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协调发展

中国银监会合作部 周家龙 | 2010-01-14 12:40 890

  当前,“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村金融又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农村金融还存在许多不能完全适应

  当前,“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村金融又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农村金融还存在许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求的问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就农村金融形势、主要矛盾和持续协调发展,笔者谈一些初步思考和想法。

把握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又是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我们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要将其放在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全面把握我国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形势。

  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思想要求,这五个统筹都离不开农村发展。2008年,在改革开放30年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农村问题作为主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说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实施土地改革,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引领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党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进一步树立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战略思想,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2008年粮食产量超过5亿吨,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村工商业和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金融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党中央对“三农”的重视和扶持,为农村金融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农村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抓住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矛盾

  当前,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农村经济还存在很多不是与发展瓶颈,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农村投入不足、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从国际上看,以市场化为基础,由商业金融为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提供服务,实现广覆盖与商业可持续的双重目标,是个世界性难题。

  在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上,第一个矛盾,是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要求与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农村金融机构与“三农”金融需求不完全匹配,供给总量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部分乡镇存在金融服务空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缺陷,现有各类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发挥不够。主要商业银行网点撤并和战略调整,弱化支农服务。“十五”期间,国有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机构和人员减少了2.62万家和17.9万人。邮政储蓄银行支农功能不够健全,在农村地区基本不放贷款,形成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现象。县以下地区金融服务过度依赖农村信用社。截至2008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在对农户贷款中,农村信用社占比87.4%。农林牧渔等纯农业贷款中,农村信用社占比80.6%。农村信用社形成了相对垄断局面,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信贷缺位,农村发展受阻:垄断价格,农民利益受损;服务欠佳,工作效率偏低;创新不足,技术提升缓慢。农村信用社自身能力欠缺,与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存在矛盾,“一农”难支“三农”。虽然自2002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大量历史包袱没有得到根本性化解,整体来看农村信用社健康度差,风险度较高,2008年末还有800余家机构资不抵债,尚处于经营困境,部分地区机构“养不活”、“撤不掉”,还没有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个矛盾,是服务“三农”的要求与农村金融机构安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存在冲突与矛盾,“三农”借款不能完全符合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中对安全性、效益性的要求,大量需求是无效需求,形成农村发展滞后与农村金融抑制的恶性循环。农村发展滞后抑制金融供给,金融供给不足又使农村发展更为滞后。如果强制性地增加信贷投入总量,而投入缺乏效率,则无效投入不仅难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反而会形成借款人的负担,增加不良贷款,产生金融风险,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看到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矛盾现象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决定金融,农村经济与金融存在矛盾,更深的是源于市场机制与农村比较劣势的矛盾,在于我国城乡差距与发展不平衡,在于农村相对于城市的严重比较劣势。一是第一产业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中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严重背离。从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看,农业在GDP中的份额是逐渐减少的,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总就业人口比率与农业在GDP中比例基本相当。而我国农业从业人口比例远远超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2008年,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1.3%,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39.6%,因此,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GDP是全国从业人员人均GDP的29%。不改变这种占比39.6%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与占比只有11.3%的GDP的结构性矛盾,“三农”问题就解决不好。二是农村人口收入与城镇差距拉大问题。农业本身不能使农民致富,加之收入差距扩大且缺乏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村自我投入不足,抑制借贷需求。从2002年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75元增至4760元,但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更快。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逐步拉大。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2年的3.11拉大到2008年的3.31。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三是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信贷风险高。各行业中,农业贷款不良贷款率最高,达到18%,远远高于银行业4.8%的平均水平。

  总起来说,当前农村金融存在供给不充分和贷款难问题,是农村发展滞后与农村金融抑制形成的恶性循环,是市场化机制与农村劣势地位、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不协调。农村贷款难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市场失灵而恰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在有效市场中,高成本的商业银行被挤出农村市场,低效的农业被高收益的其他行业淘汰。从另一方面理解,市场机制在支持弱势农业方面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扶持的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农村金融的持续协调发展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中的主要矛盾,在商业化基础上实现提高覆盖面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统筹兼顾,实现农村金融持续协调发展。

  从宏观上讲,“三农”问题的解决,恰恰不能局限于靠农村、农民自身解决,而要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步将大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转变成城市居民。农民减少了,规模经营的农业才能搞,农业产业化才能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才能提高,农民才能富裕起来,农村才能建设好。

  村金融中观领域讲,要统筹兼顾农村投入与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塑造商业可持续的农业信贷市场。应充分认识到,没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就没有农村信贷投入的可持续,没有存量风险的化解,农村金融机构就难以摆脱困境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没有市场约束和有效的法人治理,农村金融机构就难以持续稳健经营,避免增量风险。因此,我们要在大力化解农村金融机构存量风险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原则和股份制方向对农村金融机构实施改革,促进农村金融机构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实现金融机构发展与支持“三农”的双赢。

  具体来说:一是要以市场化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的核心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促进金融机构改善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挖掘潜在需求,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使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进得去、活得了、立得住”。大力提高金融机构健康度,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信贷投入提供可持续的支持。三是政府要协调各方面力量,采取“市场+扶持”的模式,提高农村信贷市场效率。政策扶持由“量”的补贴转变为“质”的改善,即将政策扶持资金主要用于.降低农户(借款人)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建立风险转移与分担补偿机制、着力拉平农业比较劣势,改善无效需求,扩大有效需求比例,为金融机构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创造好的环境,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0
标签: 农村 发展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