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最后筹码”:需求紧缩
核心提示:铁矿石季度定价将成为常态,而其最终的方向将是指数化定价。中国钢铁业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在未来打好“中国需求”这张牌。
“我希望双方都理性一点,关系不要这么僵。”谈及仍在进行之中的2010年全球铁矿石谈判,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宝钢是中方谈判组的牵头企业。
但 这只是一种“希望”。现实更接近于日本新日铁会长三村明夫的表述:“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回到原先的年度定价机制,但我们也清楚,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三 大国际矿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中国钢企,全球铁矿石市场最大供应方和需求方,二者的关系正在降至历史的冰点。国际钢铁协会CEO Ian Christmas说:“中国钢铁企业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关系已经崩溃。在今后几年,双方的关系需要一个重建的过程。”
“铁矿石季度定 价”将成为常态,而其最终的方向将是指数化定价。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之前,中国钢铁业需要反思的是,为何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陷入持续被动,以及, 如何在未来打好“中国需求”这张牌。
矿商的底线
一位国际矿商高层对本报记者称:“我们最大的愿 望就是保证持续生产,但目前,年度定价机制无法满足这一基本愿望。”在其看来,中国钢企与三大矿商的关系出现“无法弥补的伤痕”,始于2009年中国钢企 集体撕毁长协合同。
一位接近必和必拓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中国钢企当时停止订货,一度对矿山的可持续生产造成了致命打击。
这 位人士解释称,对矿山来说,长协合同的结算方式本来就拉长了现金流回流的周期,如果钢厂不按时订货,将造成矿山现金流紧绷,而矿业开采需要大量资金,因 此,合同的执行率,对矿山的可持续生产至关重要。
2008年底,在一次由中钢协组织的内部生产经营座谈会上,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的负责人经过 讨论决定,暂停执行铁矿石长协合同,转向现货市场采购铁矿石。
中国钢企的集体毁约,令三大矿山勃然大怒。根据接国际铁矿石谈判的一位人士描 述,在2009年新加坡的那场谈判中,矿商直接对中方谈判代表骂道,中国钢厂私自撕毁合同,是不讲诚信的行为,中国要为撕毁合同的后果负责。
前 述接近必和必拓的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为了尽可能保证现金流安全,矿山加大了现货市场销售量,并降低长协合同门槛,将很多中小钢企纳入长协客户名单。”最 终,在现货市场上,三大矿商卖出了大部分存货。
致命的误判
中国市场的钢铁需求,始终是三大矿商 关注的焦点。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1月中国4万亿刺激计划刚出台,力拓便找到麦肯锡,要求后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就4万亿投资计 划出一份报告。但麦肯锡方面认为,力拓对了解中国经济走势预测“要求过于迫切和精确”,力拓便找到里昂证券。
一个月后,里昂证券提交的一份 详尽的报告称,“4万亿”将拉动中国房地产、基建等需求,中国粗钢产量将逆市增长。此后,三大矿山不约而同地、反复地在公开宣称,它们看好未来中国对铁矿 石需求的举动。
而中国钢企此时却做出了相反的判断。当时,中钢协坚持认为,市场需求将持续走弱,并以此为依据采取了抗争到底的态度,导致 2009年中国钢企未正式与矿山签订合同。2009年7月,鞍钢集团张晓刚曾感叹说,谁也没有料到,4万亿投资计划会对中国钢铁业产生如此大的拉动作用。
从 2009年下半年开始,铁矿石价格上演了新一轮疯涨。力拓总裁艾博年直言,无论是铁矿石的价格和销量,“都实在是太好了”。前述知情人士称,当时,矿商的 销售主管们“每天在办公室都没事可做”。
最后的筹码
在2009年的铁矿石价格暴涨之 后,2010年度铁矿石谈判一开始,淡水河谷即抛出季度定价的要求。在订单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三大矿商开始转而寻求超额利润。
在谈判桌上, 三大矿商如此对宝钢谈判组表态:传统年度定价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竞猜一个价格,然后为各自的竞猜结果寻找证据,说白了就是一场赌博,脱离市场规律;而且, 这场人为的战役打起来,耗费精力,并且成本极高;最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执行起来很难。
虽然季度定价遭到了中国钢企的强烈反对,但三大矿商 却毫不让步。据称,谈判期间,宝钢代表团“每次都是窝了一肚子火丧气而归”。
不过,2010年4月以后,对中国铁矿石需求下滑的担忧,却开 始让三大矿商陷入担忧。4月,房地产新政出台,5月,中国政府明言“要用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
前述接近必和必拓的人士表示,必和必拓正 在研究新宏观政策带来的影响,以重新估测中国2010年的粗钢产量水平。
这将对仍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位人士透露,宝钢谈判组已就新政策与矿商进行了沟通,“中方 称,房地产新政对钢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直接的,螺纹钢等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品种,将大幅降价。”
不过,三大矿商则依然坚持称,新宏观政策是 为了扼制中国经济某一方面的非正常过快增长,世界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将高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