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金融蛋糕有多大?
也许还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今年1月,上海的船舶险已经首次超越企财险,成为占市场份额第二的险种。
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达几千亿美元,其中:
● 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
● 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
● 航运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
● 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
● 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
也许还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今年1月,上海的船舶险已经首次超越企财险,成为占市场份额第二的险种。
来自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显示,船舶险在财产险险种中占比17.67%,同比增长38.66%,而货运险则同比增长46.18%。这两大险种总和超过整个上海产险市场份额22%,而上海的船舶险占全国比例达20%。
船舶险和货运险的飞速增长,显然得益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航运保险与衍生品
目前全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英、日、德、美是传统的四个海上保险大国,占据了全球海上保险市场60%的份额。此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运险整体处于落后状态。
随着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政策的出台,国内航运保险市场的大门也随之被打开。去年以来,不仅中资保险企业纷纷成立专门的航运金融部门,外资保险巨头也开始觊觎这块蕴含量巨大的“蛋糕”。
当然,开始发力的不仅仅是航运保险,以上海航运交易所为主导的相关机构,还在通过研发集装箱运价衍生品交易产品争夺航运市场的话语权。
去年10月,囊括上海到欧洲、地中海、美西等15条分航线市场运价指数的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由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发布。当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就透露了进一步开发集装箱航运期货的设想。
张页昨天告诉记者,目前上海航运交易所已经制定出了集装箱航运衍生品交易的初步方案,并在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预计年内推出的希望很大。
上海航运交易所的一位内部人士也对记者透露,由于目前已经有15条集装箱航线的运价指数,理论上就可以推出15个衍生交易产品,另外根据合约的不同,每条航线又可以有不同的衍生品交易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上海航交所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已经受到国外投行关注,成为国际结算标准。今年1月,克拉克森证券有限公司宣布,摩根士丹利与Delphis(区域集装箱运输专业公司)之间达成首笔集装箱运价掉期协议(CFSA),交易标的为2月和3月各5个标箱。该集装箱运价衍生品是场外现金结算的掉期合同,采用的正是新版SCFI作为结算标准。
根据上海航交所集装箱运价指数衍生产品开发的“三步走”计划,将依次要在国外实现以新版SCFI为结算依据的集装箱远期运价合约、推出国内集装箱远期运价合约和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
“目前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争取年内推出,这主要取决于审批的速度,而第三步主要是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推动。”上述人士指出。
几千亿美元的空间
不过,多位航运界业内人士也对记者坦言,目前我国的航运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航运金融服务方面,上海与伦敦、新加坡等国际公认的航运中心城市相比差距仍颇大。
据统计,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高达几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而目前上海在全球航运金融市场的份额还不足1%。
交通银行[8.09 1.25%]最近的一份报告也指出,上海的航运金融机构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同国外著名机构相比,都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资金结算方面,国内部分银行在技术上还无法适应企业资金集中结算和管理的需要。
保险方面,与从事海上保险的国际大保险公司相比,中资保险公司创新能力仍不足,保险产品匮乏,风险管控能力不高,国际网络少,国际认可度较低,缺少遍布全球主要港口的服务网络,也缺乏与国际大公司之间的合作。
对此,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甘爱萍表示,融资手段和保险等工具不多,也与政策制度方面不够完善有关,比如国外对航运保险方面的税收都有优惠政策,但我国目前还没有。
此外,从事航运金融服务需要大量掌握海事、金融、保险、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航运金融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