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沪金融中心竞争在所难免 业界称沪短期难及
据香港媒体报道,“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国务院去年初订出的这一张“路线图”,一直都是港府的梦魇。尽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后曾多番发言“安抚”香港,重申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但上海全速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发展,是不争事实,本港迟早也要面对上海“走向国际”的威胁。
据香港媒体报道,“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国务院去年初订出的这一张“路线图”,一直都是港府的梦魇。尽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后曾多番发言“安抚”香港,重申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但上海全速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发展,是不争事实,本港迟早也要面对上海“走向国际”的威胁。
上海交易所早已订下蓝图,为未来发展为国际级交易所及证券市场作好准备,例如推出国际板、引入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一旦这等改革完成,人民币又逐步开放,加上有庞大人口和资金等先天条件作支持,上海确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本港正面交锋。
港金融成就愈靠内地政策本港对上海金融开放带来的威胁如此顾忌,因这些年来,本港金融市场之所以做得有声有色,很大程度在于本港是中国企业“面向世界”吸纳外资、以及外资投资中国的主要金融市场。
外资要“走进去”,多经由香港,国企要“走出来”,也要经由香港,香港的卖点,在于其桥梁角色。
再者,本港经济近年愈见走向“单元化”,独靠金融业支撑,但本港的金融成就,愈来愈依靠内地政策“眷顾”,例如放行大量龙头国企来港上市、有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金来港炒股、容许本港发展人民币业务等。
然而,他日人民币开放、资金可自由进出、上海又有完善金融基建的话,中国又是否需要交由香港继续担当国际金融中心?要是没有内地政策特别“祝福”,本港单靠自己的制度优势,又能否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银行界:港市场公开沪短期难及有投资银行界人士认为,上海未来的金融改革,确会令本港承受重大压力,但本港的完善法制、市场透明度、信息自由流通、言论自由等优势,上海在往后的十年八载也未必能轻易追上,是以本港应该继续在这些方面努力。他认为资金选择市场投资时,除了衡量估值高低外,也会考虑是否公平公开,以及有没有太多政府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