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湖北内外贸协调发展的思考
内外贸是色彩纷呈的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内外贸是色彩纷呈的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视差距“弯道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内外贸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改变了湖北经济的面貌。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是湖北历史上经济和内外贸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30年发展成绩超过过去百年的发展之和。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计算,如不考虑通胀因素,从1978年至2008年,湖北国内生产总值从151亿元增加到11300亿元,增长了75倍;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2亿元增加到4966亿元,增长了80倍。湖北省1987年进出口总额仅11.12亿美元,2008年达到205.7亿美元,20年增长了18.5倍。
如果撇开具体数据,观察湖北30年来城乡面貌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一系列鲜活的例证。1978年,湖北没有一条高速公路,2009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200公里,高等级公路直达各县市,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1978年广大农民买不起自行车,而今天许多农民群众拥有了摩托车,部分农民拥有了农用汽车和轿车。1978年湖北省仅有1座长江大桥,而今天湖北境内已有长江大桥17座。今天湖北多数家庭拥有彩电、音响、微波炉、热水器、手机、VD等,这在1978年是无法想象的。
成绩面前,必须正视差距。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湖北内外贸发展步伐相对较慢。改革开放之前,湖北的经济基础略好于浙江和山东,经济总量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差无几。但今天湖北经济不仅远落后于广东、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而且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经济增长速度看,1979年至2007年,湖北省经济年均增长9.3%,低于广东(13.1%)3.8个百分点、浙江(12.7%)3.4个百分点、福建(12.4%)3.1个百分点,山东(11.7%)2.4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0.5个百分点。
湖北内外贸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尤其显著。2008年湖北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5.82亿元,仅相当于广东(12772.21亿元)的38.9%、山东(10381.2亿元)的47.8%、浙江(7441.7亿元)的66.7%。2008年湖北进出口总额为205.7亿美元,仅相当于广东省(6832.61亿美元)的3%,浙江(2111.5亿美元)的9.7%,山东(1581.4亿美元)的13%。
当然,由于人口规模、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上述部分数据不具备可比性。但总体看,湖北经济和内外贸发展确实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今年,湖北实现了一些“弯道超越”的目标,但仍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左右有强兵的局面,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面临的紧迫课题。
制约发展最主要的障碍
毫无疑问,产生上述差距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目前理论界对这些原因的分析研究还很不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角度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如思想观念、地理位置、政策影响、人文环境、历史因素等等,如从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固定资产投资获得了较快发展,已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内外贸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协调,是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障碍。
首先,湖北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长期以来,由于进出口规模有限和结构不够优化,出进口都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即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之间并没有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进出口并没有很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总体而言,湖北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不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限,从而造成企业出口只带来创汇的增长,而创利有限。湖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影响了对省内企业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从对外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都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而湖北的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一直徘徊在25%左右,比重最高的2002年也只有27.04%。加工贸易发展滞后是造成对外贸易规模较小的重要原因。
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他们认为,从短期来看,湖北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明湖北经济增长存在巨大潜力。从长期来看,湖北GDP与进出口之间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即年出口额每变动1个百分点,GDP将变动0.41个百分点;进口额每变动1个百分点,GDP将变动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
其次,湖北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有关学者最近研究提出,湖北外贸依存度、经济开放度、国际投资开放度均明显偏低。自1993年起,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处于100%以上,而1997年以来湖北省的外贸依存度一直维持在6%-9%之间。据测算,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和经济开放度约是湖北的15倍左右,国际投资依存度约为湖北的5.5倍。因此,可以认为,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是湖北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原因。
第三,湖北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导致国内消费增长乏力。
近年来,湖北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调查,1985年,湖北省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值差距仅为35元,2001年差距扩大到1000元以上。2008年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3元,与全国平均值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到2628元。有关学者研究提出,湖北省工资占GDP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16.4%下降到2006年的10%。尽管有消费环境、消费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才是制约湖北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原因。
第四,湖北内外贸发展比例不平衡,发展不够协调。
外贸和内贸之比能较好地反映内外贸协调发展的程度。长期以来,湖北省外贸发展相对滞后,内贸发展相对较快,结果造成外贸和内贸之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2006年,全国外贸和内贸之比为161%,2007年为179%。2006年湖北外贸发展较快,外贸和内贸之比也仅为22.6%,2007年略有降低,为21.7%。这说明,湖北省外贸和内贸发展协调程度较低,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问题较为突出。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湖北内贸(消费)将进一步保持平稳增长,如果外贸发展速度不能有效提高,内外贸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会加剧,从而进一步制约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促进内外贸协调发展,为经济跨越式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借鉴沿海省市和国外经验,大力提高湖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湖北省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是其他许多经济矛盾和困难的主要原因所在。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应创新理念,开动脑筋,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高湖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其次应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优化湖北投资环境,这是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其三应认真吸收和借鉴广东、浙江等省以及韩国等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经验,为湖北所用;其四应充分发挥湖北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形成后发态势。
第二,以高科技产业为依托,稳步扩大湖北进出口贸易、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
应按照未来发展规划,以武汉为中心,支持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消费类电子和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黄冈、鄂州、黄石、荆州等周边城市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可发展成为武汉制造业的下游产业基地,也可承接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制造业的梯度转移。
第三,采取综合性措施促进湖北内贸继续稳步发展。
应通过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使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就业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的可靠保证,应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在市场准入、融资政策等方面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医疗、就业保险,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等。应通过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阻碍内需增长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湖北内外贸协调健康发展,不断为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动力。
作者系中国进出口银行经济研究部副总经理、研究员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