央、国家对上海在全球发展大局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结合企业实际,就 “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发展航运金融业刻不容缓

  对照伦敦这类以软环境支撑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在目前“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需要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产业,是形成高水平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

  结合上海实际,在航运中心建设中,要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推进四个中心的融合发展。

  以2007年的发展数据看,上海的全市生产总值为1.2万亿元,不足全国比重的5%;而口岸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209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二,达到2615.2万TEU,也占全国比重的近1/4。可见,上海作为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并且在彼此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好的互动和促进。

  推进“四个率先”是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要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今后的发展中“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未来发展必须要超越单纯依靠吞吐量增长的阶段,进入依靠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新阶段。以目前国际公认的伦敦国际航运中心为例,尽管伦敦目前年货运吞吐量不超过1亿吨,但是,它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资市场的18%,油轮租赁业务的50%,散货租赁业务的40%和船舶保险业务的23%,同时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等航运组织以及劳氏、波罗的海交易所等航运咨询机构聚集于此,它还同时成为国际航运规则的发源地和航运信息的中心地。

  航运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航运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国际航运金融业可分为船舶融资、海上保险、资金结算及航运价格衍生品等几大部分:

  ———船舶融资业务目前国际公认的三大中心是伦敦、汉堡、纽约。伦敦主要开展银行抵押贷款、船舶融资租赁、发行债券;汉堡主要通过私募股权的方式集资购买船舶,再出租给船公司经营;纽约主要是船公司在此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

  ———海上保险实际上是现代保险业的起源,17世纪在英国工业革命成功后向世界拓展其市场的过程中,航运业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航运的发展过程中,海上保险则起了十分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海上保险包括船舶财产的保险(船壳险)、船舶保赔保险、货物保险以及租家责任险等。主要通过保险公司和船东保赔协会(由船东组织的一种互助保险机构)承保。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是传统的四个海上保险大国,占据了全球海上保险市场60%的份额,其中英国伦敦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而全球67%的船东保赔协会保费基本都集中于伦敦。

  ———航运资金结算业务。由于国际大型航运企业的业务遍布世界各主要港口,频繁发生运费的收缴以及各项日常性支出,且资金量巨大,每月资金流量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资金的结算和集中管理对船公司非常重要,通常船公司都选择在资金可以自由进出的地区设立国际结算中心,中国香港、新加坡都是全球重要的国际航运结算中心。

  ———国际航运价格衍生品主要包括航运指数期货、远期运费合同(FFA)以及运费期权。目前最为活跃、成交额最大的是远期运费合同FFA,2007年的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英国的波罗的海交易所是最早从事航运价格衍生品交易的,此后,纽约商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都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航运价格衍生品交易。

  综上所述,航运金融业的几大板块部分不仅有力促进了航运发展,也在国际金融市场举足轻重。初步统计,当前全球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

  而如今上海在相关领域涉足甚少,相关业务全球市场份额基本不足1%,相比伦敦各项业务基本20%以上的份额,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对照伦敦这类以软环境支撑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在目前“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需要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产业,是形成高水平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结合上海实际,可率先在船舶融资和航运衍生品交易方面有所突破:

  ———船舶融资方面可考虑推进船舶产业基金,通过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船舶产业,交由专业人员管理,并将船舶租赁收入等收益作为对投资者汇报的方式,也是未来推进航运金融服务方面值得重点探索的。德国和新加坡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充分借鉴。德国的KG模式,即由许多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一家船舶有限责任公司,用所获资金订造新船,再租给航运公司获利。德国公民如果将收入投入KG筹资公司,可以减免所得税。由于税收优惠,吸引了大量医生等中小投资者和投资家向海运业投资。德国KG模式的船舶基金对德国乃至全球航运贡献巨大,2004年全球集装箱新订单中的56%是通过KG模式融资的。新加坡的海运信托基金模式,鼓励在新加坡通过信托基金募集资金造船,通过长期船舶租赁锁定租金获利。给予十年优惠期,期内海运信托基金买下的船只所赚取的租赁收入,将永久豁免缴税。自2006年该方案推出,已经吸引了三家公司在新加坡创设海运信托基金,涉及融资安排的船舶50余艘。如果在上海也成立发展船舶产业基金,可以吸收国内富余资金有效投入航运市场,依托资本市场巨大的财富效应满足航运市场的成长需要,同时增强我国在国际航运业的竞争力,分享我国经济增长带动的航运业繁荣盛景,有效实现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互动发展。

  ———航运衍生品方面,目前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经运作近十年,而股指期货也有望在2008年出台,这些都为中国航运指数期货衍生品的推出,奠定了信息平台、交易平台、结算平台的基础。相信,通过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相关航运公司的共同研究,航运衍生品交易将会成为上海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互动发展的另一重要成果。
 
  实施长江战略乃布局之需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中,实施好长江战略,既是沿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梯度推进和发挥水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展望中国发展,要进一步把握国内产业向西转移和人民币升值的机遇,发展长江中转和进口转运中心。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国家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均等化的区域发展格局。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规划,都将带动内陆地区重点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将带动货流进一步向内陆转移。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横贯我国东、中、西部,长江经济带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15%,人口占全国38%,经济总量占全国41%。长江不仅是贯穿中国东西的航运通道,也是成就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走廊。长江流域已初步形成我国重要的长江产业带和沿江经济区,货源潜力巨大:长江流域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粮食产量占全国40%;长江流域分布着我国几大重要的汽车生产厂家,汽车及其零配件加工密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45%左右;长江流域还分布着我国几大重要的化工厂,其石化产量约占全国的三成左右。随着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中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中国集装箱运输新的增长点,而长江流域则是新一轮发展中重要的“黄金水道”。

  一些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都是在“黄金水道”的助推下“功成名就”的。“欧洲门户”鹿特丹港,因临近莱茵河入海口的区位优势,得以积聚荷兰、瑞士、德国、法国以及多瑙河、塞纳河、罗纳河、易北河等众多河流的进口货物和集装箱,成为国际枢纽港。世界第四大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通航河段长达4000公里,由北往南流经十几个州,孕育了圣路易斯、孟菲斯和新奥尔良等重要港口城市。作为中国的“黄金水道”,2007年长江干线货运量突破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0万TEU,超过了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内河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透过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上海港的经济腹地,不仅局限于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主形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辐射力可沿长江上溯至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因此,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中,实施好长江战略,既是沿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梯度推进和发挥水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初步统计,上海港的外贸集装箱箱源约95%分布在长江流域,内贸集装箱流量近60%分布在长江流域港口。而目前,上海的水水中转比重约为35%,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公路运输。伴随着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进一步突破3000万、4000万、5000万标准箱,如果不提高水水中转比例,必将严重加大上海城区交通的压力,同时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国际大都市产生制约。因此,做好服务全国的文章,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辐射功能,加大长江水水中转,是发展航运中心的关键环节。围绕航运中心发展进一步实施“长江发展战略”,一是要进一步推进上海港与长江沿线主要港口、客户和经营人的战略合作,推进码头、物流等全方位合作向纵深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内河船舶大型化,用200-300TEU的标准船型更新目前几十TEU的老旧船型,提升水运能力;三是增加支线泊位的建设,合理安排干支线班轮,统筹干支线衔接,完善外高桥港区与洋山港区的穿梭服务,简化手续,加快转运;四是要围绕洋山大力推进江海直达,江海直达洋山比经过外高桥二次中转可节省费用15%左右。

  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持续存在。尽管自2005年底至2007年11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10.89%,但是人民币兑一些非美货币却是贬值,其中人民币兑欧元贬值了9.59%。因此,相关国家正在加大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为推动贸易平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家将进一步通过关税等相关政策的调整,促进进口货物的增加。据有关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提高一般贸易的进口增速1.7%。在进口货物增长可能加快的背景下,口岸各方共同努力,顺势而为,着力推进上海进口转运中心的发展,将为提升上海港的中转货物比例,巩固航运中心增添新活力。尤其是可依托洋山保税港区政策,拓展进口货物包装、分拨、配送以及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业务,形成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进口转运中心。

  创造政策优势力推航运建设

  尽管目前上海的口岸吞吐量明显领先,但是不少国家地区的政策都明显优于上海,其对船公司及货物的分流不容忽视。如果相关的政策环境没有明显改进,航运中心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综观国际形势,亚洲周边港口的竞争依然严峻,航运中心发展需要加快步伐,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氛围。

  2007年上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15.2万TEU,超越香港,跃居全球第二。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周边国家地区在发展航运中心上仍不遗余力:

  新加坡在保持全球集装箱量第一的同时,着力打造“海事中心”,推出了核准国际船务企业计划AIS、核准船务物流企业计划ASL、海事金融优惠计划MFI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在特许方案下,对非新加坡的外籍营运船舶收入免税;特许期内从国际贸易和船运活动中赚取的收入,以优惠税率缴税;卖船所取得的盈利无需缴税;特许期内买下船舶的出租收入永久免税;维修、购买、租赁集装箱的开支免缴消费税;负责船务基金的公司享有10%的税收优惠;企业在ASL计划中核准的货运和物流收入,可享有不低于10%的税收减免。同时新加坡还为包括船公司在内的有关从业者在场外交易的石油掉期和船运期货合同提供每天20小时的环球结算服务。

  香港对航运企业的优惠政策依然十分便利突出:免征营业税,只征收本地发生业务16.5%利得税,而且政策永久,无须特许,吸引了大量船公司注册集聚,并将此作为重要的航运资金结算中心,其中包括大量的上海和苏浙一带的船东。

  韩国政府不断推出各项费用优惠吸引船公司挂靠:船公司一旦开航线就给予奖励优惠,仅此每年耗资约一千万美元;此外,对于同时挂靠釜山港和釜山新港的船舶给予免收泊位费和进港费的优惠;鼓励船公司投资码头,对于投资超过10%的公司,给予50年租期,年租金仅有48美分/平方米。目前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都先后恢复了釜山为地区转运中心。

  日本则重在提高日本港口的竞争力:一是削减港口一半税务负担,推进港口费用降低;二是大力推行港口合并重组,合并后一些税收及入港费用将变为一次性征收,从而进一步减少总收费15%左右;三是对货物进出口海关手续实行完全免费,强化竞争力。此外,日本近期也在积极考虑引入吨税制,将航运企业应缴纳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从企业营业利润转换为按船公司经营的船舶的总吨位所换算出的吨税利润,从而将航运企业的税务成本锁定,推动本国航运事业发展。

  另外,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都免收船舶固定资产税,实施船舶加速折旧的税务优惠政策,来扶持本国航运发展。

  尽管目前上海的口岸吞吐量明显领先,但是上述国家地区的不少政策都明显优越于上海,其对船公司及货物的分流不容忽视。如果相关的政策环境没有明显改进,航运中心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航运中心的形成可以有力推动货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其他三个中心发展,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步伐、解放思想、寻求突破,并在2020年前率先形成。

  目前中国航运企业竞争国际市场,推进运力扩张和结构优化战略,一大批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大型船舶的建造和租赁都需要庞大资金的支持,因此迫切需要在税收支出上减轻负担,建议参照我国香港、新加坡标准,对落户上海的重点航运企业给予营业税减免、所得税优惠;为吸引航运公司集聚,营造航运中心氛围,建议对落户上海的重点航运公司给予一系列社会保险制度适当的优惠政策,如对企业年金、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核定免税比例或免税基数等优惠;当前航运市场快速发展,高级船员紧缺,高级船员的培养时间较长,门槛越来越高,船员需要满足防污染、环保、反恐等众多要求,而水陆工资差却日益减小,使得船员职位的吸引力减小,建议参照国际惯例,对船员的薪金收入实施免税,对重点航运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金收入实施个人所得税减免,以形成企业、资金、人才的产业集聚,真正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已经发展到历史关口,我们相信,有上海市政府的良好规划前景和勤政务实的作风,有行业相关方积极扎实的态度和不懈创新的精神,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0
标签: 家康 上海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上海银行发布“绿色金融+”服务方案3.0版

2024-06-11 11:12
81980

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2024年新一批创新应用测试运行

2024-06-11 11:10
80616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交通银行共同发布全国首份长三角银行业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报告

2024-06-06 13:07
96480

上海出台若干措施促进工业降本增效

2024-06-06 13:04
96942

广发银行上海分行以数字供应链金融高效满足企业融资

2024-05-30 12:11
91440

上海农商行宣布,首席信息官任职资格获批

2024-05-30 12:06
8155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