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提速
本报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今年7月在港推出以来,交投并不活跃。上周四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率团访港,与香港金管局及银行公会会谈时谈及人民币在离岸市场(香港)的运作应该与其他货币一样。
证券时报记者 孙 媛
本报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今年7月在港推出以来,交投并不活跃。上周四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率团访港,与香港金管局及银行公会会谈时谈及人民币在离岸市场(香港)的运作应该与其他货币一样。不少人士认为,应尽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王冬胜指出,上周四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和银行公会进行逾一小时的会面,主要讨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扩展问题。“人民币在离岸中心的运作方式和尺度,应该与其他货币在香港的运作一样。”王冬胜引述央行方面意见时称。王冬胜上周初曾表示,内地监管机构对这项业务的发展进度并不满意,已成立专责部门研究扩大业务范围。
根据中银香港提供的数字,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以来,至12月初在港完成的137宗交易,涉及金额共3.2亿元人民币。与两地贸易额比较,相差甚远。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上周五表示,要实现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必须增加人民币的投资管道,比如滞留境外的人民币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方式用于贸易结算;稳步拓展境外人民币到内地市场投资的管道,包括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外国央行作为合格投资者(QFII)投资于债券市场等;让香港成为境外人民币筹资和投资的离岸市场。
前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上周五也指出,人民币业务在香港的限制应予放宽,同时应该废除对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限制。他还称,香港已是对内地有兴趣的国际资金的汇集地,外地投资者与集资者都希望在香港分别与内地集资者和投资者碰头,进行国际层面的资金融通。
他强调,有关的建议并不存在将港元边缘化的风险。因为香港本土经济活动,可以继续沿用香港法定货币进行。至于国际活动,特别是与内地有关的,可由参与者按自己需要自行选用货币。相反,在香港进行的庞大国际金融活动,如能选择港元以外币作为计价、交易、结算和支付单位,可提升港元汇价的稳定性。任志刚相信,若人民币持续升值,二十年后以同币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应可接近或追上美国或欧盟区。他建议尽快发展、强化及开放以人民币为交易单位的境内外金融体系,为国际层面的资金融通提供便利,以及在境内外建立先进的人民币和跨货币的金融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