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融资:“抽血”还是“输血”?

2010-06-07 14:28812

银行股正处低谷,估值已近全球金融海啸最烈时的水平。因全球金融危机而放出高额信贷资金,因银行业审慎监管要求的提升,一段时间以来,数家上市商业银行提出了融资方案。

  6月5日凌晨,中国男足力擒世界冠军法国队,可喜可贺之余给人一个启示——反弹往往发生在低谷时期。

  银行股正处低谷,估值已近全球金融海啸最烈时的水平。因全球金融危机而放出高额信贷资金,因银行业审慎监管要求的提升,一段时间以来,数家上市 商业银行提出了融资方案。有些评论认为,银行融资是对股市资金面的“抽血”之举,并将此归咎为银行股乃至整个市场行情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倒认为,银行融资是对股市乃至国民经济的输血之举,且很可能成为行情转强的重要驱动力——虽然在情绪层面,这个观点恐怕难以得到很多支持,但 在事实层面,却有相当的证据和完整的逻辑。

  热捧中行转债恰为输血

  近日,中行可转债的发行是银行融资的大事件。与唱衰者的预期完全相反,中行转债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热捧,申购资金总额超过1.74万亿元,超额 认购倍数高达50余倍,中签率仅为1.89%左右。

  中行转债发行告诉我们几个事实:第一,中行以可转债形式推动的再融资,是大量输血而非大量抽血。一位跟踪发行情况的资深研究人士告诉我,中行转 债吸引的巨额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风险厌恶型的、原停留在债券市场的资金,这些资金原本未想入市,皆因可转债具备股债结合的特点,才调 动了其热情积极申购。而如果按照“转债必转”的惯例判断,这些资金购买的转债将来有极大可能转股,从而成为入市资金,扩大股市投资者和资金供应。

  第二,高额申购资金重现市场,恰恰说明了市场的资金面是宽裕而非紧张,这对于“抽血”论者所渲染的资金面紧张一说,无异于当头棒喝。更进一步分 析,资金面的宽松,恰恰预示着当估值趋于合理时,低估值板块孕育着上行机会。

  相对于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热捧,本有优先购买权的多数个人投资者却放弃了购买中行转债的机会,除了对该品种不够了解的原因外,想必 一定程度上也是“抽血”、“扩容”等思想作祟的结果。

  上述资深研究人士粗略算了一笔账:1万元市值中行股票的持有者,大约可买1万元转债,按研究机构普遍预计转债理论价值110元计算,如首日涨幅 10%,投资者可获利1000元,核算下来,几日的收益率就在5%左右。如果在理论价值的基础上考虑长期持有的时间价值,则获利可能更丰。

从这个角度看,很多散户投资者是放弃了一次 难得的投资机会。

因巨额信贷投放和监管要求提高,近期的银行 融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也正因此刚性和市场约束效应,很多银行在融资方案的设计中,对投资者利益给予了较为优厚的考虑。还拿中行转债举例,其转股溢价率 和债券利息率的设定标准,在行情火爆的情况下是难以想象的。

还例如,以兴业银行18元的配股价格计算, 其配股发行的市净率水平仅为1.52倍;传闻称,农行IPO的发行市净率也仅为1.6倍。这样的估值水平,比当初一些银行上市时2倍以上的PB优厚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视银行融资为投资机会还是扩容压力呢?答案应该是极为清楚的。

而且,上述较为优厚的发行条件和估值水平, 正反映了多年来我国股市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约束的积极效应,说明投资者在与发行人的博弈中话语权得到了提高。既然是“胜利果实”,为何在摘取时却又 恐慌踯躅了呢?

银行融资节奏存在控制

明眼人可以注意到,为呵护市场,从管理层到 银行自身,对融资必要性和节奏均抱审慎态度。

早在3月末,国务院就在关于大型银行 2010年补充资本请示的批复中明确,大型银行将按照“A股筹集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的要求,进行再 融资,为呵护市场定下基调。

资深研究人士也告诉我,管理层对银行融资的 节奏和规模是严格控制的。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各方就注意到了银行融资的压力,但9个月以来,加上最近的中行、交行和兴业,也仅有6家银行融资,其 中中信银行还是在银行间市场发债,可见并无“猛虎下山”之势。

同时,各家银行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也非常审 慎。其间,既有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逐步建立起内部资本积累主导的资本补充机制,才能持续达到新监管标准”的表态,也有银行立足收益留存、向老股东配 股、发行次级债或混合资本债、定向增发等立足内源性渠道、降低外部性、多元化、覆盖不同市场的审慎实践。另外,银行股东对于其融资也积极支持,例如交行配 股,财政部掏钱;兴业配股,福建省财政厅掏钱等,都显示了大股东对市场负责的态度,以及对银行未来经营发展的信心。

投资者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经过上述分析,我认为,投资者面对银行融 资,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所谓“大处着眼”,就是理解资本市场、银行业和国民经济这三者良性互动的关系,理性看待银行融资;所谓“小处着手”,就是 把握住银行融资和板块低估过程中形成的投资机会,积极利用银行融资。

格林斯潘说,“只有把银行作为最大的政治, 政治才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财富之源。”不是都调侃说股市投资也要“讲政治”么?我想,这一思路对于当下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是有现实借鉴意义的。
0
标签:融资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工商银行大连分行首批与大连商品交易所 开展仓单质押登记合作并实现融资登记

2022-12-11 20:50
32256

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投融资规模涨幅超100%

2022-11-29 13:56
14701

苏州常熟工行成功落地汽车领域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供应链融资业务

2022-06-26 20:53
12676

传化智联:为传化保理融资提供保证担保

2021-11-25 15:44
7070

浦银租赁与武汉某客户完成10年期20亿元融资租赁业务

2020-04-18 22:18

中原银行国内保理,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打通融资瓶颈

2020-04-03 22:24
276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