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价格两个月上涨五成
“味精涨价?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听到近期味精价格暴涨,很多人满脸狐疑。
“现在拿货紧张得很哪!现在每吨已经涨到一万二,估计还得涨,至少要到一万五。”莲花味精广州办事处的王经理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腔对记者说到。
从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味精价格就一直保持在7000元至8000元一吨的价位,但到了9月份以后,味精价格便一路飙升。根据中国发酵信息网11月17日提供的各地味精出厂价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味精价格已经上涨到11700元至12000元。短短两个多月涨幅超过50%。
成本推动有限
味精作为日常调味品,需求变化幅度按常理并不会剧烈波动,那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价格的飞涨?成本推动还是供应的问题?
国内目前三大味精生产巨头均已上市,香港上市的阜丰集团、内地的莲花味精以及正准备通过五洲明珠借壳上市的梅花集团,按照这几家提供的公开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到,玉米在味精原材料成本中的比重接近50%。玉米价格今年一季度由于受金融危机的短期影响达到了1400元/吨左右的低位,虽然目前又涨回到1700元/吨左右,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并没有涨多少,而去年的味精价格同样徘徊在7000元每吨。显然成本推动并不能解释目前味精的涨价。
如果不是成本推动型的涨价,还有一个疑问无法解释,就是供货短缺。“如果说有人囤货,也不符合常理,往年到年前都有经销商囤一些货,但对价格的影响幅度非常小。波动也就几百块而已。”广州一位常年从事调料品批发的谢先生向记者分析道。
供应减少是真
在香港上市的阜丰集团股价从年初的0.21港元涨到昨日3.9港元,涨幅接近20倍。在第一上海证券的一份公司研究报告中称,经过一轮价格竞争之后,到2008年下半年,全国的味精生产企业少了20多家,还剩下20家。目前实际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上的有阜丰集团(28万吨)、梅花(35万吨)和莲花(22万吨)3家;3家合计产能约占行业总实际产能的50%。并称这三家将是未来行业调整的主导者。
汇总中国发酵信息网提供的一些信息显示,导致国内味精厂家剧减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长期的低价竞争,导致很多小厂难以维持,亏损退出。二是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今年国家加大了对食品添加剂企业的监管,很多不合格的小厂被迫关门。今年年初国家工商部门曾对味精生产企业抽查,结果有50%的产品不合格。三是味精生产污染较重,随着国内环保力度增加,也使很多小厂退出市场。不仅小厂环保压力巨大,梅花集团霸州15万吨味精生产基地今年5月同样因为环保问题而停产整顿。
国内味精供应减少,国外环保更严,日本和韩国的生产企业也在最近几年纷纷关闭设在本土的味精厂。主要的味精生产企业台湾味丹集团由于排污不达标自去年下半年被迫关闭了越南的味精生产企业,迄今尚未复产。
价格回归价值?
在味精价格没有涨价之前,毛利率一般维持在15%左右。但按目前12000元的市场价,在成本没有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毛利率有望超过60%。以阜丰集团为例,按公司28万吨味精年产能计算,味精价格从7000元涨到12000元,每年的销售收入就将增加14亿元,新增净利润至少在10亿元以上,阜丰集团2008年全年味精销售额只有20亿元。
“其实目前的价位并不是历史新高,味精价格在几年之前就是15000元,但由于过去几年很多小厂恶性低价竞争,才导致了价格一路下滑。如果国内能坚持目前的环保监管力度以及质量监察强度,我估计味精价格维持在12000元以上并不成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味精价格的上涨,属于理性的价值回归。
中国发酵信息网提供的一份报告则表示,在国际上,日本生产的味精价格一直是国内价格的3倍以上。导致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产品的鱼龙混杂,影响了整体声誉。如果国内能加强监管并提高质量水平,国内价格与国际接轨并不是没有可能。
实际上味精价格上涨的一幕,在呈味核苷酸二钠上先有表现。作为食品增鲜剂,呈味核苷酸二钠被称为“高端味精”,在食品工业中一般与味精同时使用。今年以来呈味核苷酸二钠的价格由每吨8万-9万元上涨到现在的17万元。受涨价因素引导,主产呈味核苷酸二钠的星湖科技股价由9月份的6.1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12.15元。
而据星湖科技介绍,环保压力,国内外减产,国内加强监管,同样是呈味核苷酸二钠涨价的原因。(记者 王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