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规范银信合作 银行“卖贷款”被封杀
继上月底财政部紧急“亮剑”政信合作理财产品后,银监会的一纸文件让市场再一次把目光聚焦信托界。
继上月底财政部紧急“亮剑”政信合作理财产品后,银监会的一纸文件让市场再一次把目光聚焦信托界。
日前,银监会向信托公司下发《关于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讨论稿)》(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信托公司不得将银行理财对接的信托资金用于投资理财资金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
“这相当于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和理财资金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一位信托公司高管指出,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过程中发挥着“通道作用”,一旦《通知》正式实施,则意味着通过借助理财产品来腾挪信贷资产的通道被监管层堵死,而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数量或许会锐减。
“卖贷款”之路被堵
上述信托业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银监会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对于银信合作这项业务模式曾多次进行窗口指导,“类似这样的讨论稿一直都在向相关负责人征求意见,都记不清这是第几个版本了。”
信贷类理财产品的运作原理是商业银行将其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公司转化为理财产品向客户发售,银行通过发行这类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信托的方式,专项用于替换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或向企业新发放贷款。
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新增信贷加强控制,今年第三季度以来新增贷款总体出现急剧下降,很多银行放贷冲动受到抑制,由于市场资金需求仍然旺盛,使得银行转而求助于信贷类理财产品。
“信贷类理财产品能将现有银行存量信贷资产和新增贷款或信托融资项目通过信托平台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出去,给新增贷款腾出规模空间。”华润信托某资深信托业务人士指出。
上述人士指出,目前银行发行的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门槛往往不高,不少投资者意识不到风险会争相抢购该类产品,一旦信贷资产出现风险,对银行和信托公司都会造成很大冲击。
他分析说,商业银行今年以来的放贷冲动导致资本充足率告急,由于通过信贷类产品将风险资产由表内转到表外,使表内风险资产减少。“但实事上,风险不仅隐性存在,还导致监管层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加难以控制。”
普益财富信托研究所研究员赵杨指出,银行设计这类产品的重要动机是规避信贷政策,很多银行通过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来规避资本充足率下降对放贷能力的约束。
“银监会希望通过对这类业务的限制,使银信合作业务成为真正的理财业务,而不是规避政策的工具。”赵杨分析说。
信贷类信托产品或锐减
上述信托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如果按照这份讨论稿的要求严格实施,将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造成严重打击,今后的发行数量可能会急剧减少。
纵观今年银行理财市场,该类产品绝对算得上是独领风骚的 “香饽饽”,目前该类理财产品发行量几乎占了市场的一半份额。
普益财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到期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数为2336款,与2008年全年到期的1015款产品相比,增加了一倍。同时,各家银行目前推出的理财产品中,有60%以上的产品是信贷类理财产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该讨论稿的相关规定或导致信贷类理财产品被叫停。对此,信托研究员赵杨表示,银信合作业务作为信托公司的 “重头戏”之一,不会简单地“一刀切”。
“银监会此就前出台过多份相关文件,从《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等文件看,银监会对这类业务的态度是规范,而不是叫停。”
对于银信合作业务,银监会还拟提出另外几个方面的限制:首先,信托公司作为信托项目的资产管理机构,应亲自履行管理职责,禁止将资产管理职能转交给银行或第三方;如出现信托文件约定的特殊事项由需要将部分信托管理事务委托他人的,信托公司应当于签订相关委托协议前十个工作日向监管部门报告。
对此,赵杨表示,监管层是希望银信合作产品能够成为真正的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理财业务,并由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理财资金。
据悉,银监会曾下发如《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多份文件进行规范,《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信托公司证券业务操作指引》等文件也强调了信托公司应自主管理信托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