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天量信贷耗资巨大 银行存贷比红线绷紧
一年的天量信贷耗资甚巨,数家银行“存贷比”红线绷紧,富爸爸一夜之间可能变成了穷爸爸。
一年的天量信贷耗资甚巨,数家银行“存贷比”红线绷紧,富爸爸一夜之间可能变成了穷爸爸。
一方面,与去年年初银行贷款大战境况已经不同,创造“企业存款”正演变成数家银行头等大事;另一方面,在贷款规模控制的情况下,垒房地产大户优势逐渐淡去,迎来了中小企优先贷款的清风。
“拉存”蔓延
记者多方获悉,存贷比的压力从去年开始,从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开始蔓延,日前已波及四大银行。
“去年至今,外资银行还有中小银行都在想着如何拉存款。这两天,亲眼目睹了某国有银行在一家大型国企的贷款投放上,连两亿的贷款规模都拿不出的情况,颇让人感叹。”一位国有大行的信贷人士向本报透露。
他推测该行存贷比很可能已经逼近75%的零界点。
另一家四大国有银行今年年初第二周下发的一份资料明确提出,人民币企业存款面临核心存款不足、来源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等问题,且存贷比接近临界使该行尽快提升企业存款竞争力迫在眉睫。
“以往很多存款都是通过‘以贷吸存’的方式,即贷款后产生的派生存款。而现在这一招比较难用了。”上述资深信贷人士表示。
一家知名外资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大行存贷比压力和外资行不同,外资行去年贷款投放速度远远超过了吸纳存款速度,而且部分贷款是中长期的,短期内资金很难回笼,造成存贷比失衡。
但是通过并购贷款来腾空资产规模不太实际,原因是并购谈判耗时长,需求时机与获得时机差太久。
但根据监管要求,外资银行必须在2011年12月31日前达成75%的存贷比要求。截至去年年底能够达标75%存贷比的只有汇丰、花旗等少数几家大行,外资行平均水平在100%~150%之间。
而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去年年初,银监会适当放松了存贷比至75%,但股份制银行的贷存比在2009 年末已接近80%。
中金12月24日报告指出,若通过增加存款来达标,深发展和中信银行将分别需要额外吸收469亿和742亿元存款,相当于各银行10年新增存款规模的43%和 25%。若通过压缩放贷规模来达标,两家银行则需要分别压缩352亿和557亿新增贷款,相当于各银行10年新增贷款规模的38%和25%。
纳存之道
中金公司报告称,部分贷存比较高的中小银行在三季度末就已经预期2010年会重新要求贷存比指标,四季度开始加大吸储力度。如交行、深发展和华夏银行等在10-11月已经分别降低贷存比4.4、3.6和1.8个百分点。
然而,企业对前景并不乐观。
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士向本报表示,往年年初较高的存款主要是企业上年利润。但去年下半年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的利润并不太理想。今年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原材料成本有可能大幅增加,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收入和账户存款。
另外,“资金是流动的,没钱进来投入到新项目上,其实也就没有钱放到企业存款账户上。”他强调。
对于银行来说,同业拆借市场,只是最后一个求援对象。
“同业拆借利率成本相对较高,而企业存款所需支付的利息也就是人民银行的基础存款利率相比之下则较低。”一家日资大行上海分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另有外资银行人士表示,外资行惯常用“以存定贷”的方式吸纳存款。也就是说,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存款进来才能够进行放贷,必须先‘进’后‘出’,这加剧了存款竞争。
“如今,以存定贷很可能成为国有大行今后业务重点方向的一种趋势。”上述国有大行资深信贷人士表示。
增加中小企业客户
银行必须改变模式,找到信贷可持续性的平衡点。
建行南方某支行信贷人士透露,该行已经明确强调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规模。而中行南方某支行信贷人士则表示,行里在贷款规模限制不变的情况下,要求客户数量必须增加一倍,这“让人头痛”。
这促使四大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向中小企业倾斜。这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贷款规模比例的增大。
“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贷款条件也相对严格,短期内,实际缓冲了不少要冲贷款规模的压力。”建行南方某支行的信贷人士向本报透露。
中国银行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小企业授信余额增加3400亿元,增幅为60%,占全行全年新增公司授信客户总量的79%。
而建行亦于同一天,公布了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签署的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框架合作协议。
不过,增加客户数量的直接结果是,银行产生了大量的人员成本。“以往一个人管一两个有十个亿以上授信额度的大户。由于客户数量的增加,银行首先得增加信贷人员以做贷款前的营销以及贷款后的管理。”上述中行人士透露。
“最重要的是,要与一个中小客户在业务上往来所需要的精力和资源,以及贷款的复杂程度,并不比一个大客户需要占用的少,业务程度简单。”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