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激辩未来货币政策走向 是否紧缩成焦点
张建华:上调准备金率不是紧缩 袁钢明:今年收缩货币供应难免
货币政策今年会否明显收紧,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1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表示,日前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使用中性工具,目的不是对冲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却认为,央行今年挺不住物价上涨的压力,收缩货币供应量在所难免。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参考报》联合主办,此次为第二期,本期论坛的主题是“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世界经济风险”。论坛分主题演讲和焦点讨论两部分。
在讨论环节,张建华就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进行了解释。他表示原因有两个:首先,去年贷款增量偏高,比改革开放30年来的均值高出3个百分点,这么高的货币供应量长期持续下去要出问题,所以需要收缩;其次,当前我国外贸顺差加大,央行要买外汇,就会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所以需要对冲。
张建华强调,在货币投资比较多的情况下,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不一定意味着紧缩。提准备金率目的是对冲额外投放出去的货币,并不是收缩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更不是想对冲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量。至于央行还会有何动作,他表示会“相机抉择”,重点解决中小企业投资不足、三农和民生的问题。
袁钢明在随后的发言中,充满了对此的质疑。袁钢明说,今年央行货币政策很可能面临两难选择:如果收缩信贷,经济增长可能乏力;如果保持宽松,物价有可能快速上涨。2009年11月,食品价格上涨3%,12月可能更高。农产品涨价具有合理性,今年还会继续上涨。而在中国,农产品涨价几乎必然会带动CPI上涨,一旦突破5%,收缩货币供应量难免。
“虽然央行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我觉得此举坚持不住。”袁钢明说:“我特别研究过周小川的公开讲话,他用的形容词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是刚说完就紧缩了,你是听他说还是看他做?”
对于袁钢明的诘问,张建华虽然表示并不同意,但是没做过多解释。他只是说:“请大家相信中国人民银行,我们考虑问题还是有一定的超前性的,也请大家相信央行的能力。”
12日晚间,央行宣布,自1月18日起,提高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分析师预计,这将回收2500亿元基础货币。而且,由于央行上调时点早于预期,预计将对市场产生强烈紧缩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