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剖析与破解思路
新余农村合作银行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自2006年挂牌以来,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每年累计发放贷款均在15亿元以上,年均增速30%,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为深入了解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情况,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近期我们对新余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新余农村合作银行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自2006年挂牌以来,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每年累计发放贷款均在15亿元以上,年均增速30%,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为深入了解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情况,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近期我们对新余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中小企业融资基本情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市现有各类中小企业3092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8%,就业职工150877人,占53.9%。2008年1~9月全市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1亿元,税金15.7亿元,分别占到全部企业的51%、38%;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4.6%。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增加收入、开辟税源、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起着重要作用。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有关部门和企业反映当前新余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效信贷投入不足。近期,市中小企业局组织人员对经济开发区企业当前的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抽样调查了46家重点企业,涉及新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及纺织等八个主要行业。从调查结果看,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仍然很大。统计显示,到9月底,所抽查的46家企业共需资金30亿元,其中对项目贷款的需求额达到20亿元,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额为10亿元。今年以来,获银行贷款的仅有1家,贷款额为8000万元,只占全部资金需求额的2.7%。获得担保机构担保意向的企业7家,占企业总数的15%。其实,经济开发区企业的资金情况,是全市中小企业资金情况的一个缩影。据调查,有60%以上中小企业为零贷款,其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仅为38%,贷款余额只占五分之一。在现有中小企业贷款中,新余农村合作银行的投放占全部贷款的80%以上。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剖析
当前,新余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然狭窄,一是自筹资金。二是银行借款。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主要由业主、创业团队成员及其家庭提供,或来自亲戚朋友的借款。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追加扩张投资时,也是大量依靠内部渠道或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银行有效信贷支持不足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原因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太窄,过分依赖信贷支持。二是中小企业经营信息统计不真实、不科学,不能为金融机构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提供监控和提示依据。三是一些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信誉不是太高,贷款本金难以如约偿还,这是金融机构不愿发放贷款的关键。四是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担保抵押。五是一些中小企业经营随意性很大,业务稳定性较差,投机性和经营风险高,贷款挤占挪用现象突出,给金融机构资产造成威胁。
(二)金融机构的原因
一是基层银行落实中央政策远远没有到位。大多数基层银行没有设立中小企业融资的专营机构。二是严格的抵押担保贷款方式成了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以逾越的门槛。银行过多考虑自身的风险、利润,贷款的条件更加严格。三是统一的评级标准将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信用等级评定是企业取得银行融资的通行证,只有符合信用等级要求的企业才可能得到银行融资支持。因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成长期,资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治理不规范等因素,按统一的评定标准很难达到等级要求,大多数中小企业因此被拒之门外。四是贷款审批程序繁琐,难于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一笔完整的信贷业务需要经过申请、评级、授信、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贷款发放等多个环节,流程复杂,耗时较长,不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要“短、频、快”的特点。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破解思路
当前,银行应创新工作思路,对有市场、有效益、讲信用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要积极给予资金支持,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银行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加快拓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市场,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行有关要求,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改善和调整客户结构和收益结构,提高融资价格话语权,分散信贷风险必要途径,更是抢占未来信贷业务的制高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
(二)创新信贷政策。根据中小企业的特性,制定专门的客户评价标准和准入范围。在对中小企业评级、授信中适当减少财务指标因素分值,增加非财务指标分值。突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品行,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企业销售货款归行率,企业日均存款额,销售纳税额,企业工资水平,用水用电、物料消耗等方面的考察,尽量避开可能失真的企业报表,准确把握住企业经营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使具有发展潜力、老实守信的中小企业能更好地融通资金和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实现银企共赢。
(三)优化业务流程。一方面,开辟信贷绿色通道。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点,应以客户为中心,按照客户的需求,在上级行授权和流程大框架内,积极推行“三个前移”。一是调查前移。授信审批人员与中小企业营销人员同步到企业实地调查。二是审核前移。实行中小企业一站式审查制,即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由一名授信审批人员完成对一户企业调查、评级、授信的所有流程。三是审批前移。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实行“双签制”,直接由有权人联合签批,真正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实行可循环信用。企业合理资金需要可一次审批,多次使用,减少审批频率,提高工作效率。中小企业融资如有合法有效、且易于变现抵(质)押物作担保的,可以免评级提供信贷支持,突破“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规定,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急、频、小”的需要。
(四)健全考核制度。一是改变以往对信贷业务实行统一的考核制度。根据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薄弱,设备和技术缺乏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等特点,研究制订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考核办法,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健康发展。二是合理确定小企业贷款责任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要依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业务情况设立合理的不同于大客户、大企业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建立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在考核整体质量和综合回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追究或免除有关当事人的相应责任,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客户经理)主动拓展中小企业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提升服务手段。根据中小企业“散、小、多”,资金需求、服务需求多样性的特点,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手段,区别不同企业实行差别化服务。量体裁衣,创新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增加中小企业通过票据市场融资的机会,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多样性的需求。完善客户经理制,加强客户经理培训,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素质,增强客户经理对中小企业的分析判定能力,准确捕捉客户需求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灵活、快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六)注重自身建设。其一,中小企业应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保会计账目完整,财务信息透明,使企业在硬件上符合银行放贷条件。其二,中小企业要不断加大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工艺水平,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以绩优项目和优异绩效吸引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增强金融部门信贷资金投放的信心。其三,中小企业应注重改善资本结构,充分利用内源融资成本低、风险小的优点,强化企业的自我累积机制。其四,中小企业还应强化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努力培育“双赢”的银企关系,平衡与协调银行的资金出口与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使资金资源得到最合理的有效配置。中小企业通过改善和加强获取资金途径——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条件,来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