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白酒涨价肆无忌惮
从2009年12月份开始的这一波名酒涨价潮,以元旦后第一军团的茅台、五粮液价格大涨为代表,成为通胀预期下消费者街头巷议的主要话题。
名酒涨价似乎距普通老百姓消费较远,但二线白酒跟风涨价,使得白酒销售步入“不涨价不是好酒”的怪圈。
不涨价不是好酒?去年底二线品牌跟风涨价
如果说,2009年8月1日上调零售价格的舍得酒,有点身先士卒的话,那么进入2009年12月份以后,在茅台、五粮液涨价传言中,一批二线品牌纷纷跟进,演绎了一场中国白酒历史上少有的涨价风潮。
经过上千年发展而来的中国白酒,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梯分布图:位列第一兵团的只有两家,一是国酒茅台,二是五粮液;第二军团则是由当年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中国名酒而诞生的,剔除茅台、五粮液,剩下的中国名酒基本均在第二军团;第三军团则是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地方名酒。
2009年8月1日,身处第二军团的沱牌曲酒率先涨价,将其旗下的陶醉系列和舍得系列上调了6.5%-10%。随后,金种子酒跟风,将其柔和金种子、地蕴醉三秋等系列涨价10%-18%。古井贡酒将其金奖系列、古井贡红系列于2009年12月18日上涨5%;洋河股份将其蓝色经典、洋河大曲等系列上涨5%;山西汾酒自2009年12月10日,对老白汾系列、竹叶青系列均上调10%,对15年以上的汾酒系列上调15%。
“有一个现象应该关注,一些二线品牌跟风涨价时,并不关心市场销售如何,大家那时的心理是,谁不涨价谁不是名酒。”白酒业内专家分析。
茅台五粮液提价酒企称源自原材料提价
第一军团的涨价传言,看来不是空穴来风。1月1日,国酒茅台宣布,上调贵州茅台酒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为13%。
1月15日五粮液宣布,自2010年1月16日起对“五粮液”酒产品出厂供货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上调幅度为8.50%-10.30%。本次价格调整将对本公司2010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查阅这些企业的涨价理由,共同的有一条:原材料价格上涨。当然,一些企业也在含糊其词,如市场供求状况、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原料提价是托词追逐高利润是原动力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假,追逐高利润是真。”齐鲁证券研究所酒水研究员如此解读说。据这位专家介绍,每一次白酒涨价,都是股价上涨最好的理由,每次涨价,白酒上市公司的收益率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去年刚刚上市的洋河股份,涨价理由是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
令股民兴奋的是,洋河股份调价,紧接着是其收益上调。在上市招股说明上,原来预测2009年全年收益同比上涨30%-50%,直接修定位上涨50%-70%。同样的情况在古井贡身上,这家白酒厂预计2009年每股收益0.553元,上年同期只有0.147元。
第一军团茅台、五粮液的高收益也令投资者注目。茅台自己发布公告称,2008年茅台毛利率高达84.85%,与社会普通产业毛利率30%相比,真是羡煞旁人。
省白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告诉记者,中国白酒生产和销售有着严格的界定。例如,一瓶500元的茅台酒、五粮液酒,与一瓶50元的地方名酒生产成本相差无几,二者价格的差别主要在品牌价值上。此次大范围的白酒涨价,不应归罪于原材料价格上涨。
“好在这些涨价的名酒不是咱老百姓喝的,再涨多少,与我们无关。名酒涨价都记在公款消费上了,咱还喝自己的酒。”济南一消费者告诉记者。以第一军团为代表的涨价名酒,正如这位消费者所言,是公款消费酒和送礼酒的代名词,买酒者虽然不会牵挂几十元一瓶的花费,但名酒涨价带给社会的通胀预期,还是被老百姓经常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