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战胜经济寒冬逆势而上
2010-01-26 22:271267
中国出台《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并推出一系列扶持船舶工业发展措施带动,船舶工业克服种种困难,化危机为机遇,逆势而上,成绩显著。
连年高速增长的中国船舶工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遭遇巨大冲击。中国出台《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并推出一系列扶持船舶工业发展措施带动,船舶工业克服种种困难,化危机为机遇,逆势而上,成绩显著。 中国2009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超过40%,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承接新船订单量首次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
据来自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的统计数据,2009年1-12月,中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比年初手持订单下降8%。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23.9、3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全年造船完工170艘,首次突破1000万载重吨,达到1076万载重吨,比上年增加近300万载重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居国内造船集团首位、世界大型造船集团第二位。
中国另一家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效克服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5%,提前11年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在2000年基础上翻三番。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对新华社记者介绍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贸易严重下滑,海运量急剧减少,导致国际海运市场萎缩,运力过剩,对造船业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从2008年8月份以后,全球新船订单成交稀少,去年下半年逐渐有所增加。接单难、保单难、交船难成为全球造船业共同面临的三大难题,也给中船重工带来了严重冲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船舶工业遇到的困难。2008年年底,国务院主要领导在考察国内造船厂时特别强调,作为战略性装备产业,船舶工业的独特地位无法取代,未来船舶运输仍然是运输业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经济的“寒冬”只是暂时的,中国造船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寒冬”之后一定能够迎来春天。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加大信贷融资、新增技术改造资金等手段扶持造船业。《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涵盖了金融、财政、税收和科研开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指明了船舶工业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对于引导造船企业积极化解风险,确保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扩大船舶市场需求,加快船舶产业的复苏,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给因国际金融危机陷入困境的中国造船业带来了重大利好。
中船集团公司迅速对应对危机的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保交船、抢订单、强管理、降成本、防风险”的“十五字”工作方针。把“保交船”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认真梳理手持订单、分析各种潜在风险,制定了应对危机的390条具体措施。同时,紧紧抓住《规划》出台带来的政策机遇,先后承接一批订单。在国际市场一片萧条的形势下,中船集团公司全年新接订单316万吨,好于年初预期。
中船重工积极适应船舶市场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力保民船主业平稳发展的同时,强力推进其他装备产业发展,调结构、保增长,努力实现持续发展。
中船集团总经理谭作钧表示,在充分认识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果应对得当,这场危机完全能够转变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早日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强国的绝佳契机。
据来自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的统计数据,2009年1-12月,中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比年初手持订单下降8%。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23.9、3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全年造船完工170艘,首次突破1000万载重吨,达到1076万载重吨,比上年增加近300万载重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居国内造船集团首位、世界大型造船集团第二位。
中国另一家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效克服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5%,提前11年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在2000年基础上翻三番。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对新华社记者介绍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贸易严重下滑,海运量急剧减少,导致国际海运市场萎缩,运力过剩,对造船业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从2008年8月份以后,全球新船订单成交稀少,去年下半年逐渐有所增加。接单难、保单难、交船难成为全球造船业共同面临的三大难题,也给中船重工带来了严重冲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船舶工业遇到的困难。2008年年底,国务院主要领导在考察国内造船厂时特别强调,作为战略性装备产业,船舶工业的独特地位无法取代,未来船舶运输仍然是运输业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经济的“寒冬”只是暂时的,中国造船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寒冬”之后一定能够迎来春天。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加大信贷融资、新增技术改造资金等手段扶持造船业。《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涵盖了金融、财政、税收和科研开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指明了船舶工业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对于引导造船企业积极化解风险,确保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扩大船舶市场需求,加快船舶产业的复苏,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给因国际金融危机陷入困境的中国造船业带来了重大利好。
中船集团公司迅速对应对危机的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保交船、抢订单、强管理、降成本、防风险”的“十五字”工作方针。把“保交船”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认真梳理手持订单、分析各种潜在风险,制定了应对危机的390条具体措施。同时,紧紧抓住《规划》出台带来的政策机遇,先后承接一批订单。在国际市场一片萧条的形势下,中船集团公司全年新接订单316万吨,好于年初预期。
中船重工积极适应船舶市场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力保民船主业平稳发展的同时,强力推进其他装备产业发展,调结构、保增长,努力实现持续发展。
中船集团总经理谭作钧表示,在充分认识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果应对得当,这场危机完全能够转变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早日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强国的绝佳契机。
0
标签:船舶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