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制定了跨国公司非贸易收付汇管理、外部资金内部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选择多家跨国公司进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虽然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需进一步解决。
文/张梦锁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影响,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不断加大,跨国公司资金运营带来大量的跨境资金流动,给企 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也对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制定了跨国公司非贸易收付汇管理、外部资金内 部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选择多家跨国公司进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虽然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需进一步解决。
跨国公司外汇资金运营是指跨国公司为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境内成员公司之间、或境内外成员公司之间拆放外汇资金的投资理财方式。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资金集中管理,既可牢牢控制成员公司的财权和决策权,又可取得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大型外资跨国公司的集团总部在全球范围内 有统一的资金集中运营安排(集团现金池)。跨国公司的现金池也称现金总库,最早是由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司与国际银行联手开发的资金管理模式,以统一调拨集团 的全球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集团持有的头寸。现金池业务主要包括:成员单位余额上划、成员企业日间透支、拨付与收款、成员企业之间委托借贷以及成员企业向 集团总部的上存、下借分别计息等。
主要方式和特点
目前跨国公司进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集中收付汇模式;二是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三是内部结售汇模式。在进行外汇资金管理业务 模式的探索中,任何单一的模式都无法实现跨国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最佳效果,尚需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量体定做”,资金管理模式方能适应企业复杂业 务的有效处理。
1外汇资金集中收付汇。跨国公司的各个子公司处于“原材料→产成品”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位置。从事进料加工的子公司需要办理进口付汇业务,从事 制造成品出口的子公司则常有出口收汇业务。为实现效益最大化,跨国公司往往采取统一采购、分别配送的采购模式,以及分别出口、统一收汇的出口模式。为了保 证统一采购或出口的及时结算,跨国公司往往要求实现集中收付外汇资金。
2资金结算多元化。跨国公司的不同层级,资金结算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区域管理总部,主要是对子公司资金的统筹调度进行有效监控;在全球性或区域 性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因各种原材料和生产资源采购引起的本外币、集团内外支付;区域性采购、批发和分配中心,主要是对区域内各地批发零售客户的销售货款 回笼;“两头在外”的加工中心,日常结算几乎都为外汇收支。
3财务管理趋于集权型管理模式。跨国公司统一控制所有子公司的资金筹划运用、财务核算、利润分配等管理,这种模式管理层次少,整体控制灵活方 便。主要方式包括设计全球资金结算中心、通过财务公司统一核算、通过固定银行结算等。如宝钢集团公司自2004年就开始实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集团所 属子公司外汇收入全部上划集团,由集团根据外汇资金预算计划统一进行调配,实现了各子公司、子公司与集团间互相调剂外汇资金余缺的目的,提高了资金使用效 率,累计降低成本数亿元。
4关联交易实现资源、资金配置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分布全球各地,各国政经环境以及管理政策存在较大差异,为此,跨国公司要研究各子公司 所在国的税收制度、外汇管理制度,充分考虑综合税率、税收优惠、国际双重征税、利润汇出限制等因素,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利用转移定价、专利技术的转让、 利润的转移等手段统筹跨国公司的全球税收。充分发挥关联公司在资金、劳动力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全球化的物流运作和分销,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 经营不确定风险,调拨配置资金、合理避税。
在后危机时代,跨国公司整体面临一个战略重新布局的过程,重点在于关联公司的经营现状、行业前景和国家经济走势等。对于经营困难、在危机前后受 冲击较大的关联公司,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减资、撤资和股权转让的方式进行收缩。由于我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较小,刺激经济措施推出较早,市场潜力巨 大,经济提前复苏,因此一些跨国公司或将经营重心进一步向我国进行倾斜,为我国承接国际资本和技术转移带来机遇。
具体业务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要熟悉国内现有的外汇政策。近年来,国家的外汇政策调整非常频繁,例如允许部分企业在境外开立外汇账户并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外汇;允许跨 国公司境内外成员公司之间进行外汇放款;允许借用外债的企业利用签定“提前还款”条款、“外债转内债”、“借低还高”等方式进行债务结构调整;允许资本和 金融项下部分外汇业务进行保值;允许部分企业进行期货交易。跨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有效进行外汇资金管理。
企业要了解国家对出口企业的现行税收政策。国家的出口税收政策是有倾向性选择的,主要是针对“两高一资”、低附加值、贸易摩擦严重的企业或行 业。因此,不同的行业会有不同的限制或鼓励,比如对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设备、零部件实行的出口免退税政策、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自用旧设备折余价值后的 退税政策等等。
加强跨国企业的汇率利率风险管理。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对外债务合同,跨国企业都要考虑汇率和利率及其相互变化的风险。企业签署涉外经济合同时, 要综合考虑企业收付汇的币种、期限和规模的匹配问题,慎重选择结算币种,乃至在同种合同的不同时段和不同定单中选择或变换结算币种。在汇率升值和贬值预期 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考虑产品生产周期和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因素,应合理确定合同期限,甚至考虑在合同中把汇率升值和贬值因素考虑进去,明确双方的责任,尽 量让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
密切关注货币匹配,防止币种和期限错配。一种外币趋向升值,会导致付汇损失,对收汇有利;反之,一种外币趋向贬值,会导致收汇损失,对付汇有 利。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外汇收、支、还、付以及资金周转的需要,实现收汇和付汇币种的多元化,并保留多种货币,进行外汇收支的币种、规模、期限匹配, 防止收汇和付汇单一以及单一货币结算造成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损失。
在收付汇中,应坚持遵循“收硬付软”的基本原则。即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对外借款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 对外投资时,选择将来收取本息趋硬的货币。进口付汇所需要的币种、规模和期限应在出口收汇的币种、规模和期限上予以保证,以防止货币错配而造成损失。
注重汇率波动对债务和债权的影响。本币对某种外币贬值会导致该币种的企业债务负担加重;反之,会降低企业借用外债的债务负担。借用外债的时间一 般比较长,在偿还期、宽限期内,不同外币相对于本币的汇率会出现不同情况,这其中也存在很大汇率风险。借用外债的币种和还本付息的币种可以不一致。企业应 该选择正确的币种,准确判断趋势,或进行汇率风险规避,并考虑企业未来的创汇能力和收汇情况,将借款时候的币种、规模和还款时的期限、币种和规模进行合理 匹配。企业还可根据需要,择机调整外币资产负债结构。在对外债权方面,企业也应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苦修内功,改进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注重调整海外市场营销战略。在可能的条件下,把贸易品转化为投资品,把出口短期内不能收回的资金转化为投 资资本金,以直接投资、收购、参股、兼并、控股以及获得资源的开采、开发和分配或远期产品置换合同等多种方式,在贸易对方国完成债权、股权、股份的转移或 对不动产的投资,从而避免和降低本币汇率升值的风险。
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联系,熟悉了解汇率避险工具。企业应及时了解规避汇率风险工具的发展,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动和调整;根据贸易方式、贸易内容的不 同以及汇率变化的不同特征,充分运用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短期外币信贷安排、外币应收票据贴现、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以及期货、各种外 汇贸易融资产品等金融工具。
此外,跨国公司还要建立以内部交易对冲为主的汇率风险控制体系。通过整合集团内部外汇资源,建立集团内部动态的汇率成本控制体系、建立集团统一 的资金与外汇风险管理平台,通过金融产品的运作,实现对外汇交易和融资风险的预警。强化集团总部对境外成员企业的支持,成为提高集团海外竞争力的有力后 盾。由集团授权财务公司进行境外外汇资金的集团运营管理,并在外汇局核准的额度内以境外放款方式向境外成员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以实现集团最广泛的金融资源 的全球共享,解决众多境外成员单位发展初期融资困难的问题。
(作者系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外汇管理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