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发展新能源成本高怎么办?
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态势是可喜的,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态势是可喜的,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对于整个新能源的发展,国家还缺乏一个周密、细致的规划。
第二,我们在新能源关键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还不够。比如第二代太阳能技术是无晶硅的薄膜技术,我们目前主要是引进;风能发电机现在世界能够做的最大是5兆瓦,我们国内能做到的还是1.5—2.5兆瓦,3兆瓦刚刚下线,一些关键部件我们还不能制造;电动汽车的电池问题目前也还没有突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在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在新能源方面的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在新能源方面能成为一个大国,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
第三,新能源成本普遍较高。风能发电的成本要比火力发电高一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四倍。
第四,发展新能源一定要踏踏实实,冷静思考,切忌炒作。一旦过分炒作,肯定有一些企业追求短期的利益,甚至发出一些虚假的信息,这会降低大家对发展新能源的信心。
我认为要发展新能源,应该从三个层次上解决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技术层次。一定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相结合,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这个突破有两类,一类是短期的、近期的,一类是长远的。比如说风能,我们近期可以突破自动控制技术、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5兆瓦发电机的生产技术。但是从长远来看,老靠自然风,还是靠天吃饭。现在已经有人在研究利用烟囱技术,如果搞一个烟囱,通过烟囱拔风,利用人造风来发电,就没有靠天的问题了。
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层次。现在新能源的成本高,怎么办?一是要通过技术的突破来降低成本;二是要通过计算环境成本来给新能源一定的补贴;三是通过现在国际上所谓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来取得一定的补偿;四是企业要考虑如何优化供应链,以提高附加值。
第三个层次是政治层次。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绝对不是一个国家自己可以做到的,这是世界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这就需要从政治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召开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和今后的目标。历史上发达国家累计排放是主要的,中国在历史上累计的排放量只占9%,我们现在人均排放量大概只有美国人均的1/4。我在达沃斯和国际化工界巨头一起开会时跟他们说,你们把生产转移到我们这里来了,排的二氧化碳算在我们头上,我们受责备,你们却取得好名声,这是不合理的。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可能不去增加工业生产,不可能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当然我们不是以此作为理由来减轻自己的责任,但是也要说清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有区别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的发展将会不断地取得进展,实现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将为期不远。 (成思危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