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用好用活金融 发挥倍数效应

2010-01-20 12:37 514

近年来,新余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将金融资金作为保障全市经济快速健康运行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全市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呈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先后被中国金融研究院等单位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被国际金融协会等单位评为“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城市”。

  近年来,新余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将金融资金作为保障全市经济快速健康运行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全市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呈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先后被中国金融研究院等单位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被国际金融协会等单位评为“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城市”。

  支撑新余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工业的高速增长,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支柱产业的不断壮大,城乡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更与新余市委、市政府对银行金融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一种生产力。用好用活了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将产生乘法的倍数效应。”

  2004年至2008年,是新余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金融业迅速发展的五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幅均列全省前三位,同时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得到有效运用,其中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130多亿元,居全省第一。

  2009年,在金融危机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冲击与影响仍然剧烈的情况背景下,我市金融业逆势发展,实现了“融资总额,银行存、贷款余额,本市金融机构实现利税”三个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引进和建设,融资渠道的开拓”两个历史性突破,“证券、保险业发展,担保业发展,金融环境建设”三个创历史最好水平。最引人关注、引以为自豪的是,2009年银行在我市贷款余额405.78亿元,比年初增加131.72亿元,增幅为48.06%,存贷比达108.04%,贷款余额比存款余额多30.19亿元。

  如何通过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新余在深化政银企合作共赢的成功实践中,给出了生动答案。

  围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做好做活金融这篇文章

  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我市着力做强支柱产业,形成了以赛维为核心的新能源、以江锂为核心的新材料和以新钢为核心的冶金三大产业发展格局。在短期内,这些支柱产业的快速形成,需要高密度、大规模的投入,没有金融的强有力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2005年以来,仅新钢、赛维、江锂三家骨干龙头企业投资总额就接近300亿元。

  把产业规划与金融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市委、市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自始至终邀请各家金融机构参与,充分听取金融机构的意见,把金融支持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同时各金融机构围绕产业发展要求,及时制定相应的金融规划,着力引导银行业支持新余市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

  运用多样化融资手段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大力开拓直接融资渠道。2005年,在新余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起步的江西赛维LDK公司,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建设到试产、从扩建到在美国成功上市的发展历程。2007年6月,赛维借助国际风险投资机构,成功实现了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一次性募集资金4.69亿美元,成为2004年以来在美融资金额最高、单一发行量最大的IPO的国内企业。时隔不到一年,赛维公司又在美发售了4亿美元可转换高级债券,加速扩大多晶硅硅料和硅片产能,成就了世界级的光伏企业。2007年4月,新钢公司借助新华股份公司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直接融资87.11亿元,还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募集资金27亿元。这对新钢公司加快三期技改,完成投资126亿元的300万吨薄板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推进企业上市,市政府成立了协调指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目前全市已有江锂公司、赣锋锂业等10家后备上市企业。二是推进银企战略合作。我市提出确保三大产业特别是核心企业的贷款满足度达100%。

  用好用活金融  发挥倍数效应市政府多次组织邀请上级银行机构到新余进行专项调研,积极引进异地银行在新余开展信贷业务,召开银企融资洽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仅赛维公司一家就获得各类银行授信105.82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授信企业,年末用信余额93.67亿元。三是创新融资形式和手段。各银行机构近年来为企业提供进出口押汇、贴现、保理、票据承兑、各类信用证、保函、国际贸易融资等全方位的金融产品服务,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新余市还积极开展、引进信托和金融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截至2009年3月末,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累计为钢铁、新能源产业融资8亿元;通过发行6次信托,信托融资余额5.68亿元。仅2008年,全市担保融资达10亿元左右,完成贸易融资、保函、信用证等各类其他表外业务数十亿元。

  创新多样化的融资手段

  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着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同时,我市着眼破解发展难题,抓住金融创新重点,运用多样化融资手段,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做强融资担保体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小企业是新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信度低、缺乏有效的抵押和质押资产,普遍存在贷款难问题。2005年,我市创新思路,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经营权交给市国资公司,所有权划转市担保中心,使担保中心拥有的优质资产增至6.3亿元,实力和担保融资能力迅速增强。市担保中心与各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担保资金放大比例为1︰7(最高的达到1︰10),有效资产放大比例为1︰2——3,开创了全省优质资产放大担保融资的先例。同时,担保中心还不断创新担保贷款方式,积极开展专项资金担保、出口退税担保、合同履约担保、消费信贷担保、还贷短期拆借担保等新型业务。至2008年底,担保中心累计为550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近23亿元。

  做实小额贷款工作,推动各类人员自主创业。我市2002年起启动小额贷款工作,推动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建立了由市劳动保障、财政、银行等部门单位参加的再就业小额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开展“一站式”服务,并与免费创业培训相结合,与信用社区建设相结合。尤其是做实“四个台帐”(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台帐、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台帐、担保中心基本财务台帐、小额贷款担保贷款业务台帐)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去年下半年以来,为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我市专门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市政府设立了信用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各5000万元,为回乡创业人员创办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凡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回乡务工人员,可获得5万元的担保贴息贷款;回乡创业人员及企业有一定规模、经营稳定的,通过资产、土地担保和企业联保方式,可获得200-500万元的贷款。截止2009年3月底,全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5.49亿元,其中个人贷款4.21亿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人员12182人,带动其他人员就业36476人。

  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市把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与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产业致富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信用共同体贷款”,重点支持“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让农户从农业产业链中获得更多收入;同时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与回收方式,由银行放贷给农户,农户出售产品给企业,企业协助银行回收贷款,形成银行、企业和农户三方平等互惠的利益共同体。

  构建政府性的投融资平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这些年,我市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05年至2008年,仅市本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完成投资额46.3亿元。我市创新思路,实现由单纯依靠土地出让向资本运作方向转变,构建了政府性的投融资平台。2002年,我市整合城建系统11家企事业单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组建了市城投公司。此后又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运用这些政府性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开发性金融、信托产品、债券形式以及商业银行贷款,开展投融资服务,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以信用高地构筑资金洼地

  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我市提出并实施“信用立市”战略,率先启动“金融信用先行工程”,大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金融生态与经济生态共生共荣的局面。2009年4月,在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新余市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成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

  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对原农村信用社改制,于2006年10月组建的全省首家设区市农村合作银行。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专门出台文件,调动各方面力量,协助农村合作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到2008年底,共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3641笔、5.82亿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5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从2003年末25.22%降至2009年3月末的1.5%,下降23.72个百分点,为全省同类机构最低水平。此举极大地增强了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的信心和支持新余发展的积极性。

  推进政、银、企之间的互信建设。全面清理对企业的合同,对这些年来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凡政府承诺的全面兑现。近几年,市财政仅支付原来的各种工程欠款就达6亿元。同时要求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按照银行贷款的条件和要求,做到财务状况的规范、透明。银行也主动提供财富辅导、理财规划、融资咨询等服务,建立和完善企业、个人征信数据库,开展信用评级。这些举措使政府、企业、银行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形成了互信共赢的发展格局。

  “信用平台就是发展平台,信用高地就是资金洼地。”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了融资环境,加快了经济发展。不仅驻市银行的金融业务大幅增长,而且吸引了许多异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新余开展业务。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中兴银行、兴业银行等11家异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授信业务延伸到新余,贷款余额达到92.37亿元。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陕西: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推广中欧班列数字金融服务应用试点

2024-01-31 15:07
150139

工信部等九部门推动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 以水泥、玻璃行业为试点,率先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新业态

2024-01-30 12:26
159648

央行清算总中心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成功上线电子保函功能

2024-01-29 14:21
163251

青岛市出台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 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2024-01-29 14:18
164927

青岛市出台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 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2024-01-25 14:28
97611

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2024-01-17 13:40
566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