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大通助力中小企业突破成长天花板
在中国企流传着“大企业长不了,小企业大不了”的论调。
做百年老店是很多企业的追求,成长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然而,在中国企流传着“大企业长不了,小企业大不了”的论调。企业长不大,原因有很多,或缺乏长远发展战略,或商业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或产品创新不足,或资金匮乏,或人力跟不上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资金匮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资金缺少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优秀团队匮乏;错失并购良机等等。融资便成为企业绕不过去的坎,如何突破融资难这块“天花板”是摆在众多中小企业的问卷。
中小企业融资难,从本质上说是金融创新问题
世行大通CEO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匹配不对称,民间金融机构的创新、灵活操作方式值得借鉴。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也不例外。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经济总量的60%左右,容纳就业人数的75%以上。但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也都面临着缺融资渠道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项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企业融资中80%左右来自银行信贷,但信贷总量中80%左右是投给大企业;而另有80%左右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
在去年一场主题为《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发言中表示:“目前金融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现状还远非理想。”科技部部长万钢分析:“中小企业科技含量不够高,创新能力比较弱,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是导致融资难的原因。”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目前融资难、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曾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微观结构问题,是金融创新问题,而不是宏观调控问题,搅到一块去就会下错误的诊断,就会开错误的药方。
政府扶持不可持续,需市场化融资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各级政府部门绞尽脑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实际收效甚微。仅举一例,去年一季度,全国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4.8万亿,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度只占不到5%!
有专家学者指出,政府的扶持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这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探索出一套市场化的融资体系。
所谓市场化融资体系,包括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经营特质、周期特性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契合中小企业成长个性的富有弹性、均衡发展的融资结构,以及通过公开市场融资自发筛选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创新金融工具服务中小企业
如何引导这些民营资金进入实业,与这些亟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匹配?世行大通CEO指出,需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据了解,民营资本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金融创新合作,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性的创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要的一环是中小企业要跟上节奏。但是,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却难以如愿以偿,究其原因是受现有的金融等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社会资金不能顺利进入到急需创新的企业。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和高收入人群拥有的财富总额在不断增长。据专家估算,民间资金总量在2万亿元左右,但是民间资金投资的渠道非常有限,炒股、买房一窝蜂,羊群效应普遍存在。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提出关于支持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提案。提案从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就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以扶持小企业发展为核心的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组首任组长王连洲在2010年中国信托业峰会上指出,信托公司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王连洲认为,集合资金中的信托公司是一种对公有制的间接代理公司,是多数人的财产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管理的生态关系。信托公司具有发展产业基金、公益基金、私募投资基金,资本市场以及产业市场投融资活动名正言顺的资质优势。信托本身的风险隔离、权利重置,也可以有效地缓解经济运行中直接融资少、间接融资多的问题,可以满足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