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草药市场面临外资药企的争抢
过去数年来,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而进入中国医药市场的国家远不止亚洲范围内的国家,还包括美国、德国、瑞士等国。自1980年日本大冢制药公司率先在天津建立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后,外资或合资企业在我国“遍地开花”。
谈到2009年药企的最大新闻就不能不提到并购这个词——辉瑞680亿收购惠氏,默沙东411亿收购先灵葆雅。类似案例在今年还有许多,他们创造了世界医药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浪潮。2009年11月初,美国默克公司以410亿美元正式收购先灵葆雅公司。默克全球高级副总裁、MSD中国总裁冯纳玺表示并购对MSD在中国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市场对默克公司来说一直都非常重要,并购后新默克将会加速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使之成为一个与消费者更加贴近的跨国药企。
默克是一家由研发为主的制药公司,活跃在在制药和疫苗领域。先灵葆雅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公司,活跃在人用处方药、动物保健和非处方药、消费者医疗保健领域。此次并购让新默克成为仅次于辉瑞制药的世界第二大医药生产商,将为全球140多个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预计,50%以上的收入将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合并后的公司名字在美国和加拿大为默克;在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为MSD。
同样是在今年下半年,刚刚上任的诺华中国非处方药(OTC)事业部总裁江华在广州高调宣布,未来诺华将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中草药,并表示,将有条件并购销售在5亿元以上的本土药企。
诺华源于拉丁文novaeartes,意为“新技术”。公司的中文名字——诺华,取意承诺中华,自进驻中国以来一直专注于医药保健的增长领域,拥有创新药品、质优价廉型非专利药品、预防性疫苗和诊断试剂,以及消费者保健产品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诺华是唯一在上述四大领域均处于领先位置的公司。目前,诺华制药在国际OTC市场份额位居第四。诺华进入中国较晚,与其他在中国OTC市场中已耕耘多年的跨国药企相比,诺华在华市场的OTC份额仍然较低,因此希望通过中药业务提升在华销售业绩。
现状:跨国药业集团纷纷争抢中国药企
事实上,国内OTC市场由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早已被多家跨国制药企业看中,纷纷作为大力拓展的重要业务之一。目前,涉足中药的外资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除了广为熟悉的礼来、诺华等世界知名医药企业,众多的“洋中药”也摆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面前。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而我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在1亿美元左右,只占其中的5%左右。
过去数年来,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而进入中国医药市场的国家远不止亚洲范围内的国家,还包括美国、德国、瑞士等国。自1980年日本大冢制药公司率先在天津建立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后,外资或合资企业在我国“遍地开花”。施贵宝、辉瑞、强生、罗氏、杨森、百特、葆雅等名字人们早就耳熟能详。继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17亿元收购山东威高15%的股份并成立合资公司后,时隔不久,美国珀金埃尔默以4.35亿元全资收购了上海新波生物科技公司。2008年,德国拜耳斥资10亿元收购东盛科技启东“白加黑”,全面拓展国内OTC业务。
缘由:为什么外国药企纷纷敞开怀抱要争抢并购?
在过去,外资药企很少对中国的医药企业感兴趣。从1999年到去年,除了德国拜耳并购东盛集团的“白加黑”等品牌之后,很少有大的并购之举。而在这10年间,化妆品、食品等行业的外资并购却如火如荼。特别是随着新医改对医药市场的大幅拉动和中国医药企业日渐强大,外资并购中国医药企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本土药企成长良好,拥有资源优势,并购成了外资企业开拓中药市场的最稳妥方式。
另外从中国中药市场的情况来看,现在跨国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我国中草药市场,但是国内很多中医药的知识都作为一种秘方存在的,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却说不清楚。一旦资金雄厚的外资企业利用科技手段对中医药进行化学研究、搞清机理,并申请专利则民族企业很难再走向国际市场,甚至连国内市场也会丢掉,对于外资企业的进驻毫无还手之力。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多年前美国就抢先对吉林生产的“人参蜂王浆”申请了专利,韩国在中国申请了“牛黄清心丸”的专利,还有市场上热销的德国和法国的银杏叶制剂,日本的救心丹都是中药的衍生物。而中国产品如果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销售就变成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外资药企可轻易的拿我们原创的知识,换个手法,做些新的东西,变成他们的东西,其实疗效还不一定有我们传统的好。而国内中药企业在这场战役中则相当被动。其实除了医药,还有保健这些方面,国外起步比较晚,商业运作比较规范,通过科技、专利权,在保健行业也拿到了一些大的市场。”
中药作为我国独具民族特色和发展优势的产业领域,也是我国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最有可能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然而国产中医药现在却面临着“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的尴尬现状,中药专利被外国抢注多达1000多项。
反应:国内中药企业面临外资企业抢滩中药市场反应平淡
对于外资企业对中国中药市场的抢滩,在多年前我们就已有沉痛的教训。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银杏目前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共有68件,外国人申请的有4件,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江苏地道的传统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而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青蒿素,作为我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它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一类新药。从200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对青蒿素单体制剂提出“耐药警告”,主张采用复方制剂。虽然中国在复方制剂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却将该项知识产权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权卖给了诺华。也就是说,所有中国企业的青蒿素必须通过诺华公司才能变现价值,诺华公司仅用知识产权就卡住了中国药企的脖子。
那么面对如此窘境国内的中药企业又是怎么看待外资药企抢滩国内中药市场的行动呢?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信福告诉笔者,随着新医改对医药市场的大幅拉动和中国医药企业日渐强大。另一方面,中国本土药企成长良好,拥有资源优势,并购是外资企业开拓中药市场的最稳妥方式,因此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谓谁强占谁,而是竞争的手段而已。蔡信福表示外资药企进军国内中药市场,对国内的中药企业来说也不见得一定是件坏事。外资药企的进驻,必然会给国内中药企业敲响警钟,加快国内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这对于国内中药企业的提升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外资药企进入国内中药市场是否会给国内的中药市场带来危机的问题,蔡信福表示,目前我国中药界在与国外的竞争中之所以处于劣势主要是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所以才被国外药企强占了先机。只要以后国内逐渐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专利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使人们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对于中药企业而言要抢先申请专利,运用专利把我国传统的中药自然资源保护起来,再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优势。国内的中药企业在以后的竞争中并不一定会受到很大威胁。
行动:中药企业想在国际市场取胜必须走中药现代化之路
一言以弊之,国外发达国家就是利用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我国中药知识产权,其结果导致我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被外商以低价掠走。那么中国要怎样才能走出这个陷阱呢,将中药推到国际化的舞台呢?
对于我国严峻的中药形势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吴丹勇告诉39健康网,要想中药进入国际舞台首先就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吴丹勇告诉笔者,中药现代化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程,天士力经过15年的时间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开拓。从产品的研发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以及到国际化的开拓,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吴丹勇指出,中药要想走向国际化,必然要走现代中药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向世界。因为国际上对中药主要不认同的就是,一个是我们对我们活性成分的不清楚。第二我们的质量难控制,没有一个恒定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第三就是走向国际化可能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是重要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必须要首先提高人们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使人们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对于中药企业而言要抢先申请专利,运用专利把我国传统的中药自然资源保护起来,再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优势。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史
·罗氏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1926年罗氏来到中国。1984年罗氏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阿斯利康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其中国总部位于上海。
·诺华公司是瑞士第一大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真正发展始于1979年。
·葛兰素史克公司总部设在英国,2001年初,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德国制药企业拜耳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子公司成立于1922年。
2009年11月初,美国默克公司以410亿美元正式收购先灵葆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