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BP资产的关键不是规模”
马宏涛:不能单纯从并购规模来判断收购的可行性。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之后,各种并购BP的猜想此起彼伏,其中不乏中石油、中海油可能收购BP资产的传闻, 从而引起人们对收购海外能源资产的新一轮憧憬。
近日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管马宏涛(Todd Marin)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最重要的是准确判断收购所涉及资产的具体价值,收购之后如何管理以及如何有效运作这些海外资产,不能单纯从并购规模来判断收购的可行性。
在马宏涛看来,中国将继续主导亚太区并购活动。最近两年涉及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不仅总量增大,模式也推陈出新。一 方面,大中华区企业的并购交易量在亚太区总量中的占比,从2003年的19%上升至今年5月底的41%,显示中国企业不断扩张的趋势。另一方面,并购形式 也在不断演变,例如更多的获取控股权、跨境并购,而不象以往以组成合资公司为主。
根据摩根大通的资料,全球市场对于中国资产的兴趣不减,中 国最近三年都位列全球目标收购国的前三名。2008年中国排名第三,并购交易涉资1360亿美元。到今年5月底,中国排名第二,涉资470亿美元。
收 购BP资产的关键
《21世纪》:今年以来亚太区的并购交易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哪些领域的并购活动最为活跃?
马 宏涛:过去几年,全球并购交易在2007年达到高峰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的交易量约为4.6万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则分别为3.2万 亿美元和2.5万亿美元,今年截至5月底的交易量约为1万亿美元。亚太区单列来看,与亚太区有关的并购交易量在全球的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 亚太区的交易量占全球的18%,往后逐年上升,2009年上升至30%,而今年截至5月底已经占到33%。这是因为亚太区企业维持强劲发展,并利用并购活 动来增强自己在本土市场和外国市场的竞争力。
在亚太区,今年的并购活动集中在自然资源、汽车、物流产业和零售消费业,也涉及医疗保健与金融 行业。显然,自然资源是并购活动中最活跃的,因为亚太地区对于金属、矿产、原材料、食品的需求都比较强,企业有兴趣购买这个领域内的任何资源。
《21 世纪》:刚才你提到自然资源是最为活跃的并购领域,渣打银行上个月一份报告指出,中石油有可能并购BP,也有关于中海油有意竞购BP资产的传闻。你如何看 待这些并购发生的可行性?
马宏涛:我不会对收购BP资产的传闻作出评论,但总体来说,不应单纯从收购所涉及资产的规模或潜在收购者的规模, 来判断企业收购海外能源资产的可行性。现在人们都在讨论BP资产规模有多大,在全球拥有哪些市场,关心在某个市场的具体表现如何。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准确断 定收购所涉及资产的适当价格,一旦收购回来将如何计划管理并且不断令其增值。现在市场对BP有大量的推测,无论下一步怎样,多种因素要考虑在内,包括对经济活动及宏观环境的看法,对油价和储备的看法,这将会主导下一步事态的发生。
模式转变
《21世 纪》:根据你的观察,在涉及中国的并购交易中,并购的方式有什么转变?
马宏涛:最近在中国的项目,有一些新趋势:比如美国Charles River对无锡药明康德16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就脱离此前同类交易中双方成立小型合资公司的模式,而转向以股份与现金作出全面并购;德国曼(MAN)对 中国重汽7.85亿美元的投资也涉及到股份,是从以往蜻蜓点水般尝试性的投资,转向真正全面的合作。
而在中国企业的对外并购活动中,从中海 油投资34亿美元入股Bridas,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以及中投以8.58亿美元入股来宝集团(Noble Group),都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21世纪》:那么今年以来亚太区的私人股本喜欢购买与出售哪些领域的资产?
马 宏涛:今年亚太区涉及私人股本的交易与其他地区很不一样,其他地区PE的并购活动大部分是以杠杆收购(LBO)或取得控股权的交易进行,而亚太区的PE 却意识到,这个市场中这类大型取得控股权的交易机会很有限,因此它们寻求更多非控股性投资,以及组成合作伙伴的交易机会(例如贝恩投资国美电器)。PE对于亚太区交易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高,这与西方市场的环境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