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课题不能“拍脑门”提建议

2009-11-02 10:34 759

  10月30日,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进入第三天专家评审阶段。  与理工类作品采取统一闭馆答辩的方式

  10月30日,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进入第三天专家评审阶段。

  与理工类作品采取统一闭馆答辩的方式不同,人文社课类展厅照常开放,专家评委以普通参观者的身份对参赛选手及其参赛作品进行考察。

  经济类第11号展台前,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大三学生、胖乎乎的叶旭廷似乎并不紧张,这次来参加“挑战杯”除了做展板和准备作品宣传资料外,他也“没做太多准备”。原因是他太熟悉自己的作品了,“没必要背台词”。

  学生提出的农村企业融资方案获政府采纳

  叶旭廷的参赛作品题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及其解决办法——对河北省正定县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调研报告》。在本届“挑战杯”经济类85件参赛作品中,有4件作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农村企业融资相关的课题。

  除叶旭廷的作品外,上述作品都将自己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独特之处和现实指导意义放在宣传资料的醒目位置。而叶旭廷所提供的作品资料上,只有几句简单易懂的话,主要是为了说明“作品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已获政府采纳并实施”。

  该作品草拟于2007年7月,也就是叶旭廷大一暑假期间。2008年,作品中提议的“建设农村中小企业管理外包平台”制度开始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试行推广,这一年,该县中小企业税收增加1.17亿元,同比上升35.47%。

  农村企业融资问题一直被业界专家视为中国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自1978年开始,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策演变,但农村经济主体信贷需求难满足的核心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少一些“政府应该”,多一些“怎样做”

  在本届“挑战杯”赛场上,记者看到,一部分学经济、金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或者正在持续关注农村金融问题,但学生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尚未充分认识农村金融问题本质就草率下结论、提建议。像叶旭挺那样,能提出切实可行建议并得到政府采纳的作品少之又少。

  某高校金融学专业大四学生许某,这次带来的作品主题是“分析农村金融需求,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作品的现实依据是省银监局“送金融知识下乡”问卷的调查结果。

  该作品自称经过“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确保调查深度和广度,做到点面结合”的调研,对一系列农村金融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记者仔细察看该作品提出的建议,大致有如下几条——“政府应该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应该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应该规范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在本届“挑战杯”文科参赛作品中,类似的“政府应该……”、“企业应该……”、“银行应该……”的建议和结论不在少数。

  “政府哪来那么多钱投入进去?银行为什么要提供高风险、低回报的贷款?”记者问。

  “有问题政府就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这是政府的义务;至于银行,我专指农村的政策性银行,它本身就是为农村发展而生的,它就应该做这个。”许某回答。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们大多能把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图表分析、数据分析等手段解释的很透彻,有时甚至还会触及一些尖锐的现实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能把“政府应该……”背后的“怎样做”讲清楚。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许某坦言,自己并未想过要提出“怎样做”的方案,“这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能会涉及到。”

  “分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你提出的这些问题,政府不是不知道,关键你得告诉我怎样解决问题。”一位专家在经济类展区某农村金融相关课题展台前驻足,“你提出的6种创新融资模式,前两种可能已经有些地方在做了,后面几种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不大。”

  这位专家说,意见或者建议的提出要依赖于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准确的分析,“不是随随便便一拍脑瓜就能想出对策的。”

  有农村实践经验者更能抓住问题本质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李基礼并没有在其参赛作品《农户借贷行为与二元金融联动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中提出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他告诉记者,自己通过对31个省份近千个自然村10214份农户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在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并非像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不能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并会发生金融抑制,“农村非正规金融恰恰满足了农户资金需求小、频、急的特点,只不过它的资金来源不稳定,信用监督体系不太完善。

  根据李基礼的研究,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非正规借贷的还款率还是达到了77.87%。“说不好应该鼓励还是取缔,但肯定不能盲目打击这种行为。”李基礼说话很谨慎,“我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了解农村的情况,绝不是单纯用取缔或鼓励就能解决问题的。”

  有过农村经历或者实践经历的大学生在研究农村金融问题时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天津财大河北籍学生叶旭廷从高三暑假开始就到河北省金融办实习,此后,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到河北各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与农村企业家接触的过程中,叶旭廷学会了怎样把课本中的金融术语转化成河北农村的金融术语,“比如你跟他们说汇票,他们会理解成发票,你得问他怎么收账;比如贷款利息,你不能跟他们说百分比,要说1分利、2分利,1分就是10%。”

  之所以会关注农村,与叶在金融办的实习经历不无关系,“我在金融办实习时才知道,我们河北经济发展的短腿在县域经济,然后我上大学就特别关注农村金融问题,我得让自己变成国家需要的人才,国家需要啥,我就往啥方向做。否则脱离实际,自己闷头研究也没什么意思。”

  有了两年多的调研经历,叶旭廷现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应该越弱越好,就好比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光靠政府单方面投入不是办法,我更倾向于共赢,政府、银行、中小企业各有付出,也各有收益。”

  本报北京11月1日电
0
标签: 挑战杯 作品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