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摆脱信贷依赖或成关键
2010-01-06 13:51300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业务主要以公司信贷为主,10%的资本充足率并不能带来足够的保障,潜在的风险仍令人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业务主要以公司信贷为主,10%的资本充足率并不能带来足够的保障,潜在的风险仍令人担忧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要完全恢复并保持健康发展还面临很大的挑战,银行业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有清醒认识并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众多挑战之中,银行业如何摆脱信贷“依赖症”,防止去年快速放贷而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将是2010年银行业面临的一大考验。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层近期持续表达出对信贷结构调整及风险的关切下,第四季度信贷规模已开始出现拐点。
天量信贷难担结构调整重任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新的一年要坚守风险底线,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有效维护银行业体系安全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显然,监管层在银行业去年取得的成绩同时,居安思危,今年对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9年银行业的快速巨额放贷,显然也将成为监管层持续关注的重点。
2009年信贷投放已“收官”,市场普遍预期2009年12月的人民币信贷增量超过3000亿元,甚至有观点称会达到5000亿元。若按2009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量约为10万亿左右计算,这较2008年信贷总量的4.23万亿增长约136%,增幅达到近年最高值。一方面,信贷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中国在金融危机时期下的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新增信贷的过大、过快增长,也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国能够在2009年完成GDP增长8%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银行信贷投放的巨大数量,近10万亿元的贷款,通过投放到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和主要工业产业,进而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但是,大量的新增信贷,也造成了各大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度告急,埋下了潜在的风险。”第六届中国(银联信)银行业年会组委会主任、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告诉记者,这种依靠银行信贷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久,而且对银行业的损害极大。
符文忠介绍说,这种损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快速增长的信贷总量带来的银行资产质量风险,二是过量信贷投放造成的银行业务结构优化停滞不前。
记者了解到,虽然银行收益受中间业务增速的下滑和股市萎靡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从银行角度来看,缺乏创新、单调的中间业务模式,仍旧是其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国内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尚存不足,信贷业务仍是绝大多数银行赖以生存的盈利来源。
符文忠担忧地对记者说,“虽然这种情况短期内并不会对国内银行业有太大影响,但无疑滞缓了其发展脚步,以眼前利益换取未来发展,信贷‘依赖症’难以摆脱。”
资本充足率捉襟见肘
从2009年上半年的天量贷款开始,国内银行业就一直受困于资本充足率带来的巨大压力。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内各大银行普遍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的现象,急速扩张中的城商行尤其严重,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一度逼近了8%的红线。
与信贷猛增相对应的是,银行在吸储上遇到了重重困难。据统计,2009年以来,存款增长速度远低于贷款增长速度,并且活期存款数量较多,这直接影响到了银行的资金运转,小银行更加是捉襟见肘,吸储大战始终没有停止。
“2010年银行业将面临近年来少有的融资困境,尽管2010年计划信贷投放量较2009年有了两成多的降幅,但仍旧是各大银行的一个沉重负担。”第六届银行业年会专家组成员丛艳表示,和国外银行相比,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并不低,大多在10%以上,高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但是,国内银行的业务主要以公司信贷为主,这种业务结构和10万亿的天量贷款下,10%的资本充足率并不能带来足够的保障,潜在的风险仍旧令人担忧。
然而,尽管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但就中国目前现有的企业融资渠道来看,直接融资仍未能成为主要融资手段,尤其是在2009年的宽松信贷环境下,直接融资占比直线下滑。
符文忠认为,“银行业的沉重负担一方面来源经济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业务结构的单一,银行业在肩负拉动经济增长重任的同时,在愈演愈烈的规模竞争下,造成了信贷天量增长的局面,继而为自身今后的经营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导致中国银行业大量坏账的历史并非没有重演的可能。”
银行快速放贷开始“退潮”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冲击,各家银行均开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年将突破9.5万亿大关。尽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地助推我国经济特别是银行业的增长,但国内银行超常规放贷以及贷款流向正被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
早在去年7月份,银监会先后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力图以受托支付方式遏制银行“重贷前、轻贷中贷后”以及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风险。随着上述规定的陆续出台,各家银行信贷脚步也开始“由急转缓”。
纵观2009年全年信贷增速,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信贷增量自下半年起已开始呈几何级递减态势。2009年第三季度,信贷增量已由第二季度的2.78万亿元减半至不到1.30万亿。
从数据上看,2009年10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已是低于市场预期。由于9月份新增贷款季末冲高,透支了一部分贷款额度,加之国庆长假的因素,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530 亿元,创2009年以来最低。2009年11月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948亿,再次延续了前一个月的低速增长,信贷增速回落将是不争的事实。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要完全恢复并保持健康发展还面临很大的挑战,银行业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有清醒认识并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众多挑战之中,银行业如何摆脱信贷“依赖症”,防止去年快速放贷而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将是2010年银行业面临的一大考验。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层近期持续表达出对信贷结构调整及风险的关切下,第四季度信贷规模已开始出现拐点。
天量信贷难担结构调整重任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新的一年要坚守风险底线,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有效维护银行业体系安全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显然,监管层在银行业去年取得的成绩同时,居安思危,今年对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9年银行业的快速巨额放贷,显然也将成为监管层持续关注的重点。
2009年信贷投放已“收官”,市场普遍预期2009年12月的人民币信贷增量超过3000亿元,甚至有观点称会达到5000亿元。若按2009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量约为10万亿左右计算,这较2008年信贷总量的4.23万亿增长约136%,增幅达到近年最高值。一方面,信贷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中国在金融危机时期下的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新增信贷的过大、过快增长,也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国能够在2009年完成GDP增长8%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银行信贷投放的巨大数量,近10万亿元的贷款,通过投放到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和主要工业产业,进而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但是,大量的新增信贷,也造成了各大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度告急,埋下了潜在的风险。”第六届中国(银联信)银行业年会组委会主任、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告诉记者,这种依靠银行信贷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久,而且对银行业的损害极大。
符文忠介绍说,这种损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快速增长的信贷总量带来的银行资产质量风险,二是过量信贷投放造成的银行业务结构优化停滞不前。
记者了解到,虽然银行收益受中间业务增速的下滑和股市萎靡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从银行角度来看,缺乏创新、单调的中间业务模式,仍旧是其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国内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尚存不足,信贷业务仍是绝大多数银行赖以生存的盈利来源。
符文忠担忧地对记者说,“虽然这种情况短期内并不会对国内银行业有太大影响,但无疑滞缓了其发展脚步,以眼前利益换取未来发展,信贷‘依赖症’难以摆脱。”
资本充足率捉襟见肘
从2009年上半年的天量贷款开始,国内银行业就一直受困于资本充足率带来的巨大压力。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内各大银行普遍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的现象,急速扩张中的城商行尤其严重,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一度逼近了8%的红线。
与信贷猛增相对应的是,银行在吸储上遇到了重重困难。据统计,2009年以来,存款增长速度远低于贷款增长速度,并且活期存款数量较多,这直接影响到了银行的资金运转,小银行更加是捉襟见肘,吸储大战始终没有停止。
“2010年银行业将面临近年来少有的融资困境,尽管2010年计划信贷投放量较2009年有了两成多的降幅,但仍旧是各大银行的一个沉重负担。”第六届银行业年会专家组成员丛艳表示,和国外银行相比,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并不低,大多在10%以上,高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但是,国内银行的业务主要以公司信贷为主,这种业务结构和10万亿的天量贷款下,10%的资本充足率并不能带来足够的保障,潜在的风险仍旧令人担忧。
然而,尽管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但就中国目前现有的企业融资渠道来看,直接融资仍未能成为主要融资手段,尤其是在2009年的宽松信贷环境下,直接融资占比直线下滑。
符文忠认为,“银行业的沉重负担一方面来源经济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业务结构的单一,银行业在肩负拉动经济增长重任的同时,在愈演愈烈的规模竞争下,造成了信贷天量增长的局面,继而为自身今后的经营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导致中国银行业大量坏账的历史并非没有重演的可能。”
银行快速放贷开始“退潮”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冲击,各家银行均开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年将突破9.5万亿大关。尽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地助推我国经济特别是银行业的增长,但国内银行超常规放贷以及贷款流向正被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
早在去年7月份,银监会先后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力图以受托支付方式遏制银行“重贷前、轻贷中贷后”以及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风险。随着上述规定的陆续出台,各家银行信贷脚步也开始“由急转缓”。
纵观2009年全年信贷增速,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信贷增量自下半年起已开始呈几何级递减态势。2009年第三季度,信贷增量已由第二季度的2.78万亿元减半至不到1.30万亿。
从数据上看,2009年10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已是低于市场预期。由于9月份新增贷款季末冲高,透支了一部分贷款额度,加之国庆长假的因素,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530 亿元,创2009年以来最低。2009年11月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948亿,再次延续了前一个月的低速增长,信贷增速回落将是不争的事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