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成为“资金洼地”

2009-11-12 11:39528

随着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为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不仅彻底甩掉了“高风险”金融区域的帽子,而且成为金融机构的新宠,形成了新时期资本“闯关东”的热潮。

  随着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为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不仅彻底甩掉了“高风险”金融区域的帽子,而且成为金融机构的新宠,形成了新时期资本“闯关东”的热潮。

  甩掉“高风险区”帽子 资金洼地效应初显

  今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将在两年内向沈阳提供500亿元贷款,将在一年内向黑龙江省投放400亿元、480亿元不等的贷款。3月,沈阳东药集团等12家企业还与辽宁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了1000多亿元的银团贷款协议。银行资金的快速大量注入,证明东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资金洼地效应初显。

  数据显示,2006年-2008年,东北地区贷款增速逐年加快,分别达到11.4%、11.8%和18.2%。2008年,在全国经济出现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东北三省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3549亿元,新增贷款额和贷款增速均创历史新高,而且贷款增速第一次超过了全国增速,也第一次超过地区GDP增速。今年前十个月,东北三省贷款增速依然可观。历史遗留金融风险基本得到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降”。到2008年末,东北三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最高峰时期减少了3000多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30个百分点以上。许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降至5%以下,达到或接近全国水平。逐步形成了良性的银、政、企关系。地方政府对金融的直接行政干预明显减少,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企业也越来越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逃废银行债的行为基本得到遏制。

  东北地区对金融资源的竞争力提升。目前,已有25家外资银行进驻辽宁,总数在全国排名第4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东;十余家海内外知名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到哈尔滨设立分行、办事处或营业网点。多数中资银行改变了以往针对东北地区“增存限贷”政策。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4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沈阳市利用外资总量和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东北曾为金融生态环境恶化付出沉重代价

  东北地区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机制的影响和束缚,但不能忽视的是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令整体经济雪上加霜。

  盘点前几年东北三省的金融数据,可以总结出“两多一高一少”。“一高”是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全国最高。2004年,辽宁、黑龙江、吉林金融资产质量列全国31个省区市最后三名,其中,黑龙江、吉林的不良贷款率比浙江、上海、北京高10倍以上。“两多”首先是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较多。据辽宁省银行同业协会调查,1999年到2003年3月末全省有8851户企业逃废银行贷款,金额高达356.3亿元。其次是政府对金融的行政干预较多,经常对金融机构进行“点贷”,甚至要求金融机构支持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高风险企业和项目。“一少”则是对金融债权的司法保护乏力,金融机构维权困难。2004年,东北三省银行维权案件胜诉率96.8%,但执结率只有44.3%,债权回收率仅33.3%。

  由于金融生态环境差,东北地区付出了沉重代价。一方面,金融机构自身经营困难,金融风险隐患多。1999年-2003年间,东北三省金融机构累计亏损近600亿元;有10多家金融机构先后爆发支付危机,一些机构被迫破产清算和关闭。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全国性银行都把东北列为限制投入的高风险地区,他们在东北的分支机构信贷管理权限被严格压缩限制,导致东北三省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紧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打破金融与经济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成为东北地区突破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多方合力共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多方合力共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已成为东北三省政府的共识,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央行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

  金融生态环境好起来,首先要打造诚信政府形象。东北三省各级政府综合运用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帮助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并以补贴、资产置换等多种形式减轻地方金融机构历史包袱,促进金融机构改善资产质量。通过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免抵押担保费率、加强金融债权保护等多项措施,大力促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改善。辽宁省法院系统着力解决了金融机构胜诉案件“执行难”问题。吉林省开展了治理整顿金融债权问题专项活动。黑龙江省多次曝光逃废债企业和欠款公职人员。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则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协助东北三省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开展创建金融生态城市试点和金融生态商务示范区试点。建立持续动态的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评定机制,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建立和完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在辽宁省完成85家中资银行外汇业务合规经营诚信等级评价工作。

  有关学者建议,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并非一日之功,东北三省政府应继续加强打造“诚信政府”形象,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不良资产处置、清收不良贷款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重视民间金融出现的新苗头、新问题,从源头抓好金融风险防范。人民银行宜加快完善以征信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开展信用评级,积极引导、规范和培育社会中介服务市场;以守信激励、失信约束为原则引导信贷供给,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推动东北地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座谈会

2024-11-13 11:33
15553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的融资支持

2024-10-31 14:46
74067

四川: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便捷融资

2024-10-30 11:32
62660

生态环境部:严防风电光伏退役设施失管失控

2024-10-23 11:44
54482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CIDF50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2024-10-22 21:00
155642

中银协报告:截至2023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55.20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3.23%

2024-10-21 14:52
6079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