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航母”起航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在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首期基金10亿美元募资工作已近完成,年内可开始投资动作。同时,中方决定将向东盟国家提供的150亿美元信贷中的优惠性质贷款额度增加到67亿美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在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首期基金10亿美元募资工作已近完成,年内可开始投资动作。同时,中方决定将向东盟国家提供的150亿美元信贷中的优惠性质贷款额度增加到67亿美元。
从金融创新到金融监管,从人民币兑换试点到建设区域性跨国银行……一条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创新路线图逐渐浮出水面。这艘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金融合作“航母”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起航。
三大因素呼唤突破金融壁垒
贸易逆差,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金融危机,这是让中国-东盟金融合作需求变得迫切的三大主要因素。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许宁宁、美国汉普敦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李统毅均认为,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已经进入倒计时,但困扰自贸区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短期内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
许宁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初衷是,中国从中获益30%至40%,东盟国家从中获益60%至70%,最好的可能性是通过东盟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来吸引东盟,达到经济共赢、政治互信的综合目的。但从实际上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贸易转移的可能性很小,贸易创造的空间尚未打开。“因此,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就需要从产业分工、行业对接等多个角度实现,无论哪一个角度都离不开金融合作。”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自贸区的稳定发展应尽快从简单的“降低关税”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展,推动以泛亚铁路、南-新公路建设(南宁-新加坡)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迟长海告诉记者,目前很多东南亚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是中国出资、中国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巨额资金,仅靠中国国内银行的支持肯定无法彻底解决,东南亚国家也有投融资的需求,如何实现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对接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迟长海说。
第三是应对金融危机产生构筑区域金融“防火墙”的需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经济学家汤敏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和中国企业向外发展的动力以及东盟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需求,形成了中国-东盟金融发展的需求。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认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对美元霸权的担忧和稳定区域市场的共识,这一共识就直接转化为推动中国-东盟金融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
危机应对:呼唤金融“高清产业链”
时任泰国盘谷银行董事会成员的现银行总裁陈智深谈到10多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仍然心有余悸。他说:“缺乏良好的区域金融合作体系,单纯依靠美元这一单一货币体系,很容易造成本国成为国际金融炒家和跨国资本的牺牲品。”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中亚洲目前所受到的冲击还不能说比1997年明显,但10年内的连续两次危机带给亚洲国家的启示无疑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应该加快推动跨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培育,打造区域金融市场的“高清产业链”。
“高清产业链”是指通过有强大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相互投融资、银行进行跨国机构建设等多种方式,形成有清晰监管理念,基于银行主业的良好的中国-东盟跨国金融体系。
美国汉普敦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李统毅做了这样的比较:“清迈”多边倡议正在实施的过程中,这一大规模的金融机制要付诸实践,应该尽快建立预警机制。以股票为代表的股权市场交易,欧盟和美国很早就实现了跨境融合,但中国-东盟之间尚未开启。这意味着国际资本能够进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渠道有限。只有最大限度地开放,并确保适当的监管机制,才能在引进资金的同时,通过市场的不断完善抵御风险。
“五个东盟的股市如果合起来就可以成为亚洲的第三,在世界进入到前10至20,同时建立各个国家之间相互联系机制,就能形成庞大的区域性‘金融航母’,抵御国际炒家兴风作浪。”李统毅说。
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认为,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诸多弊端。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之间设立的银行机构太少,中国在东盟的银行产品是传统的产品,客户也是本土的客户。这意味着以金融为纽带的贸易往来、工商业投资仍然薄弱。
他说:“根据国际银行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银行的基础,紧紧依靠自身的积累难以规模的快速成长,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外部扩展是现实的选择,资本运作的途径除了包括在国内外上市和收购兼并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与境外的金融机构结成战略联盟,东盟是一片值得深度发展的新兴市场,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过程中,人才层面的交流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因素。近年来,招商银行积极推进与国际间的同业客户进行资源共享,招行与东盟同业的合作也在不断的深化,已经与新加坡的新占银行,大华银行,泰国的曼梏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输送了100名以上的客户经理到新加坡进行培训。
从人民币区域化到金融创新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金融业的权威人士认为,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将离不开人民币区域化。在推动贸易便利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逐步成为这一区域的结算货币,对于人民币区域化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将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人民币区域化基础上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将推动着区域性投资金融机构对区域经济发展“雪球效应”的形成。
专家认为,鼓励广泛使用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计价,推进人民币作为自贸区的主要结算货币,对于人民币区域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积极参与和主导区域经济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东盟国家相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这一地区对人民币有着广泛需求。东盟地区经济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和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使其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汇率变动影响损失巨大。