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的最佳研发管理实践
到底中国的企业以什么样的规律及方式来完成研发能力的提升,研发管理如何成为不是制约公司发展瓶颈?
当今企业的竞争已变的越来越来激烈,从IT产业到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无一幸免。在这样高度竞争社会里,如何保持企业在本行业的领先水平,唯有在不断的原创技术创新过程基础上,不断在产品的成本、上市速度、技术性能、质量方面不断的螺环式上升,从而适应竞争的需要。而这种竞争也将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同,不断推动着流程、组织形态、研发方法及IT平台来适应企业的动态变化,这种互动,将一直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当哪一天,我们忽视了这种互动,企业的危机将很快到来。
产品的成本、上市速度、技术性能、质量是企业管理永远关心的话题,而这种外部竞争力体现,是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形式,为了打造这种竞争力,需要公司的所有核心流程及支撑流程的部门去参与。这所有部门里对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大就是是研发部门,所以说研发部门一定是公司的核心。而纵观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都积累有限,因此研发管理中借鉴的经验比较少,而这时靠企业自己摸索,进展往往比较慢。但是随着企业快速的成长,研发工作愈来愈变成公司的短板,如果这根短木板不加强,将一直制约公司的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到至今,中国的企业在管理方面一直探索,尤其是研发管理方面,这方面比较有代表的是华为公司,从华为的研发实践来看,我认为应划分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其为“简单的产品开发”,第二阶段称其为“集成产品开发”,第三阶段称其为“价值链产品开发”。
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6年):简单的产品开发
特点:市场为主,研发为辅
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抓机会,在机会的牵引下,研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产品占领市场,这也是这一阶段的研发主旋律。这个时期特点是有些产品做的好,有些产品做的不好,普遍是产品的返修率比较高,在公司直接干预下,有些项目进度可以保证,但有些项目在资源关注度不够时,进度就很难保证了。
为什么这个阶段的华为还可以不断的发展?
虽然当时研发管理比较粗放式,但能维持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公司有足够的利润支撑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很多问题,也就把很多管理问题掩盖了,但这种状态一定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就如同人类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GDP的发展,往往是持久不了的。
第二阶段(1996年至2005年):集成产品开发
特点:市场与研发有机融合 生产与研发有机融合 中试与研发有机融合
随着公司的规模,网络层次、海外市场及产品越来越多的问题的不断压力下,开始认识到如何系统化的开发产品,如何以生命周期来看待一个产品,成为很多人共同期待的一个方向,为此很多研发人员从自己的个案出发,说出原有模式的弊端,提出种种建议,但是如何系统化的开发产品,公司没有一个人有完整的方法论,在国内找一圈后,发现实在没有可借鉴的,只好与国外咨询公司联系,在经过多家对比后最终选择IBM做为合作伙伴。
这时公司上上下下开始强调如何通系统的方法来看待产品的开发,而不是片面的理解研发,也就是这个时候,研发部门开始形成以系统工程为核心的IPD研发模式。
第三阶段(2005年至2007年):价值链产品开发
特点:市场、研发、供应链系统有机融合
产品研发过程虽然有采购的部门的参与,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供应商能参与到公司的研发阶段早期,成为研发关心问题,为此华为开始强调自身的数据库如何与供应商的数据库进行关联,尤其是在产品早期阶段能分享供应商的部件质量数据,是保证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关键。
华为的研发所走过的路,对我们中国企业有很大参考性,对于中国很多企业是一种鼓舞,开始有很多公司开始学习华为,学习他的研发成功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很多企业开始盲目的学习华为的经验。
具体来说,只要是华为的就要学,华为做过的IPD,更是很多企业研发管理的红宝书。
但是回过头看已过去的三年,从我们与这些公司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当初很多实践IPD的企业,很多当初他们认为一定能改变他们研发现状的IPD,在推动过程中,发现与他们的期望有较大的差据,有多家企业出现这样或哪样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又回到了自己的老路上,这不仅令人深思?最后很多同行得出一个结论:“十家企业搞IPD,9家最后没有什么效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通过共性的思考,找出了这样几个关键原因,是在实施IPD后突出反映的:
1、认为IPD就是“研发流程”的重整,没有认识到“产品重整”也是IPD不可或缺的“另一半”。或者即使认识到了,也不知道如何实施“产品重整”。
2、没有考虑到如果实施IPD,需要的是“职业化的工程师”,而不是只有个人技术能力的工程师。对如何培养“职业化的工程师”也缺乏有效的方法。
3、没有意识到“形成以技术为基础的,有明确职业分工的研发管理团队”是IPD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
4、没有应用合适的研发IT工具,以提高效率,推动工作习惯和文化的养成。
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与华为当时的状况有很多不同,如何建立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研发模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认为,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现状循序渐近的变化,以下几方面是重点:
1、需要认清企业自身的情况与华为当时的情况有什么不同?需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节奏,从点至面的分步实施IPD?把握好实施IPD最适合的节奏。
就我们的成功咨询实践来看,很多成功企业会按照下面的节奏实施IPD:
(1)实施研发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这个阶段主要从技术层面,为实施“流程重整”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研发技术评审、研发QA、器件选型、可靠性统计和分析等方面。
(2)实施研发内部的IPD。
这个阶段会涉及到研发内部的流程重整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在研发内部实施产品开发的并行工程。
(3)在整个公司实施IPD。
在以上2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公司“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打通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实现在技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开发。
2、 需要培养能够成功实施IPD的研发团队
首先,需要结合企业的当前情况,规划需要的职业化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并建立素质模型。例如:产品经理、系统工程师、开发组长、项目操作员、配置管理员和研发QA等。
其次,需要建立资源池管理机制(例如:系统工程师资源池),从入池人员的甄选、培训、考核和任职情况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以上2方面的基础上,开展IPD研发团队的培养工作。
研发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更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强盛,现今中国从各个层面都大大力倡导产品创新,在这个时候,我们来探讨研发管理最佳实践相信具有一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