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寄望政策“不折腾”
2010-03-02 22:15591
本报记者日前多方调查获悉,政策和汇率问题已成当前出口企业的“最大心病”。
中国进出口数字今年以来的强劲表现、国内相关舆论释放的对通胀的隐忧、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对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强硬态度、中国两部委日前对多个行业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压力测试等,一系列见诸报端的迹象之点,很容易被人们串成一条线:线的一头系在了人民币升值之上;另一头则紧紧拴住了中国外贸企业的敏感神经。
于是,在舆论不停地挑拨这根“心脉”之时,外贸企业迅速收住了
因业务回暖而绽放的笑容,并瞬间跌入了因对政策和汇率变动的预期而形成的“心情低谷”。
本报记者日前多方调查获悉,政策和汇率问题已成当前出口企业的“最大心病”。企业齐声疾呼:“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的背景下,国家现行的稳外需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务必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用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法律部主任许友名的话说:“不能因短期的表面数字而盲目乐观,刚刚从金融危机中劫后余生的中国企业,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这一心声成为了当前外贸行业的众望所归。
助解危机:政策三成力“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对企业来说就是最有效的‘定心丸’。”上海协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雨华对本报记者坦言,2009 年稳定的贸易政策环境使企业经受住了严峻形势的炙烤。特别是汇率的基本稳定,极大消除了企业在报价和实际收汇中的顾虑。
这家纺织外贸大企业,在2008年曾因汇率的频繁变动损失了600余万元人民币,这还是在使用了远期结售汇等金融避险工具的情况下。
因此,“2008年尽管中国外贸总体增长,但在汇率的波动和不间断的升值预期中,外贸企业日子并不好过;2009年尽管整个外贸下降16%,但是企业的汇率损失却大幅减少。”林雨华字语之间流露出对政策的感激。
协大公司反映的上述情况,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行业企业的调研结果是吻合的。纺织商会服装部主任胡敏告诉本报记者,不少企业认为,“中国外贸、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平稳走出危机,政策刺激因素至少占到1/3的比例。”
纺织商会的调研还显示,虽然当前企业在手的订单水平还远不及危机之前,但背倚政策后盾,企业心里有底,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腹背受压:企业经难念
胡敏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普遍期望2010年国家能继续实施现行稳外需政策,而企业最担心的则是“政策见好即收”。
广东省外经贸厅近期针对全省外贸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就显示,有70.3%的企业希望保持目前外需和汇率政策的连续性。
从微观层面来讲,“无论是政策回抽、本币升值还是原材料涨价,所有被推高的成本在我国企业没有国际‘定价权’的现实面前,最终损失都将由企业自行承担。”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企业内心纠结的原因。
中策橡胶公司许友名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以来,各种成本都在上浮,企业利润进一步缩水。比如,橡胶采购价格近日已高达2.5万元(人民币)/吨,而去年同期仅每吨1万元左右。
“这1.5万元的单位价差,企业如何消化?”中策橡胶的苦恼来自腹、背的双重挤压:一头是综合成本不断飙升;另一头则是出口价格难言上涨。不仅如此,中国出口企业还同时深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之中。
就宏观形势而言,企业也是疑虑重重。与很多业界人士观点相似,春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斌对未来国际经贸走势就不敢盲目乐观。他相信,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变数。正如一些权威经济学家的研判,世界经济有陷入“W”型衰退———“双底”衰退的可能。
无论是美国仍然以两位数高增的失业率,还是继迪拜债务风波之后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主权债务危机可能诱发的欧元区经济变数,都不可能令包括冯斌在内精明的生意人对国际需求能力满怀信心。
正如曲建所言,重建经济和就业仍需时日,不能期待一夜之间就从这场深刻的危机中恢复元气。因此,2010年应确保相关政策的稳定性。特别是,当前国外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植本国制造业发展,并把突破口指向了中国。
“如果此时中国政策‘自行撤火’,无异于成就他人,为他国制造业输血。”
盼好兆头做坏打算
外贸企业近期对政策“起伏”的担忧业已反映到了其相关经营决策和行动之中。
比如,基于对本币升值的预期,上海协大已根据在手订单和可期的业务收汇情况,对未来4~5个月进行了远期结售汇的安排。此外,公司目前也在积极开拓人民币贸易,以抗击今后可能出现的更大幅度的升值。
据林雨华透露,协大还特别加强了通过服务提升扩大出口的尝试。包括积极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和采购方案,帮助客户分析销路形势,尽量降低其采购风险,增强客户信心等。
春兰公司也在提早筹备着远期结售汇、福费廷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备战升值。在冯斌看来,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一些敏感问题并不是新鲜话题,却是竞争力此消彼长的有力武器。在贸易不平衡带来的政治博弈中,中国政府肩负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中国的出口商,冯斌认为,“必须对此有充分的理解和充足的准备。”
采访中,很多企业也形成了类同的认识,即“稳定”并非指“纹丝不动”,而是一个可预见的相对明朗和平稳的政策环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2010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同时也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当前,各种迹象均显示,无论是稳增长、调结构,还是促平衡,这些今年的核心经济工作的推动,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复苏基础和企业脚跟均未稳健的情况下,依然需要政策的继续助力。正如纺织商会反馈的企业呼声:在政策保持适度灵活性的同时,企业一方面将加强自身调整、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则呼吁一个尽量明晰和可预见性的发展环境。
于是,在舆论不停地挑拨这根“心脉”之时,外贸企业迅速收住了
因业务回暖而绽放的笑容,并瞬间跌入了因对政策和汇率变动的预期而形成的“心情低谷”。
本报记者日前多方调查获悉,政策和汇率问题已成当前出口企业的“最大心病”。企业齐声疾呼:“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的背景下,国家现行的稳外需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务必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用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法律部主任许友名的话说:“不能因短期的表面数字而盲目乐观,刚刚从金融危机中劫后余生的中国企业,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这一心声成为了当前外贸行业的众望所归。
助解危机:政策三成力“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对企业来说就是最有效的‘定心丸’。”上海协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雨华对本报记者坦言,2009 年稳定的贸易政策环境使企业经受住了严峻形势的炙烤。特别是汇率的基本稳定,极大消除了企业在报价和实际收汇中的顾虑。
这家纺织外贸大企业,在2008年曾因汇率的频繁变动损失了600余万元人民币,这还是在使用了远期结售汇等金融避险工具的情况下。
因此,“2008年尽管中国外贸总体增长,但在汇率的波动和不间断的升值预期中,外贸企业日子并不好过;2009年尽管整个外贸下降16%,但是企业的汇率损失却大幅减少。”林雨华字语之间流露出对政策的感激。
协大公司反映的上述情况,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行业企业的调研结果是吻合的。纺织商会服装部主任胡敏告诉本报记者,不少企业认为,“中国外贸、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平稳走出危机,政策刺激因素至少占到1/3的比例。”
纺织商会的调研还显示,虽然当前企业在手的订单水平还远不及危机之前,但背倚政策后盾,企业心里有底,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腹背受压:企业经难念
胡敏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普遍期望2010年国家能继续实施现行稳外需政策,而企业最担心的则是“政策见好即收”。
广东省外经贸厅近期针对全省外贸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就显示,有70.3%的企业希望保持目前外需和汇率政策的连续性。
从微观层面来讲,“无论是政策回抽、本币升值还是原材料涨价,所有被推高的成本在我国企业没有国际‘定价权’的现实面前,最终损失都将由企业自行承担。”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企业内心纠结的原因。
中策橡胶公司许友名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以来,各种成本都在上浮,企业利润进一步缩水。比如,橡胶采购价格近日已高达2.5万元(人民币)/吨,而去年同期仅每吨1万元左右。
“这1.5万元的单位价差,企业如何消化?”中策橡胶的苦恼来自腹、背的双重挤压:一头是综合成本不断飙升;另一头则是出口价格难言上涨。不仅如此,中国出口企业还同时深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之中。
就宏观形势而言,企业也是疑虑重重。与很多业界人士观点相似,春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斌对未来国际经贸走势就不敢盲目乐观。他相信,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变数。正如一些权威经济学家的研判,世界经济有陷入“W”型衰退———“双底”衰退的可能。
无论是美国仍然以两位数高增的失业率,还是继迪拜债务风波之后的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主权债务危机可能诱发的欧元区经济变数,都不可能令包括冯斌在内精明的生意人对国际需求能力满怀信心。
正如曲建所言,重建经济和就业仍需时日,不能期待一夜之间就从这场深刻的危机中恢复元气。因此,2010年应确保相关政策的稳定性。特别是,当前国外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植本国制造业发展,并把突破口指向了中国。
“如果此时中国政策‘自行撤火’,无异于成就他人,为他国制造业输血。”
盼好兆头做坏打算
外贸企业近期对政策“起伏”的担忧业已反映到了其相关经营决策和行动之中。
比如,基于对本币升值的预期,上海协大已根据在手订单和可期的业务收汇情况,对未来4~5个月进行了远期结售汇的安排。此外,公司目前也在积极开拓人民币贸易,以抗击今后可能出现的更大幅度的升值。
据林雨华透露,协大还特别加强了通过服务提升扩大出口的尝试。包括积极为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和采购方案,帮助客户分析销路形势,尽量降低其采购风险,增强客户信心等。
春兰公司也在提早筹备着远期结售汇、福费廷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备战升值。在冯斌看来,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一些敏感问题并不是新鲜话题,却是竞争力此消彼长的有力武器。在贸易不平衡带来的政治博弈中,中国政府肩负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中国的出口商,冯斌认为,“必须对此有充分的理解和充足的准备。”
采访中,很多企业也形成了类同的认识,即“稳定”并非指“纹丝不动”,而是一个可预见的相对明朗和平稳的政策环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2010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同时也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当前,各种迹象均显示,无论是稳增长、调结构,还是促平衡,这些今年的核心经济工作的推动,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复苏基础和企业脚跟均未稳健的情况下,依然需要政策的继续助力。正如纺织商会反馈的企业呼声:在政策保持适度灵活性的同时,企业一方面将加强自身调整、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则呼吁一个尽量明晰和可预见性的发展环境。
0
标签:外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