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官员:政府将重拳打击农产品炒作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政府将重拳打击农产品炒作,多部门将组织专项行动加强监管 不给投机炒作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今年以来,我国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以及三七等中药材价格上涨较多,既受西南地区旱情、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也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为此,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商务部等部门,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
继去年大蒜市场借“甲流”、“减产”等概念价格被炒高之后,“疯狂的大蒜”今年在新蒜即将批量上市之际再次演出,“高价大蒜”引起了社会关注。
制止游资炒作农产品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日表示,近期,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促进诚信经营和理性消费,不给投机和炒作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前也在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表示,要完善价格信息系统,掌握生产量、交易量、生产成本、流通环节加价、政府储备、资金流向、库存变动等具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查明,及时上报,坚决预防和制止“游资”投机炒作。
“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那些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周望军说。
周望军还透露,作为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将在报请国务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涉及粮食、猪肉、菜篮子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市场调节价商品的价格异常波动监管预案。
要加强价格调控监管
数据显示,3、4月份全国蔬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8.5%和24.9%。不过,国家统计局24日发文称,虽然近期大蒜、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暴涨,但蔬菜在CPI中的比重有限,其短期的暴涨对CPI总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
有关负责人强调,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将一定程度增加群众生活支出,加剧流动性充裕带来的通胀预期,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切实稳定通胀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5月份以来,随着天气转暖,全国各地蔬菜价格普遍回落。来自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5月上中旬,36个大中城市各旬大白菜、土豆、蒜薹等15个主要蔬菜品种平均零售价格分别比上一旬下降3.51%、7.96%,降幅逐旬扩大。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认为,目前,前期天气异常变化对蔬菜生产影响不断降低,市场供应在逐渐增加。后期,随着夏季蔬菜生产、供应旺季的到来,各地露地蔬菜将陆续大量上市,预计菜价将进一步下降。
尽管如此,上述负责人强调,要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价格监测、信息发布、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市场体系,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蔬菜等价格正逐步回落
周望军表示,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等7个省份已经建立物价上涨与最低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养老金标准挂钩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
国家发改委建议各省区要尽快推行这一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1至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2.4%。对此,有关负责人称,当前,蔬菜等食品价格随着气温回升正逐步回落,虽然去年下半年价格上涨对今年翘尾影响因素较多,但在市场总体供大于求、重要商品政府储备充裕的情况下,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3%左右是有基础的。
国家发改委此前预计,二季度,居民价格总水平仍将保持小幅上升的态势,后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能在3%左右,上半年平均涨幅将在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