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俊波:努力建设一个“好的农村金融”

项俊波 | 2009-11-02 10:27 327

农村金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的复杂性不但来自于风险、成本和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来自于经济体制、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历史新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联系更加密切,信息技术和知识传播不断改变农村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国际贸易和市场细分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农村金融已经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农村金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的复杂性不但来自于风险、成本和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来自于经济体制、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按照福利主义的思路,用政府直接干预的方式发展农村金融,试图通过财政补贴、利率管制、政策性贷款等方式为农村提供廉价而广泛的金融服务。尽管这种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在这种发展范式下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与金融风险集聚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对农民的“金融排斥”现象也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近二十年来,全球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手段不断改善。而小额信贷运动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重视“输血”的福利主义逐步让位于重视“造血”的制度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干预的作用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农村金融发展勾勒出一个美好的蓝图。

  在这种新发展范式的推动下,一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将微型金融服务技术、间接营销合作模式、现代信息科技以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引入到农村金融领域,明显改善了当地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一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农村金融机构,这其中既包括尤努斯先生领导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尼人民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以及拉美地区的小额信贷机构,也包括法国农业信贷集团、荷兰合作银行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

  在全球化时代,以全球化的视野认真观察、研究和借鉴这些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对我们建设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搞好农村金融对于促进农村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与进步,农村金融的业务规模显著扩大,服务覆盖面大大拓宽,产品种类日渐丰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风险状况大为改善。截至2008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到6.9万亿元,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户达到704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2%,这样的覆盖面在国际上也是较高的。更重要的是,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是200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把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基本架构。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60年的奋斗历程中,它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中国的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对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我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三年来,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我们初步找到了一条以县域规模化融资和中小企业服务为基础,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驱动,以三农金融事业部为组织保障,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具有农行特色的服务“三农”新模式。我们全面推行了惠农卡小额信贷服务,研发了52种“三农”专属金融产品,推出了30多种区域性特色产品。在渠道建设方面,除加大对现有农村网点的改造力度、提升其服务功能外,我们还借助电子化、信息化等手段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涉农贷款达到1.12万亿元,已为3000万农户发放惠农卡,惠及1.5亿农民,发放农户小额贷款594亿元。目前,农业银行以占中国县域12%的网点,承载了中国县域22%的存款和19%的贷款,在农村金融领域发挥着骨干和支柱作用。

  前不久,中国农业银行刚刚召开了全面推进服务“三农”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把服务“三农”工作和“三农”金融事业部建设推向全国,这标志着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和推进的新阶段。农业银行将在2011年前,打造具有农户和小企业信贷服务功能的综合网点6000个以上;发行金穗惠农卡1亿张,对农户的服务覆盖面达到50%以上,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农村金融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三农”贷款难等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任重道远。

  “好的农村金融”之道

  着眼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着眼于全球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该围绕建设一个“好的农村金融”,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产品服务体系、差异化监管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有效、友好、开放、共赢的农村金融新格局。为此,应该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在发展导向上,要做到扩大服务覆盖面和保持商业可持续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大家逐步认识到,正像平等地获得基础教育、医疗保健、政治权利等都是人的基本权利一样,平等地获得金融支持、实现经济发展也应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任何人都不应被排斥在发展之外。因此,扩大服务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的最终目标。但另一方面,农村金融的发展又不能违背基本经济规律,不能成为完全免费的公共品,否则会造成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社会福利损失。这就要求农村金融必须做到商业可持续,从而能够长久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在驱动力量上,要做到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的有机结合。实践已经证明,让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匹配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让金融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农村金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不仅要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体系,通过正向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金融供给。

  三是在市场主体上,要做到农村金融机构与“三农”客户的有机结合。农村金融机构要始终把为农服务视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根据自身的职责分工和功能定位,主动接近目标客户,了解“三农”的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产品、再造流程、降低门槛、延伸渠道、提升服务等措施,解决对“三农”客户特别是农民的“金融排斥”问题,并寻求自身的合理回报与持续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中国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四是在模式构建上,要做到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有机结合。尽管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地理上高度分割的市场,但我们要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和把握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其他国家在农村金融领域业已形成的经验和有效做法,是极具价值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认真借鉴。与此同时,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特殊性,注意对国际经验进行本土化的适应性改造,并及时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发展理念和模式,以更有效地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

  推进农村金融发展是全球一项长远而重要的使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谋求城市和农村的和谐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金融的共生共荣,是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界的重要议题。农业银行将与农村金融市场各方参与者一道,共同推动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步伐,努力建设一个“好的农村金融”。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小标题为编者加)CBN摄影记者/吴军
 

0
标签: 农村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央农村会议部署五任务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2009-12-29 10:54
613

美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2018-12-04 14:29
1863

农村金融的迷茫与破题

2018-12-04 11:19
811

新兴支付模式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8-04-10 13:30
2556

智能、场景、流量:新兴支付模式颠覆农村金融业务

2018-04-10 13:19
2278

农村金融资金缺口高达3万亿,仅百余家P2P涉足

2018-02-06 17:51
601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