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通关离不开改革“利器”
“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绿色通道、直通放行范围,为优秀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完善口岸与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协作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产地检验、口岸出单’的出口通关模式和‘口岸转检、属地报检’的进口通关模式,进一步减少中间验放环节。
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
“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绿色通道、直通放行范围,为优秀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完善口岸与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协作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产地检验、口岸出单’的出口通关模式和‘口岸转检、属地报检’的进口通关模式,进一步减少中间验放环节。全面参与地方口岸电子平台建设,围绕口岸物流便利化建设,强化与港务等部门的协作和配合。进一步加快以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积极探索录入申报方式改革,减少企业申报程序,提高验放效率。”
——摘自2010年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报告
福建局
加强直通建设 促进区域通关
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高玉潮
口岸通、海西通,口岸兴、海西兴。
2009年,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规划,为促进海西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建设,福建检验检疫局在新的一年里,将围绕“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努力打造口岸业务强局和服务海西示范局”的目标,加快推进区域通关建设,推动物流便利化,促进海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放宽条件,着力加强口岸直通建设。继续深化检检、关检协作,在全省区域内进一步降低直通放行准入门槛、放宽直通放行监管条件和扩大直通放行范围。先行探索实施跨省直通放行等便捷措施,并逐步推进进口直通试点,实现物流无缝对接,提高区域整体通关效率,做大、做强海西港口群。
二是深化合作,着力推进区域通关建设。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检验检疫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以直通式放行为核心,积极推进区域通关建设,使福建口岸成为中西部等内陆省份货物进出的便捷通道。
三是科学管理,着力转变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深化改革,综合运用风险分析、认证认可、分类管理、信息化等手段,转移监管重点,快速检验放行,探索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简化环节,探索建立集中审单中心。探索建立产地局与口岸局联合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协同把关促进出口。
四是积极参与,着力打造福建电子口岸。按照“整合、提升、便捷”的要求,促进与海关、海事、边防及港务、企业等各有关部门之间,有关业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促进福建电子口岸与其他省份、区域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检验检疫资讯服务,打造区域通关的信息综合平台。
五是先行先试,着力建立涉台检验检疫新模式。加强与台湾检验检疫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两岸证书核查平台,试点对台检验检疫结果互认等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富有福建鲜明特色的对台检验检疫新模式,促进闽台经贸合作、交流与发展。
六是加快建设,着力提升科技支撑作用。认真做好福建检验检疫综合检测设施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加强检测机构建设,引进和研制快速检验检测方法,开验新项目,在“检得准、检得全、检得快”上狠下工夫,进一步缩短实验室检验检测周期。
辽宁局
推进直通放行 瞄准质量效能
辽宁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周建安
2009年,辽宁检验检疫局通过深化业务改革、整合口岸检验检疫资源、缩短检测周期、减免检验检疫收费等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做到工作质量不放松、验放速度要加快、服务措施要跟上、建章立制重实效。在保证质量安全不放松的前提下,辽宁口岸进出口货物检测周期全部缩短10%,签证时限缩短1个工作日,实现了“减负、提速、增效、严密监管”的目标,促进了具有辽宁地域优势的农产品[13.35 0.07%]出口稳步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谋划“十二五”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从辽宁的实际情况看,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起步之年、辽宁老工业基地开始步入全面振兴的重要一年。结合辽宁振兴的实际和检验检疫工作的实际,辽宁局要在进一步提高把关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支持和服务辽宁振兴和沿海经济带发展。坚持“学习-调研-决策-执行-监督-反思-总结-提高”的工作机制,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全力服务辽宁振兴和沿海经济带发展。
二是巩固和深化“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检疫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大力推进质量振兴,推动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积极推进全省直通放行。在有效监管把关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流程,深入推进“无纸化”报检、“无纸化”通关和“绿色通道”等科学、快捷、安全、可靠的物流检验检疫管理模式,完善通关单联网核查机制,简化进出口商品申报手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四是大力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帮扶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出口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对示范区生产的出口食品实行抽查检验、减少检测项目和便利通关等优惠措施。
五是进一步加强特殊监管区域检验检疫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监管区域科学、高效、便捷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提升特殊监管区整体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厦门局
顺畅往来通道 拓展发展空间
厦门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詹思明
海西建设,关键在通。2010年,厦门局将在“四个着力四求作为”上做文章,加快创新通关机制,加快优化通关环境,着力促进厦门和沿海港口城市通往台湾的两岸直航通道建设,着力促进福建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形成通往内地的口岸通道枢纽建设,着力促进福建通往国际的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在先行先试、顺畅通道、拓展空间、强化队伍等四个方面持续作为。
一是先行先试,持续推进涉台检验检疫交流与创新。探索和推进涉台检验检疫工作,促进闽台交流交往不断扩大,特别是争取在简化报检手续、农产品基地备案互认、认证结果互认、信息通报、交流沟通、防控合作等方面有新突破。
二是顺畅通道,使进出更方便、监管更有效。主动对接海峡西岸以及泛珠三角、中西部、大东北振兴战略,深化区域性检检合作、关检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推动海铁联运、海陆联运、海空联运等发展,完善区域性无缝隙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使海西口岸成为中西部、大东北等内陆、边境省份货物进出,特别是对台往来的便捷通道。
三是拓展空间,为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更多帮助,加快形成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在政策、管理、技术、信息诸方面优势,全力指导帮助进出口产业转型和发展结构调整。全力指导企业帮助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提升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着力研究加大对附加值较高产业以及农食产品、机电等大宗商品帮扶力度,实现以质取胜、集约发展。
四是强化队伍,着力提高执法服务水平,展示良好形象。积极参与和推动新一轮国家级和区域性重点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积极整合检测资源,深化能力验证和检测前移等工作,有效发挥专家智囊团和学科带头人作用,为口岸大通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皇岗局
打造“三大工程” 展现“三大三多”
皇岗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曾繁礼
今年,皇岗检验检疫局将全力打造“三大工程”,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信息化陆路口岸,以优质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使皇岗局工作展现另一个“三大三多”的新局面:“决心大、力度大、成效大”,“创新多、亮点多、经验多”。
全力打造口岸通道电子监管工程。建设以推广应用陆路口岸检验检疫电子通道系统为核心的口岸通道电子监管工程是皇岗局201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陆路口岸检验检疫电子通道系统通过安装在出入境车辆的车载卡,与分布在口岸监管区域的无线射频基站群的无线信息交互,对出入境车辆、司机、货物实施电子化的通道管理,取代了长期以来依靠司机填写纸质“出入境车辆检验检疫监管簿”申报的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出入境车辆及货物的快进快出、大进大出,是陆路口岸检验检疫通关管理水平的大飞跃,是陆路口岸检验检疫业务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皇岗局将以推广应用陆路口岸检验检疫电子通道系统为核心,不断推进出入境货物全备案、全申报、全监管,实现对出入境货物、车辆及司机的信息化监管和无障碍通关管理,达到“提速、减负、增效和严密监管”的目的。
全力建设电子化健康申报工程。2009年,皇岗局自主研发并在福田口岸试用出入境旅客健康自助申报系统,旅客使用该系统从通关证件个人信息读取、点击申报到录入联系电话,整个过程最快仅需3秒钟,极大地提高了申报通关的效率。2010年,皇岗局将进一步推广应用该系统,逐步实现出入境旅客无纸化、电子化健康申报,进一步提高旅客通关速度。
全力夯实服务企业“暖心”工程。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涵和外延;继续全面推行“提前报检”措施和“约检”模式,实行“5+2工作制”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制度”;完善“企业联络员”制度,努力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加大支持外贸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市场采购、物流货物出口力度;实现优化通关环境、扩大出口的目标,形成检企双赢的局面。
北京局
向技术要速度 向管理要效率
北京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齐京安
2010年,北京检验检疫局将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执法把关的有效性和监管效率为抓手,以“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为目标,改善口岸通关环境,维护口岸安全,为首都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在口岸通关工作中向技术要速度,向管理要效率。北京局将加强检验检测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检测方法,严格检验检疫工作流程时限的管理,向技术要速度,向管理要效率,缩短货物在口岸的施检时间,实现快验快放,切实让企业得到实惠。
二是以企业分类管理为基础实现货物通关的分类监管。继续推进直通放行机制改革,在大力推广绿色通道制度等传统便捷通关的政策措施的同时,继续开展通关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将企业分类管理和产品风险管理等检验检疫已经积累的优秀管理经验和成果应用于口岸通关管理环节。在严密监管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诚信度、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特性、质量保障体系情况、产品质量状况、生产规模等检验检疫监管要素,以企业分类管理为基础实现货物通关的分类监管。在提高整体通关速度的同时,提高口岸检验检疫监管的针对性,确保检验检疫监管效能。
三是加强检验检疫区域合作,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口岸、内地检验检疫机构的协作配合,用开展“大通关”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口岸通关手续的“前推后移”,提高口岸通关环节的工作效率。
四是积极开展口岸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将检验检疫监管需求与口岸物流管理相结合,建立适应口岸作业特点的监管系统。实现口岸物流情况、检验检疫监管情况、施检情况与物流信息的比对放行等口岸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从而打造良好的口岸通关环境,实现通关便利化。
天津局
深化“三集中” 促进“大通关”
天津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兰 影
天津检验检疫局将在持续巩固“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成果,高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口岸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口岸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以及食品生产企业管控能力建设,通过观念的更新、制度创新、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改进以及实行“双责能效”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实现口岸执法把关能力的跃升。同时,继续在扶大、扶优、扶强,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压缩商品通关时间,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上下工夫,使检验检疫在“稳外贸、促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创新检验检疫口岸监管机制,推动滨海新区服务和辐射能力提升是天津局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围绕业务模式改革创新,天津局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加强关检配合,积极协调并努力解决现行检验检疫通关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创新检验检疫通关新模式,全面深化以“集中审单、集中查验、集中转检”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业务模式改革。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协作、互惠共赢为原则,着力打造区域通检合作平台,推动检验检疫“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行“属地报检,口岸出单”出口监管模式和“属地报检,口岸转检”进口监管模式。在区域合作原则框架基础上,与内陆直属检验检疫局共同开展检区外贸企业情况调研,帮助企业认真分析各种检验检疫通关模式的利弊,“量身定做”转运通关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企业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在“一体化”联合执法把关与“快速通关”之间形成最佳结合,为扩大滨海新区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大通关”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湖南局
优化通关环境 服务外贸发展
湖南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龙新平
2010年,湖南将从六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提升通关效率,为推动湖南富民强省进程和“两型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实现监管服务全面覆盖。合理配置检验检疫监管资源,延伸监管服务链条,向未设立检验检疫分支机构的“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全国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湖南新型高科技产业集中区域和特殊监管区域派出临时工作组,配备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消除监管服务盲区,便利当地企业通关。
二是提供全天候预约通关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向社会公布24小时值守的报检联系电话,随时联系开展报检、检验、检疫、检测等工作。对活大猪、水产等鲜活产品,出入境快件,省级以上重点工程进口物资实行24小时预约报检,及时通关放行。
三是提升进出口商品检测速度。加大检测设备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不断缩短检验周期。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机构等的合作,积极推进茶叶、陶瓷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湖南出口产品、特别是杂交稻种、烟花爆竹等特色产品提供优质快速的检测服务。
四是完善集中验放通关模式。积极支持湖南供港澳农产品集中验放场建设,加强规划设计指导,探索联合监管模式,促进输港澳农产品快验快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浏阳、醴陵出口烟花集中监装工作,实行“产地检验、集中监装、口岸快速验放”模式。大力推进集装集运模式,缩短通关时间,促进湖南重点优势产品出口。
五是落实重点企业帮扶措施。继续推行重点行业、企业“一对一”帮扶措施,发挥职能优势,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自检自控能力。加大普惠制和自贸区等优惠政策宣传力度,指导和帮助出口企业充分享受关税减免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分类管理工作,鼓励企业申请获得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通关便利待遇。
六是促进区域通关无缝对接。加强合作联动机制建设,完善检贸等部门层级联系协作机制,主动沟通联络,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加强与口岸局的联系合作,主动对接,在出口商品“产地检验、口岸放行”协作机制基础上,积极推进跨区域口岸“大通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