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争夺战
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借助两种能量,一种是势能,一种是技能,而势能往往比技能更重要。本文就从势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大形势。
古人认为“百尺为形,千尺为势”,也可以表述为“近者为形,远者为势,势表示的是未来的趋向, “势”是衡量战略运筹胜败的标志。
古人对势的力量有着非常多的研究,老子认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孟子认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商鞅在变法时也强调乘势的重要性,“飞蓬遇飘风而至千里,乘风之势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 。以上讲的都是势的重要性。
关于势的运用,古人也有描述,《孙子兵法》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责人而任势”。《淮南子·兵略训》中也谈到,“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乃行之以机,发之以势,是以无破军败兵。”另外还有 “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蓄势待发”“龙从云,虎从风,人乘势”等,可见势作为我国古代战略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已经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
今天人们对势也很看重,清华大学教授韩秀云教授在其演讲中就说过,“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左右你的不是因为你没有读书,不是因为你没有读MBA,也不是你没有学会管理,而是你不会看宏观大势”。
中国的国家的发展和地方的发展与借势分不开的,中国改革开放后就借助世界产业转移的大势,迅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因此从借势的角度来看,中国实行比较优势理论是正确的,但我们在借助世界产业转移大势的同时却忽略了自主创新这个更大的趋势,也算是“智者之失”吧。
我国地方的发展也与“借势”有关系,我们回顾一下广东的率先崛起和近年重庆的快速崛起也表明了这一点。
当年的广东,不要说与上海、东北不敢比,即便是四川,也望尘莫及。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后,广东有一大势可以借助,那就是,人们的创业热情,当年那些饱受接受毛泽东思想教育的人们都怀着一颗战天斗地的心,但是计划经济却让人无用武之地,广东开放后国内各种各样野心勃勃的人,像狂飙突进一样,在广东大地上掀动着创业的大潮。广东从一穷二白做起,把思想、智慧和勤奋转化成财富,因此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占了先机。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开始开放,但是轮到上海的时候,大势已去,免费的资源没了,所有的资源,都要花钱到市场上购买,因此长三角只能靠血汗工厂赚钱。
本世纪前十年,是天津大发展的时候,但是喜欢创业的人都去深圳,制造业工厂都去了配套比较齐全的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而天津不得不以国家大项目为主。
在以上几大地区夺得发展的先机后,很多地区都想做中国的第四增长极,比如东北地区、比如广西的北部湾地区、比如海西经济区、比如长株潭地区、武汉经济圈等,但这些地区的发展都不是很好,关键就是这些地区走的仍然是大兴土木和招商引资的老路子,大兴土木搞基础设施建设不会对经济形成长时间的拉动,而招商引资又不是那么容易。
然而重庆地区蜗居西南一隅,又面临着成都的竞争,与以上地区比起来,不具备任何的优势,起步也不早,但是只有重庆成为了中国公认的第四经济增长极。那么重庆的发展是从何处借势呢。
“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被唐国强扮演的诸葛亮声情并茂的说出来,不知迷倒了多少的中国人。中国的区域经济争夺战中,重庆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四增长极,关键就是占到了人和的优势。
重庆的人和优势,并非自古就有,基本上属于“创造条件也要上”,但,毕竟成功了,重庆打造人和优势,主要是从大事上把握住了以下几点:
1、重庆地区论文化并没有什么优势,历史上川渝地区自古匪患横行,重庆码 ,袍哥文化源远流长, 但是这一切都被突然崛起的红色文化给掩盖住了,人们提到重庆就会想到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的稀缺资源,中国人普遍存在着红色情结,红色意味着公平、和谐等,但战争时期,重庆是国民党的老巢,论文化民国文化比红色文化更多。重庆并没有打民国文化,而是打出了红色文化,可见很高明的。
2、重庆大搞国有企业,工人经历了私有化的痛苦后,对变身国企员工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如果这个时候,适当的扩大国企规模和国有经济的成分,那么因之而能够重新进入国企工作的工人,必将激发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因为有了前车之鉴的他们已经完全明白,自己就是工厂的主人,厂兴我兴,厂衰我亡。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更是不可估量的物质财富。是国有企业巨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仅仅经过十年时间的操练,中国的国有企业就锻炼出了超强的盈利能力,国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也在日益提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国有企业非常重视创新,与昔日的国有企业判若天壤。
3、低房价,重庆作为国家直辖市,其房价应该算是比较低的,中国的年轻人吃透了高房价的苦,房价因素成为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因素,重庆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点,以大力吸引人才,重庆在短期内对人才的吸引力虽然赶不上北京 、上海、深圳等地方,但是做得人才不外流是没有问题的。
可见城市发展,除了招商引资和大兴土木外,还可以走其他路子。
广东二次革命应该走什么路?
在长三角、京津冀等后起地区的压力下,广东也开始了二次革命,也就是广东的“腾笼换鸟”战略,笔者认为广东现在的问题不是要搞腾笼换鸟,而是要“让麻雀变凤凰”。
世界科技革命已经处于间歇期,广东哪里还有鸟可换,“腾笼换鸟”战略实际上还是招商引资的老路子,如果广东将现在的企业迁出后,而引不来鸟,那广东岂不是是鸡飞蛋打。
笔者对广东的建议是“麻雀变凤凰”,也就是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在现有的企业中培育高科技力量。
格兰仕公司的梁昭贤在央视的一个论坛中,提出中国应该学习日本人的“终身雇佣制”,当时一片哄笑,在场的柳传志等人都表示反对,而笔者认为格兰仕是真正的抓住了中国的发展大势,要想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前那种血汗工厂的管理模式根本就不可能诞生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让员工有归属感,日本打破终身雇佣制后,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下降,具体大家可以看看《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
笔者认为在广东只有格兰仕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格兰仕才可以从麻雀变为凤凰,这才是广东企业应该走的路子,在广东企业圈里,企业家大都被人称为“某老板”或“某总”,而只有格兰仕的老板被人尊称为“德叔”,这仅仅是个偶然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