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保护迫在眉睫
近年来外资药企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同时,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洋中药”返销中国市场,赚取巨大利润。这无疑敲响了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
目前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这对在中医药方面拥有大量独特资源的中国而言,是绝好的机遇。
然而,近年来外资药企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同时,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洋中药”返销中国市场,赚取巨大利润。这无疑敲响了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
外资觊觎中药市场
近日,刚刚上任的诺华中国非处方药(OTC)部门总裁江华在广州高调宣布,未来诺华将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中草药,并将有条件并购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本土药企。
其实,觊觎中药以及中国医药市场的不仅仅是诺华,众多的外资药企对于中药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80多家公司和40多个研究机构正在从事天然药物的新药开发。
美国已开始进行中药复方与制剂的临床试验,德国则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亦看好中药。
过去数年来,外资中药企业正悄悄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国的中药市场,并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内地。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递增。而作为草药大国的中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有1亿美元左右,占其中的3%至5%左右。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中国中成药市场的进口量已远远超过出口量,这种势头还在不断加强。
在日本,中药生产原料75%从中国进口。日本一家中药企业以中国中成药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到中国。
美国人利用手中8项中药材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上,大把大把地收银子;而作为薄荷之乡的中国,只能靠着薄荷藕、薄荷茶水赚一点小钱。
曾任美国总统府顾问、美国参议院核心成员的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和名医张绪通博士曾对媒体说:“西方国家的决策者们认为,以中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把‘中医药国际化’看成一场对中国的商战。”
外资疯抢中药配方
业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瞄上的不仅是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还有中药国自身的科技研发存在的优势和漏洞,更重要的则是盯上中药缺少“专利”这一天然屏障。
自1985年以来,中国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始终未见明显增长,一直徘徊在1700件左右。迄今为止包括华佗再造丸在内的5个国家一级保密处方,无一有专利。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洋专利”已经占中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
近几年来,已有来自10个国家的40个植物药品种在中国注册成功,而中国却无一例植物药品种在海外正式注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让人心酸的悲哀。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其疗效,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并且很多中药都是作为秘方存在,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却说不清楚。另一方面,中药尚待标准化,这是打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阻力之一。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中药配方大量流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传统医药企业的重要难题。
守住防线刻不容缓
近年来,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其结果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被外商以低价掠走。
同时,国外企业利用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产品返销中国市场,或者通过侵权赔偿打垮中国企业。国外众多的医药企业就是通过无偿侵占中药方剂资源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土中药”很难抵御“洋中药”的冲击,中国在中药市场上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民族中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弄不好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知识产权无疑是民族中药产业面对挑战时必须紧紧抓住的利器,这已成为共识。目前中国中药界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专利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钟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